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其能够让学生在急剧发展的科技时代,具备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往往选用枯燥的说教模式,而后再让学生从事上机操作,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听懂了理论,却不会动手操作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转变意识,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程度,造就学生全面有效素质。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2-0091-01
1 转变意识,明确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必然大力提高对新课程创新的把控,促进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以往教学意识的变换,主动更新现代化教育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注意培养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要科学持重的设置课程。同时,更要结合课程实施实际,程度的提高教學措施,明确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在辅导学生学习时,可向其推荐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领域和发展情况,格外强调该课程,并以平等地眼光看待该课程,进而主动地参加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获取很好地快速发展。
2 应掌握好知识点教授与学生积极接纳课程之间的联络
就本性而言,课堂教育就是“教”与“学”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在实施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还要掌握好自身知识点教授以及学生积极接纳课程之间的联络。教师应在教学时,根据本班同学们概括计算机学习能力的程度,对教学的相关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从事设计,要在教学中时刻看重同学们的接纳能力,并及时对本性的教学从事调整,一切以确保同学们的接纳能力为主。同时要变迁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下降稳定式教学方式的动用概率,开始运用更多理论实践化、现代化的教学措施,来辅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从事学习。并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及授人以渔”,教师们必然要辅导学生把控探究的措施,了解知识探究的技巧,进而形成较强的积极接纳课程能力,这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与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帮助。教师要尽量在教学中动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其中一部分的思考空间,并通过与学生平等式的沟通模式,来对同学们的思维能够从事有效磨炼。同时要提倡学生奋勇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敢于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在教师的引领下,与同学一起找到相应的答案,有效增强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由于计算机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教师在教学时要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要使学生可以达到利落操作常见软件的程度,所以教师更要符合处理“教”和“学”之间的教学比例,要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还可以从而加强本身的学习能力,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课堂教育。
3 提高高中生的应用实践训练
在高中階段,高中生不应当只关注高考科目学习,还应当全面有效培养本身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上,更应当非常熟练、了解和把控该项技术,可以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使用计算机为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因此,我们应当提高计算机的实践训练,连续的增强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首先,带动高中生向学校申请在课余时间从事计算机的训练,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从事实践操作,在巩固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增强本身的操作能力。其次,符合规划学习时间。通过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可以使在不影响其他科目探究的境况下,能够抽出时间对计算机从事实践和应用。最后,转变学习观念。观念的转变是增强高中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以往高中生只关注高考科目学习,对于与高考无关的科目,往往会将其忽略掉,使得很多高中生缺乏生活实践能力,成为一个“书呆子”。只有当高中生的学习观念发生转变,认知到高考的胜利不再是高中生从事探究的唯一目标,获取全面有效发展才是终极目标,通过这种观念的转变,高中生的概括素质增强才会成为可能。
4 丰富教学评论方式,提升探讨探究的质量
教学评论是课堂教育必不可缺的主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把控知识水平的主要途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想有效地造就学生自主探讨探究的能力,教师应该丰富教学评论方式。譬如,在小组讨论终止后,可以让学生相互沟通学习成就,相互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深入剖析与评价,并对知识点从事系统的综合与解释,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吃透。因此,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同学们的特点及其学习情况,对于学优生,应该勉励他们冲锋陷阵,再攀高潮;对于学困生,应该给予正确的辅助与辅导,察觉他们的每一小点的长进之处,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辅助他们建立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另外,教师还应该辅导学生从事自我总结、自我反省,察觉自己的下风,及时好转学习方案与学习方式,达到促进自主探讨增强学习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想实施有效的探讨式教学实践模式,就需要教师从同学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体现,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教学目标及特点,不断丰富与创新教学方式,创设科学的信息问题,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与探讨兴趣,让学生从被迫学习变为主动有效地探讨学习,以便造就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概括素养,进而增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程度。
参考文献
[1] 拉巴顿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 学周刊. 2017(12).
[2] 王辉. 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J]. 学周刊. 2017(22).
[3] 陈代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11).
[4] 王梅香. 高中信息技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17(03).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2-0091-01
1 转变意识,明确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必然大力提高对新课程创新的把控,促进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以往教学意识的变换,主动更新现代化教育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注意培养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要科学持重的设置课程。同时,更要结合课程实施实际,程度的提高教學措施,明确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在辅导学生学习时,可向其推荐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领域和发展情况,格外强调该课程,并以平等地眼光看待该课程,进而主动地参加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获取很好地快速发展。
2 应掌握好知识点教授与学生积极接纳课程之间的联络
就本性而言,课堂教育就是“教”与“学”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在实施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还要掌握好自身知识点教授以及学生积极接纳课程之间的联络。教师应在教学时,根据本班同学们概括计算机学习能力的程度,对教学的相关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从事设计,要在教学中时刻看重同学们的接纳能力,并及时对本性的教学从事调整,一切以确保同学们的接纳能力为主。同时要变迁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下降稳定式教学方式的动用概率,开始运用更多理论实践化、现代化的教学措施,来辅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从事学习。并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及授人以渔”,教师们必然要辅导学生把控探究的措施,了解知识探究的技巧,进而形成较强的积极接纳课程能力,这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与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帮助。教师要尽量在教学中动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其中一部分的思考空间,并通过与学生平等式的沟通模式,来对同学们的思维能够从事有效磨炼。同时要提倡学生奋勇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敢于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在教师的引领下,与同学一起找到相应的答案,有效增强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由于计算机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教师在教学时要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要使学生可以达到利落操作常见软件的程度,所以教师更要符合处理“教”和“学”之间的教学比例,要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还可以从而加强本身的学习能力,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课堂教育。
3 提高高中生的应用实践训练
在高中階段,高中生不应当只关注高考科目学习,还应当全面有效培养本身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上,更应当非常熟练、了解和把控该项技术,可以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使用计算机为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因此,我们应当提高计算机的实践训练,连续的增强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首先,带动高中生向学校申请在课余时间从事计算机的训练,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从事实践操作,在巩固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增强本身的操作能力。其次,符合规划学习时间。通过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可以使在不影响其他科目探究的境况下,能够抽出时间对计算机从事实践和应用。最后,转变学习观念。观念的转变是增强高中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以往高中生只关注高考科目学习,对于与高考无关的科目,往往会将其忽略掉,使得很多高中生缺乏生活实践能力,成为一个“书呆子”。只有当高中生的学习观念发生转变,认知到高考的胜利不再是高中生从事探究的唯一目标,获取全面有效发展才是终极目标,通过这种观念的转变,高中生的概括素质增强才会成为可能。
4 丰富教学评论方式,提升探讨探究的质量
教学评论是课堂教育必不可缺的主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把控知识水平的主要途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想有效地造就学生自主探讨探究的能力,教师应该丰富教学评论方式。譬如,在小组讨论终止后,可以让学生相互沟通学习成就,相互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深入剖析与评价,并对知识点从事系统的综合与解释,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吃透。因此,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同学们的特点及其学习情况,对于学优生,应该勉励他们冲锋陷阵,再攀高潮;对于学困生,应该给予正确的辅助与辅导,察觉他们的每一小点的长进之处,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辅助他们建立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另外,教师还应该辅导学生从事自我总结、自我反省,察觉自己的下风,及时好转学习方案与学习方式,达到促进自主探讨增强学习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想实施有效的探讨式教学实践模式,就需要教师从同学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体现,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教学目标及特点,不断丰富与创新教学方式,创设科学的信息问题,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与探讨兴趣,让学生从被迫学习变为主动有效地探讨学习,以便造就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概括素养,进而增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程度。
参考文献
[1] 拉巴顿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 学周刊. 2017(12).
[2] 王辉. 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J]. 学周刊. 2017(22).
[3] 陈代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11).
[4] 王梅香. 高中信息技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