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我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出的社会背景下,小学数学如何深化自身的教学资源设计,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执教经验,简单的对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作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课堂环境;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深度教学资源设计
  一、 引言
  在近几年我国教育制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深刻贯彻落实着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将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作为改革创新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立志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鉴于此,小学数学在深度课堂教学的环境下,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资源设计的研究,以此寻找出开发小学生智力的最佳教学模式,以便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 分析在课堂环境下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资源设计的必要性
  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数学教学资源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激发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进一步推动技术的改革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资源实际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
  数学教学课程是一个科学类研究课程,有着数量庞大、邏辑性较强且枯燥乏味的数学定理,同时其自身的数学概念又有着过于抽象化的表现,使得小学生面对数学教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很难自主地产生学习积极性。但是小学数学教学对帮助小学生逐步地形成逻辑思维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成为小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科学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挖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教学资源,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并探究出数学教学中的其他功效,让小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性格特点,选择数学知识。让学生从娱乐中掌握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乐趣。
  (二) 知识量要求小学数学深度挖掘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除了具备学术性特点,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依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小学生的生活方面开展教学活动,选取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设计出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使得小学生将书本知识能够有效地深化,一方面体现出劳逸结合的教学意义,另一方面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课堂环境下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一) 问题教学
  问题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教师要深入地分析数学教材,从而在全面掌握数学教材的基础上,能够探索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资源,从而设计出接近小学生性格特点与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 学习能力和课堂兴趣
  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性,从而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学内容。小学生之间因为所处环境不同,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视野的开阔程度等等因素,都会造成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发生比较大的分歧,造成教学效果较差的现象。因此我们教师应当首先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下,逐渐地转变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改变命令式的交流态度,转变成引导式、朋友式的沟通模式,使得学生逐渐转变了学习态度,不再是存有为家长学、为教师学的学习想法,而是逐步的自主学习。同时我们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研究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如有的学生喜欢玩刺激的电脑游戏,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网络中寻找一些具有数学智力开发的电脑游戏,引领小学生在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游戏中掌握到数学知识,并开发智力和。
  (三) 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
  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并不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积极的扩展小学生的眼界,拓展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引导小学生在图书馆、科技馆中开展教学活动。事实上图书馆以及科技馆中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可以依据这一特点,设计出具有深度的教学活动,如可以邀请一些口算达人和小学生交流,可以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 教学反馈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发生着变化,成为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领路人。这就要求着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定期地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经验,找出阶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解决问题,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五) 案例分析
  可以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分析案例。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划分学习小组4组,每个小学生分得4朵小红花。教师提出问题,将小红花平均分成两份,小学生实际操作结束后,教师依据结果鼓励小学生,并引导小组之间交流。同时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将小红花平均分成三份,小学生发现无法平均分成三份,教师引导小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借调,帮助小学生操作。操作结束后,教师总结教学结果,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这个案例一方面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了教学范围,加深了教学深度。
  四、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积极地拓展自身的教学资源设计,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探究能力的提高,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立新.基于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126 132.
  [2]苏秀梦.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7):233.
  [3]于霞.小学数学1:1课堂环境下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239-240.
  [4]徐巧玲.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资源设计模式分析[J].才智,2014,(36):202.
  [5]郑姝,陈玲,陈美玲.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03):89-95.
  作者简介:
  贺梅,山东省日照市,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兴业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往注重的是对学生正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现状就使得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够灵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题,对此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一、 引言  数学是一门十分灵活的学科,在学生学习数学
摘 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不断更新,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革。在人教版的课程要求中,要将数学教学中体现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且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其相关的数学历史、发展轨迹、演变规律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将数学教学渗透到文化内涵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将对链接数学文化,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文的相关内容能够对教育
摘 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等。  关键词: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策略研究  基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而互动教学模式变成当前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一种关键方式。跟传统的教学模式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的加深,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的发生改变,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摒弃,创新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以此来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  一、 引言  课堂互动式教学就是交流互动式课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师可从统计学的视角有效使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领学生经历数据分析过程,掌握数据分析方法,体验数据的随机性,促进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材;统计;数据分析;数据随机  根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
摘 要:数学是初中教育学科中最为重要的必修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多侧重于数学理论的讲解、解题思路的介绍,课堂性质仍然与“灌输式”课堂相近,长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其逻辑思维、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也将产生消极影响。本文基于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以及案例,就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展开分析,以期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
摘 要:有理数和无理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初中都会接触到这些知识的学习,同时无理数和有理数也是中考的一个考点,中学生要了解并认真学习这个知识,为自己的考试加分,因此数学老师要认真地讲解有关有理数和无理数方面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以及学会灵活应用。本文笔者主要从实际的练习题入手,利用学到的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性质去解答难题。  關键词:有理数;无理数;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