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研究“自己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研究“自己的问题”的教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从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如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问题做了深刻思考和全面阐述。
  关键词:问题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a)-0038-0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贯穿于学习过程的主线,同时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1];另一方面学生能在课堂上真正研究“自己的问题”,分析、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1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进程.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指路明灯”。教师对每一堂课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设定的过程中要把教学目标细化到具体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问题可思,都有问题可答,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2 符合学生实际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根据下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巧妙地设疑,要紧扣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不懂之处做上标记或查阅资料.在预习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问题”,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生都会有“自己的问题”,他们上课时都有平等提问的机会,在心理上激励学困生,原来优生也有“问题”,有时会有和自己同样的问题,这样就增加了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渐渐地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优生也会感觉到我并不是什么都会,我也有“自己的问题”,我要更加倍努力地学习,走在其他同学的前面.这样,使学生从内心发出,我要学习的意识,同时在课堂上全体同学都带着“自己的问题”参加讨论、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3 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研究“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有异难之处可查阅参考资料等来解决。在分析“自己的问题”过程中不断激励解决、分析问题的经验和方法,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在大量的课余时间里,对“自己的问题”还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分析、解决,在探讨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有助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学生会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2],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2.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失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他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绪,对教师有好感,想学教师教的课,也就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使学生敢于提问
  很多学生认为“问”的内容就是指对教师讲授的新课没听懂、没学会的地方。这样一来,学困生不敢问,问了就表示没学会、没听懂,怕遭同学的讥笑,教师的训斥;优生则认为都听懂了、学会了,没什么可问的。这样就造成没人提问的尴尬局面[3]。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我向学生指出:人的思维是有差距的,有问题很正常,没有问题才不正常。问题不分“好”与“坏”问题,只要你认真思考了、你主动学习了、你提出质疑了,这就是好问题,你就是好学生,老师就喜欢你。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就会从“怕问”到“敢问”再向“乐问”发展,各种奇思妙想就会层出不穷。
  2.3 及时、准确地利用评价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及时的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感,随之而来的学习积极性渐渐提高,学生乐于提问,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的指出或加以适当的提示。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使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敢问、乐问的气氛中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是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4~5]。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学习任务.布置提前预习的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研究“自己的问题”;课后作业,总结已学的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循序渐进学习,同学们将会取得螺旋式的进步。在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研究“自己的问题”的同时又有问题可问,逐渐形成敢问、乐问的学习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丁晓邦.让学生研究“自己的问题”[J].中学生物教学,2008(1~2):15~16.
  [2] 谢渝.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以人为本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9(23):47~48.
  [3] 辛梅.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J].中学生物教学,2008(4):18~19.
  [4] 程晓堂.论自主学习[J].学科教育,1999,9(1):32~39.
  [5] 周光礼,姜嘉乐.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40~42.
其他文献
根据不同植物液泡转化酶基因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合成引物,采用滤纸吸附噬菌体PCR法,首次从甜橙基因组文库筛选出含甜橙液泡转化酶基因的阳性λ噬菌体,经过大量培养并提取其 DNA
对NP营养亏缺条件下施N、P和P营养亏缺条件下施NP对苗木生长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土壤NP营养亏缺状态下,施N对不同苗龄杉木苗木的影响不同.施N对2a
摘要:高中化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很多优势,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基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可以综合反映化学学习的内容和目的特征、活动和过程特征。我们教师如何基于新课程开展高中化学探究教学呢?这是我们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对高中化学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几点值得注意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站点式”体育教学的创新,是遵循以人为本、以兴趣为前提的体育教学新思想。它在单元教学中实行教师站点教学,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拓展教与学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 个单引物和 1 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 条谱带,其中 153 条表现多态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旅游无疑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而用户旅游需求和电子商务的双重高速增长势头,也将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热度保持在“沸腾”状态。据艾瑞咨询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