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降糖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nian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通脉降糖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入选的60例DPN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甲钴胺0.5mg,3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脉降糖胶囊1.2g,3次/日,治疗5周。结果:通脉降糖胶囊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DPN的症状。结论:通脉降糖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脉降糖胶囊甲钴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183【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114-0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和危害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仅在电生理检查时发现,而一旦发生则往往不可逆转,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发现,甲钴胺对DPN有一定疗效,但仍不十分满意。笔者采用通脉降糖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6±6.2)岁;糖尿病平均病程(7.6±3.1)年,DPN平均病程(2.9±1.4)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2±5.5)岁,糖尿病平均病程(7.0±3.2)年,DPN平均病程(2.6±1.9)年。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公布的诊断标准[1],DPN采用国内常用标准[2]。糖尿病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以诊断为DPN:①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麻木、疼痛、蚁行感、发凉、肌无力等;②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跟、膝腱反射明显减退或消失;③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障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5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40m/s。
  1.3排除标准。①妊娠,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②有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如增殖性视网膜炎、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波动消失;③糖尿病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如中风、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④慢性酒精中毒、骨质增生、金属中毒、药源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在5-7mmol/L之间,餐后血糖6-10mmol/L之间。对照组予甲钴胺(商品名为弥可保,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0.5mg,3次/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通脉降糖胶囊(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2g(3粒),3次/日。5周为一个疗程,均连续观察一个疗程。治疗期间2组患者监测血糖,根据血糖调整降糖药物,使血糖保持在较理想水平。
  1.5观察项目。全部病例均在治疗前、治疗中及疗程结束后1周分别记录症状、体征、并于治疗前及结束后,测定肌电图(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NCV及SNCV)、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1.6疗效判定[3]。显效: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痛温觉、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减轻,痛温觉、腱反射较前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小于5m/s;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痛温觉及腱反射无变化,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的计量资料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除腓总神经组SNCV无显著变化(P>0.05),其余各神经的MNCV、SNCV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比较。治疗5周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0.05)。
  2.4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检测指标均正常,用药期间未见过敏、皮肤粘膜及其他部位出血等。
  3讨论
  DPN起病隐匿,且常为慢性进行性发展,以对称性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灼热感或冰凉感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证据提示多种因素与其病变发生有关。如山梨醇学说,肌醇减少学说,组织蛋白糖基化学说,血管性缺血缺氧学说等,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及变性坏死,由于发病机制不明,至今尚缺乏特异的治疗措施。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甲基维生素B12,其通过甲基化的功能参与体内甲基转移作用,参与核酸、蛋白质及卵磷脂的合成,并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给予甲钴胺治疗DPN 5周后,所测神经传导速度加快,同时可以改善DPN患者疼痛、灼热、麻木感觉,但治疗效果不十分满意。
  DPN属于祖国医学“血痹”范畴,因气阴两虚,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肌肉、筋脉失养遂致肢体麻木、发凉、疼痛等症,治宜益气活血化瘀,使瘀血去,新血生,气血充足,运行通畅,诸症渐减。而通脉降糖胶囊是由黄芪、玄参、太子参、丹参、黄连、水蛭、绞股蓝、山药、苍术,冬葵果、葛根等药组成,方中黄芪益气健脾,玄参长于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二藥相配,益气滋阴以治本,清除燥热以治标,共为君药。水蛭破血逐瘀,配合太子参、葛根、黄连为臣药,共奏补气、生津、活血之功,丹参养血活血,除烦安神,助水蛭活血祛瘀而兼清热,而为佐药。使药冬葵果利尿通淋,通便利水以助苍术除湿。诸药相伍,益气养阴以治本,清热活血以治标,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阴阳并调。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葛根的有效成份葛根素有改善微循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舒缩、降糖、降脂等药理作用。同时黄芪、丹参、水蛭等药可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缺氧状态,增加四肢周围神经的供血与营养,促进损伤周围神经的修复,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本组采用通脉降糖胶囊与甲钴胺联用可以从多方面作用于DPN的病理环节,从而更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脉降糖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血脂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组,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惠芬,迟家敏,王瑞萍,等.实用糖尿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6-167
  [2]钱肇仁,钟学礼.糖尿病神经病变[J].上海医学,1984,7(7):426
  [3]林甲宜.戴伦.徐结桂.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8(5):369-27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尿道下裂患者,以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于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此次60例患者中,手术均得以顺利实施,于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出现尿瘘6例、尿道狭窄4例。后期经其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同时,患者对治疗后的尿道外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地特胰岛素在不同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176例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观察本组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及生活满意度和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本组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FBG、2hBG、HbA1c三项指标均产生明显改善(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在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人群中治疗效果显著,且无体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的13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运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的患者为64例,运用益生菌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的67例,两组均口服药剂复方谷氨酰胺每次2粒,每日4次,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连续使用14天,14天后对患者复诊,记录治疗后的两组患者在腹痛腹胀腹泻程度和发作频率的差别,同
期刊
摘要:我国已婚夫妇中不孕不育发生率约10%~15%,近年来女性则以生殖道感染性不孕等疾病较为常见,由于人工流产术的泛滥,未婚女性在多次人工流产后,继发性不孕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其中输卵管因素所致不孕的发生率高达61.6%。为让不孕不育人群重视自己的病因,爱惜自己的身体,不盲目治疗,查明病因,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不孕不育症的治愈率。本文对从1993年元月到2012年12月在我站门诊就诊的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肺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止血治疗,观察组使用内镜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成功止血患者38例(95%),显著优于对照组成功止血患者25例(62.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出血停止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全科门诊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社区全科门诊接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运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治疗模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当然人们对于临床医疗条件的要求也变得更高。米非司酮,一种甾体药物,有抗孕酮的功效,是现代妇产科临床应用上常用的抗孕激素,在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孕酮受体等相结合时,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的要大很多,对受孕妇女具有较为理想的引产效应,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本文就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分析探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给予H2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根据阿司匹林应用剂量不同分为1组(300 mg/d)和2组(150 mg/d)各37例,观察2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浓度和不良反应。结果:1组总有效率94.59%,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26±1.64)分,C反应蛋白浓度(10.08±3.16)mg/l,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结石性胆囊炎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的临床疗效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64例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将31例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开腹组,将33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特征。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0例,按体质量指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和内分泌代谢特征。结果:观察组体重指数、腰臀比大,多毛评分、痤疮评分和黑棘皮评分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总睾酮、皮质醇、硫酸脱氢表雄酮含量高于对照组,催乳激素、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