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地理 凸现课改宗旨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较之往年新的面貌呈现了出来,让人耳目一新。考查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对学生的能力考查也有明显的提高,再次体现课改的要求。
  一、试卷结构分析
  首先,试卷仍然分为11道单项选择题和2道综合题,题目类型不变。但选择题不设材料题组,全是一个材料一道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增加了知识点的覆盖率,也给试题增加一定的难度。
  其次,综合题共设9小题,与历年相比总小题量不变,只是位置稍有改变。但填空题减少了4小题,问答题增加。
  第三,试卷增加了图表数量。尤其是增加了选择题的图表数量。见到下表。
  2013年选择题图表数量增加到6幅。表中的信息量也要比历年高考题丰富。从字符数来看,历年选择题字符数会在1000-1100之间,而今年稍多,近1200字,增加了阅读量。
  二、试题内容分析
  1. 知识点考查全面,注重地理主干体系。
  今年的试题在知识覆盖率上较之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11道选择题不设题组,内容设置几乎是涵盖了必修1、必修2的每一个单元,主干知识覆盖度很大。见下表:自然地理部分考查了地球运动、气候、水循环主要环节、整体性与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考查工农业、人口、城市、交通。
  从综合题来看,又考查了工业、农业、城市、气候、水文。综合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大板块的内容。
  2. 重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试题有四大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原理与规律”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试卷中这四方面能力均有涉及(见下表)。在能力考查中,尤其重视读图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的图幅更是增加到6幅。图表类型实物景观图、直角坐标图、柱状图、扇形图。各图的信息量十分丰富。
  从下表中还可以看出,各题难度多在中等难度以上。学生均不可能直接从题干信息中得出答案。选择题选项区分难度的增加,并且存在需要学生进一步推理的婉转描述方式,增加了直选难度,更多需要考试依赖排除法进行作答,需要仔细分析、筛选,最后才能得出答案。如第6题,关于日期的计算能抓住0时经线就很轻松的得出6月22日还没有开始。但多数学生一定要追根问底找出几分之几,最终没有能找到答案。而综合题中,材料中的显性信息量在减少。如2013年40(2)、41(1)、41(2)这三小题填空,都不是从材料中直接获取信息就可以填空,而是要根据材料信息回归地理原理,难度有所提升。
  3. 回归地理知识,适当擦边热点。
  2013年的地理试题,更加体现了地理性。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探究性、思想性、有用性等特点。题目隐性地理信息加大,不是不学地理的确学生也可以完成。这样,对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利,充分体现试题的区分度。让试题更加“凸显地理味”。今年的热点问题,从各地模拟题来看,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外访的俄罗斯、非洲,俄罗斯的陨石事件等应是热点所在,而试卷中却没有这几个区域的内容。因而,试题是回避太热区域,而只是采取适当擦边以体现地理时代性。如试卷考查高铁、城市空间结构、城市首位度、全球变暖等。
  4. 重视生活地理的考查,关注有用地理。
  体现新课标的“三贴近”理念,即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是地理试题的要求,今年地理考试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也是最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地方。试卷重视考查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以及解决现实中的实际困难的地理知识。如地理景观、时间与日期的运算、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植被变化、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人类话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雷雨的成因等等。无不体现了生活中的有用地理。
  三、2014年备考启示
  1. 夯实基础,突出主干。
  高考试题的选择部分以考查同学们的主干知识为主,难度适中,但覆盖面大,以基础为主。在备考中,同学们要在老师指导下紧扣教材和考纲,重视对中学地理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学习,重视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准确到位,注意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2. 加强信息提取能力、读图能力的训练。
  从今年试题的特点来看,图表的增多,信息容量增大,尤其是隐性信息的提取,都有更高的要求。教学中要尽量注重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梳理和优化,突出阅读地理图表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同学们要刻意锻炼读图能力,归类总结图表类型、挖掘图中信息的隐藏点,加大对图表的敏感程度。
  3. 加强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对身边地理的敏感性。
  教学中要注意从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及深,以全新的、丰富多彩的地理内容,注意与我们生活、学习、发展有关,与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提高我们从熟悉的地理现象开始,习惯应用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去分析、解释。养成生活地理的敏感性。
  4. 加强答题规范。
  中学教学中,首先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文字表达要准确、严谨、简洁。使用科学规范的地理名词、地理学科术语,体现地理性;要严格按照书本规范,熟练规范的书写;其次要规范条理,按照一定的顺序作答,体现地理思维的逻辑性,这点在高考改卷中是阅卷老师比较看重的;再次要因题答题、不能胡乱凑数、不能随便抄一些文字上去。地理试题中往往有一些知识点是必答点,而有一些则是可答可不答的,我们要先答主要点,再答次要点。教学中,教师也必须培养学生从题目信息中选择必答点作答,规范答题要求。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
其他文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送爹一瓶茅台酒  魏永贵  那瓶酒落下去的时候,老安龇牙了,酒瓶子的嘴儿给磕豁了。落地的酒砸疼了老安的心肝。这是正宗的贵州茅台,七百元啊。  老安本来准备用这瓶酒去办事。临出门,怕酒有假,临时决定打开包装看看,没想到,酒瓶子从包装盒里溜了出来。  老安找了一条手绢,堵住瓶嘴,茅台酒仿佛一个头部受伤临时包扎的人。老安也像受了伤,坐在那里生闷气。破了相又跑气的茅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史料正成为一种新样态史料,数据论证法亦方兴未艾。可喜的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数据史料的运用渐成燎原之势。然而,将数据史料等同于数字史料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数据史料运用时诸如数字的准确性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让一线教师相当困惑。  不仅仅将数据史料看作史料教学的一种手段,更要以全新的思维来审视数据史料,换言之,不仅仅是区分史料类型,而是运用与数据史料相匹配的文献学方法论——“文
一、考点解读  实用类文本文体包含: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  《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章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应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项能
【话题提要】  高考作文的写作应讲求规范,就是所谓的“格”,这个“格”包括审题的合乎规范和行文的合乎要求。写议论文,就要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议论文的行文要求,写记叙文,就要思路清晰,叙事明确,用细节描写来感染读者。同时“格”也指格调,运用哲理思维,站在一定的哲学高度、历史高度、人生高度来认识问题,学会用辨证的思维来分析问题,让作文格调不凡。当然,高考作文应倡导当前提倡的正能量,考生可以从反
年年有高考,但每年的高考试题都能引起家长、社会同行们的关注和评点,高考政治试题也不例外。评价不外乎试题的难度、信度和区分度,试题命题的立意、思路、能力考查的要求、涉及的知识范围及其比例、背景材料涉及或折射的热点问题等都见诸于媒体和网络,视角不同,各抒己见,褒贬不一,都会对命题者、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和高三备考无疑都有较大的启迪作用。无论命题者有多高的学术涵养,如何呕心沥血和精雕细琢,高考试题也难免有一
2014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命题基本上沿袭了以往的风格,考查的点和试题的表述都是考生熟知的内容和方式,但是并不是说这就是完美无缺的试题,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试题如果仅仅是继承,而缺创新,高考对备考的导向作用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不妨对近五年来广东卷文学类文本试题的命制及考查的点进行一个梳理:  从上表,我们不难发现广东卷文学类文本试题的命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1. 师法自然,不拘陈法。不管是选
【时文展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何永康  与民同忧,与民同乐,堪称美德。然而,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并不满足于此,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先”“后”二字,大有深意,值得我们认真领悟。  当天下人未忧之时,你能体察到潜伏的危机,并因之食不甘味、夜不成寐,是为“先忧”。1958年,当许多人被“浮夸风”刮昏了头,敲锣打鼓,喜气洋洋,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时候,
广东省2016年使用的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基本保持了近年来全国卷一贯思想,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突显了能力的考查,尤其是注重综合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特点可概括为两点:能力考查全到位,分析方法有创新。下面就针对这两点做一简要分析,并提出高三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税制设计不仅要向初级农产品生产者倾斜,更要惠及下游农产品深加工行业,通过调节税收政策,扶持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鲜果制成蜜饯食品,生肉制成肉脯……经过加工,农产品的身价倍涨。据测算,通过精深加工可以使粮油薯增值2至4倍,畜牧水产品增值3至4倍,果品蔬菜增值5至10倍。  “从国际对比看,现代农业强国无一不是农产品加工强国。”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指
2020年秋,部編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启用。新教科书语言精练但时间跨度长,史料数量增加、类型多样。说明教科书逐渐从“教材”向“学材”转变,这为教师和学生认识、解读教科书中的内容预留了更多的弹性空间。  本文以《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正文与史料),让“教材”转变为学生自主阅读、有效学习的“利器”。  一、梳理正文,引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