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金船队的秘密
诺第留斯号从直布罗陀海峡出来,驶进大西洋又浮上水面。我立即爬上平台,尼德·兰和康塞尔陪着我。在距离18千米的地方,隐约现出圣文孙特角,那是西班牙半岛西南端的尖角。当时南风很大,海浪排山倒海般扑向潜艇。我们赶紧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就回到船里。康塞尔回自己的舱房,尼德·兰像跟屁虫似地老跟着我。我说:“朋友,您没有错,在那种条件下要是离开,简直就是送死1”尼德·兰紧闭嘴唇,皱着眉头。我又安慰说:“我们现在沿葡萄牙海岸上溯了,不远就是法国、英国,可以找到好机会的。”
尼德·兰的眼睛死盯着我,突然说:“今晚就行动!”,我霍地站了起来,不知怎么回答。尼德·兰接着说:“今夜距西班牙海岸只有几千米,天黑风大,正好逃走。晚上9点,您在图书室里等我的信号。”
“风浪太大啦?”我很犹豫。
“没办法,全靠上帝保佑了!”尼德·兰说完就回房间了。
我不知咋办,为避开船长,只好躲在舱房里度过最郁闷的一天:一方面为自由想走,另一方面又因为不能继续研究而惋惜;船长待我们很真诚,如果逃走,是不是太忘恩负义了:如果被发现捉了回来怎么办……自从那一夜发生神秘事件后,我想船长跟陆地一定还有联系,要不有时几星期都见不到他,干什么去啦?那天晚饭我匆匆地扒了几口,7点就离开餐桌。
距9点还有2小时,我就开始紧张,心怦怦地狂跳!来到客厅时,我很惊异,船长房门半开着,却不见人影,也听不到声响。我推门进去,发现墙上有几幅伟人肖像,他门都是献身于人类的伟大人物: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马宁,意大利的爱国志士;林肯,因废除奴隶制而遭暗杀的美国总统:一位主张黑人解放的殉道者约翰·布朗。船长和这些英雄的心灵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他难道也是被压迫人民的保护者、奴隶的解放者,是现世纪的一位英雄……
忽然,大钟响了8下,我急忙回到房间,一边添了两件衣服,一边还竖起耳朵细听外面的动静,老觉得有人在叫喊,心中惶恐不安!
差几分钟就要到9点了,我慌乱地打开跟图书室相通的门。这时,客厅门突然开了,是船长!他见我便亲切地说:“啊!教授,我正找您哩,您了解西班牙的历史吗?”
当时我脑袋像团浆糊,赶紧应付说:“知道得很少,请船长赐教!”
“请坐,告诉您一件事。”船长说,“1702年,西班牙国内财政困窘,一支由17艘大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奉命载着从南美洲掠夺来的金银珠宝火速运回西班牙。6月的一天,‘黄金船队’驶到大西洋维哥湾时,突然被英、荷联合舰队拦住去路。绝望的船队总司令下令烧毁运载金银珠宝的船只,瞬间维哥湾变成一片火海。据被俘的西班牙海军上将估计,约有5000辆马车的黄金珠宝沉入海底。尽管英国人曾多次打捞,但所获无几。于是,这批宝藏吸引着无数寻宝者。现在,不仅维哥湾,还有其他千百处财宝失事地点,我都查清了,并在海底图上标记下来。您现在明白了吧,我拥有无穷的财富!”
“船长,您很幸运,您比其他人快了一步。有人估计,这批财宝至少值5亿美元。”
“5亿!”船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前在维哥湾,现在可不在那里了。”
“我想,要是把这些财富分给穷苦百姓多好呀!”
“先生,您以为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宝是为我自己吗?您以为我不知道世上有无数受苦受难的人需要帮助吗?……”船长很激动,话突然停住了。
见证大西洋洲沉没
第二天早晨,尼德·兰沮丧地对我说:“这个鬼船长,偏偏在我们准备行动时,把船停了下来。”
“船长是要查看他藏在海底的黄金财宝。”于是我把船长的秘密告诉了尼德·兰。他听了后悔得不行,不过又说,一有机会还是要逃走,毕竟自由是无价的。但现在潜艇正背离欧洲向西南偏南方向航行,我们的位置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50千米,想逃走是彻底没戏了!
晚上,船长领我去看一个海底景色。我刚穿好潜水衣,他就塞给我一根铱铁手杖。几分钟后,我们就踩在大西洋300米深的海底。时间近半夜了,海底深黑。船长指给我看远处一团淡红色的微光,它距潜艇约3千米,我们借助手杖向那火光走去。半小时后,发现海底有很多人工建筑,尽管残缺不全,但石头堆砌、地面铺设、沟渠安排好像都是人工精心设计的,有时甚至感到,我的铁靴是踩在骸骨堆积的床垫上,还发出清脆的断裂声……
红光离我们愈来愈近了,我发现它是从一座250多米高的山顶发出的,光源在山的背面。我们越过路上堵满的海藻、石化树林和深不可测的沟壑,来到那座耸立的山峰脚下,又借助浮力,仅用几分钟就登上了顶峰。原来那是一座令人惊心动魄的活火山,巨大的火山口向外喷涌着橘红色的岩浆,像一把巨大的火炬,照耀着周围海底平原,一直到远方地平线的尽头。
而我眼皮底下是一座沉没海里的城市:坍塌的屋顶、倒下的庙宇、破损的拱门、折断的石柱,这是多斯加式建筑物的结构;那边是堤岸的遗迹,像一座古老的海港:远处有~道道倒塌的墙垣,旁边是宽阔的马路……整个就是一座沉没海底的庞贝城j我非常激动,指着脚下的遗迹问船长。船长用他的符号语言在我眼前比划了一阵,我一脸茫然。无奈之下,他拿起一小块铅石,在一块黑色的玄武岩石板上写下“大西洋洲”几个字。
我心中豁然开朗了!关于大西洋洲,许多专家认为那完全是神话故事,可它现在就在我的脚下。就是这块沉没的陆地上,曾居住着强大的大西洋种族,他们还多次骚扰过古希腊呢。柏拉图写的《狄美和克利提亚斯谈话录》书中就记载说,大西洋人住的这个洲,比亚洲和非洲合起来还大。他们曾想把势力扩大到古希腊,由于希腊人的顽强抵抗,才没得逞。几个世纪过去了,一天,大西洋洲上空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冰雹、豪雨、地震、火山爆发一起袭来,仅一天一夜,它就全都沉入海里,没有一人幸免,唯有几座山峰还露出海面,它们就是现在的马德尔岛、阿梭尔群岛、加纳里群岛和青角群岛。
现在,我和船长的脚就踩在这个大陆的一座山峰上!我们在那里整整地呆了一个钟头,感受脚下大地的微微颤动,想象大陆突然沉没时的恐怖情景,心中徒然升起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
在死火山口游玩
第二天,潜艇继续往南快速行驶。下午4点,南方天际有一“高墙”。我想,那可能是大陆或者岛屿,但海图上没有标记。天很快黑了下来。昨夜的疲劳仍未消除,10点多钟,我便上床睡大觉了。
这一觉醒来已是早晨8点多钟了,四周仍伸手不见五指。我摸黑爬上平台,只见头顶隐约有点微光。这时灯忽然亮了起来,我才发现,潜艇已停在岸边,周边悬崖围成一个五六百米高 的圆形“钟罩”扣在海面上,海面形成一个圆湖,湖面直径有一两千米,钟罩的穹项有一个圆孔,刚才看见的微光就是从那圆孔射进来的。这时船长也来了,他见我一脸惊讶,便主动介绍说:“这是一座死火山口的中心,潜艇从水下天然水道进来,这是个真正的避风港!”船长又指着那圆孔说:“那是岩浆喷出口,现在成了通风孔。在外面看,这是一座小火山岛,谁也不会想到里面竟是个大岩洞。洞外岩石陡峭如刀削,谁也爬不上山顶:洞内石壁陡峭倒悬,插翅难飞。”
“船长,潜艇可不需要停泊在这里呀?”我说。
“是的,但需要钠,钠的制造需要煤,这里水下有采不尽的煤。”今天不采煤,只把储存的钠装上船。教授有兴趣可到洞里走走。
吃过早饭已经10点,我和两位朋友立即下船。这湖周边是一圈沙滩,内壁是悬崖峭壁,上面有许多火山喷出的大块石头和火山浮石。石头表面有一层光滑的珐琅质,经探照灯的照射,发出辉煌的光彩。看着这个“大钟罩”,我的脑袋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于是与两位朋友探讨说:“当年这里是个火山口中心,岩浆要从顶上那个圆孔喷出,后来怎么会变成这样一个大岩洞呢?”
两位朋友东拉西扯,全不靠谱。于是我自问自答说:“我想,当年这个海底火山爆发时,岩浆在火山口向四周流淌,被海水冷却形成坚硬的外壁,随着岩浆的喷涌和外壁不断冷却、加厚,火山便渐渐升高。由于地下压力很大,火山露出海面后继续增高,内部岩浆对外壁的压力不断增大。火山外壁厚薄不一,当岩浆压力增大,或地震等原因,外壁薄弱处承受不了时就会破裂,使岩浆从裂口处漏走,这样裂口以上部分便形成大空洞。后来因海底发生地质变化,岩浆不再喷发、火山下沉,裂口处没入水下,海水倒灌,就形成一个巨大圆湖,裂口便成了潜艇的进出通道,一个活火山就变成现在这个大岩洞了。”
“先生太有才了!”尼德·兰和康塞尔不住地点头称是。
虽然这里阳光不多,但还是长了许多灌木、花草。我们在岩石和草丛间艰难地攀爬时,居然还看到几只白色的鹞在黑影中飞来飞去,几只美丽的山鸡在草丛里出没。真不知道它们是从那个圆孔撞进来的,还是船长放养的。
回到悬崖底下,我们躺在沙滩上休息。突然尼德·兰担心地问我:“教授,船长会不会把我们扔在这里?这简直是个地狱呀!”
“不会,您还救过他的命,他不是那种人。”嘴上虽怎么说,但心里却想,如果船长知道我们要逃走,那就难说了…--由于疲劳我们很快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听见康塞尔大叫起来:“先生,不好啦!船不见了!”
我立即站起来,发现潜艇确实不见了!这时正在涨潮,海水漫上沙滩,把我们的衣服都泡湿了。
“忘恩负义的家伙,真把我们扔在这里了!”尼德·兰大骂。
“这里像地狱也像水牢,船长蛮会选地方呢。”康塞尔还有心思开玩笑。
正说着,只见岸边海水上涌,水下有一黑色怪物正缓缓上浮,尼德·兰举块石头立即冲了过去。我靠前细看,原来是潜艇在上浮。
我们又回到了船上。船长说:“钠装完后,要试行20分钟,我看您和朋友还在睡觉,就没打扰,让潜艇先下水试行,完了再回来接你们,都好吧?”
“都好,船长,谢谢您!”我真心回答。我的两位朋友在旁边直点头,一脸尴尬。
潜入深海探美景
此后,船在大西洋上一直向南航行。3月13日,船到达南纬45度37分、西经37度53分一带深水海域,当年英国海军曾投下1.5万米长的探测器,都没能到达海底。今天,船长决定把潜艇开到最深的海底考察,这使我特别兴奋。
以前讲过,深潜不能仅用灌满储水池增大潜艇密度的办法,因为深海底部水的密度也很大:而且要上浮时,抽水机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克服外部的巨大压强将水排出;再说,如果把水排空,水池可能会被挤瘪。船长使用潜艇两侧的翼板,利用伯努利原理,让海水在翼板上产生下潜力,使潜艇下潜。这跟飞机的升力正好相反。他指挥船员将翼板倾斜45度角,推进器功率开到最大,潜艇快速前进,翼板产生的下潜力使潜艇快速下潜。不久,潜艇就越过了浅水层进入深水中。船长问我:“教授,目前人们对深海有所了解吧?”
“船长,人们知道,在深海,植物比动物更难生长,所以一些水层虽还有鱼,但已没有植物了,这可能是照不到阳光的原因。人们还知道,2000米水下还有贝、牡蛎类动物。另外,人们曾在2500米深处采到星贝和海星。和您相比,人们可能是一无所知?”
“不,您太客气了。教授,您怎样解释生物能在深海生存呢?”
“我想有两个理由:第一,垂直方向上,因海水咸度、温度不同发生的上下运动,带到下层的物质足以维持生物的生活需求。第二,海水中的溶氧,不会因水深而减少,反而会因水深而增加,因为深海的压力把氧浓缩了。”
“哦!人们连这些也知道?”船长有点惊异,“教授,我还发现,浅水层的鱼,鱼鳔里的气体中,氨的含量高于氧:而深水处的鱼,鱼鳔里的氨氧含量正相反,氧含量高于氮,这也证明您说的是对的。”
我们从6000米深处继续下潜,1小时后,我们到了14000米,我看到水中有尖尖的黑色礁石。我想,那是像中国珠穆朗玛峰或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峰顶,它的下面可能是万丈深渊!诺第留斯号已经受到强大压力,但仍然继续下潜。我能感觉整艘潜艇都在微微颤动了,有的铁板已经变形,客厅的玻璃窗好像也微微向里凹了点。当船掠过岩石斜坡时,我看到了一些贝类、蛇虫类、棘虫类生物以及几种海星。不久,这些最后的生物代表也不见了,诺第留斯号已越过了海底生物可以生存的界限。到了16000米,船身每平方厘米已承受到1600个大气压,即每平方厘米1600千克的重力!
“这是人类从没到过的最深处美景!可惜呀!没人来欣赏!”
“教授,我们用相机拍照吧!”船长说完,船也停了下来。我们从敞开的嵌板往外望去,在电光照耀下,一切都显得清澈透明宁静。我们用照相机记录下大海最深处从未见过阳光的原始巨石、地球岩石圈底部的花岗石和巨大幽深的岩洞,远处是横在边际的一道道波浪状的美丽山脉,还有一些离奇古怪的岩石---
突然,船长大叫:“教授,我们必须立即上去!您快站稳!”
我还来不及站稳,诺第留斯号已像逃难似的,开始闪电般地向海面上升,整个船身剧烈颤动,好像要散架似的!我一下意识到,潜艇可能要解体了。
(待续)
诺第留斯号从直布罗陀海峡出来,驶进大西洋又浮上水面。我立即爬上平台,尼德·兰和康塞尔陪着我。在距离18千米的地方,隐约现出圣文孙特角,那是西班牙半岛西南端的尖角。当时南风很大,海浪排山倒海般扑向潜艇。我们赶紧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就回到船里。康塞尔回自己的舱房,尼德·兰像跟屁虫似地老跟着我。我说:“朋友,您没有错,在那种条件下要是离开,简直就是送死1”尼德·兰紧闭嘴唇,皱着眉头。我又安慰说:“我们现在沿葡萄牙海岸上溯了,不远就是法国、英国,可以找到好机会的。”
尼德·兰的眼睛死盯着我,突然说:“今晚就行动!”,我霍地站了起来,不知怎么回答。尼德·兰接着说:“今夜距西班牙海岸只有几千米,天黑风大,正好逃走。晚上9点,您在图书室里等我的信号。”
“风浪太大啦?”我很犹豫。
“没办法,全靠上帝保佑了!”尼德·兰说完就回房间了。
我不知咋办,为避开船长,只好躲在舱房里度过最郁闷的一天:一方面为自由想走,另一方面又因为不能继续研究而惋惜;船长待我们很真诚,如果逃走,是不是太忘恩负义了:如果被发现捉了回来怎么办……自从那一夜发生神秘事件后,我想船长跟陆地一定还有联系,要不有时几星期都见不到他,干什么去啦?那天晚饭我匆匆地扒了几口,7点就离开餐桌。
距9点还有2小时,我就开始紧张,心怦怦地狂跳!来到客厅时,我很惊异,船长房门半开着,却不见人影,也听不到声响。我推门进去,发现墙上有几幅伟人肖像,他门都是献身于人类的伟大人物: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马宁,意大利的爱国志士;林肯,因废除奴隶制而遭暗杀的美国总统:一位主张黑人解放的殉道者约翰·布朗。船长和这些英雄的心灵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他难道也是被压迫人民的保护者、奴隶的解放者,是现世纪的一位英雄……
忽然,大钟响了8下,我急忙回到房间,一边添了两件衣服,一边还竖起耳朵细听外面的动静,老觉得有人在叫喊,心中惶恐不安!
差几分钟就要到9点了,我慌乱地打开跟图书室相通的门。这时,客厅门突然开了,是船长!他见我便亲切地说:“啊!教授,我正找您哩,您了解西班牙的历史吗?”
当时我脑袋像团浆糊,赶紧应付说:“知道得很少,请船长赐教!”
“请坐,告诉您一件事。”船长说,“1702年,西班牙国内财政困窘,一支由17艘大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奉命载着从南美洲掠夺来的金银珠宝火速运回西班牙。6月的一天,‘黄金船队’驶到大西洋维哥湾时,突然被英、荷联合舰队拦住去路。绝望的船队总司令下令烧毁运载金银珠宝的船只,瞬间维哥湾变成一片火海。据被俘的西班牙海军上将估计,约有5000辆马车的黄金珠宝沉入海底。尽管英国人曾多次打捞,但所获无几。于是,这批宝藏吸引着无数寻宝者。现在,不仅维哥湾,还有其他千百处财宝失事地点,我都查清了,并在海底图上标记下来。您现在明白了吧,我拥有无穷的财富!”
“船长,您很幸运,您比其他人快了一步。有人估计,这批财宝至少值5亿美元。”
“5亿!”船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前在维哥湾,现在可不在那里了。”
“我想,要是把这些财富分给穷苦百姓多好呀!”
“先生,您以为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宝是为我自己吗?您以为我不知道世上有无数受苦受难的人需要帮助吗?……”船长很激动,话突然停住了。
见证大西洋洲沉没
第二天早晨,尼德·兰沮丧地对我说:“这个鬼船长,偏偏在我们准备行动时,把船停了下来。”
“船长是要查看他藏在海底的黄金财宝。”于是我把船长的秘密告诉了尼德·兰。他听了后悔得不行,不过又说,一有机会还是要逃走,毕竟自由是无价的。但现在潜艇正背离欧洲向西南偏南方向航行,我们的位置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50千米,想逃走是彻底没戏了!
晚上,船长领我去看一个海底景色。我刚穿好潜水衣,他就塞给我一根铱铁手杖。几分钟后,我们就踩在大西洋300米深的海底。时间近半夜了,海底深黑。船长指给我看远处一团淡红色的微光,它距潜艇约3千米,我们借助手杖向那火光走去。半小时后,发现海底有很多人工建筑,尽管残缺不全,但石头堆砌、地面铺设、沟渠安排好像都是人工精心设计的,有时甚至感到,我的铁靴是踩在骸骨堆积的床垫上,还发出清脆的断裂声……
红光离我们愈来愈近了,我发现它是从一座250多米高的山顶发出的,光源在山的背面。我们越过路上堵满的海藻、石化树林和深不可测的沟壑,来到那座耸立的山峰脚下,又借助浮力,仅用几分钟就登上了顶峰。原来那是一座令人惊心动魄的活火山,巨大的火山口向外喷涌着橘红色的岩浆,像一把巨大的火炬,照耀着周围海底平原,一直到远方地平线的尽头。
而我眼皮底下是一座沉没海里的城市:坍塌的屋顶、倒下的庙宇、破损的拱门、折断的石柱,这是多斯加式建筑物的结构;那边是堤岸的遗迹,像一座古老的海港:远处有~道道倒塌的墙垣,旁边是宽阔的马路……整个就是一座沉没海底的庞贝城j我非常激动,指着脚下的遗迹问船长。船长用他的符号语言在我眼前比划了一阵,我一脸茫然。无奈之下,他拿起一小块铅石,在一块黑色的玄武岩石板上写下“大西洋洲”几个字。
我心中豁然开朗了!关于大西洋洲,许多专家认为那完全是神话故事,可它现在就在我的脚下。就是这块沉没的陆地上,曾居住着强大的大西洋种族,他们还多次骚扰过古希腊呢。柏拉图写的《狄美和克利提亚斯谈话录》书中就记载说,大西洋人住的这个洲,比亚洲和非洲合起来还大。他们曾想把势力扩大到古希腊,由于希腊人的顽强抵抗,才没得逞。几个世纪过去了,一天,大西洋洲上空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冰雹、豪雨、地震、火山爆发一起袭来,仅一天一夜,它就全都沉入海里,没有一人幸免,唯有几座山峰还露出海面,它们就是现在的马德尔岛、阿梭尔群岛、加纳里群岛和青角群岛。
现在,我和船长的脚就踩在这个大陆的一座山峰上!我们在那里整整地呆了一个钟头,感受脚下大地的微微颤动,想象大陆突然沉没时的恐怖情景,心中徒然升起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
在死火山口游玩
第二天,潜艇继续往南快速行驶。下午4点,南方天际有一“高墙”。我想,那可能是大陆或者岛屿,但海图上没有标记。天很快黑了下来。昨夜的疲劳仍未消除,10点多钟,我便上床睡大觉了。
这一觉醒来已是早晨8点多钟了,四周仍伸手不见五指。我摸黑爬上平台,只见头顶隐约有点微光。这时灯忽然亮了起来,我才发现,潜艇已停在岸边,周边悬崖围成一个五六百米高 的圆形“钟罩”扣在海面上,海面形成一个圆湖,湖面直径有一两千米,钟罩的穹项有一个圆孔,刚才看见的微光就是从那圆孔射进来的。这时船长也来了,他见我一脸惊讶,便主动介绍说:“这是一座死火山口的中心,潜艇从水下天然水道进来,这是个真正的避风港!”船长又指着那圆孔说:“那是岩浆喷出口,现在成了通风孔。在外面看,这是一座小火山岛,谁也不会想到里面竟是个大岩洞。洞外岩石陡峭如刀削,谁也爬不上山顶:洞内石壁陡峭倒悬,插翅难飞。”
“船长,潜艇可不需要停泊在这里呀?”我说。
“是的,但需要钠,钠的制造需要煤,这里水下有采不尽的煤。”今天不采煤,只把储存的钠装上船。教授有兴趣可到洞里走走。
吃过早饭已经10点,我和两位朋友立即下船。这湖周边是一圈沙滩,内壁是悬崖峭壁,上面有许多火山喷出的大块石头和火山浮石。石头表面有一层光滑的珐琅质,经探照灯的照射,发出辉煌的光彩。看着这个“大钟罩”,我的脑袋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于是与两位朋友探讨说:“当年这里是个火山口中心,岩浆要从顶上那个圆孔喷出,后来怎么会变成这样一个大岩洞呢?”
两位朋友东拉西扯,全不靠谱。于是我自问自答说:“我想,当年这个海底火山爆发时,岩浆在火山口向四周流淌,被海水冷却形成坚硬的外壁,随着岩浆的喷涌和外壁不断冷却、加厚,火山便渐渐升高。由于地下压力很大,火山露出海面后继续增高,内部岩浆对外壁的压力不断增大。火山外壁厚薄不一,当岩浆压力增大,或地震等原因,外壁薄弱处承受不了时就会破裂,使岩浆从裂口处漏走,这样裂口以上部分便形成大空洞。后来因海底发生地质变化,岩浆不再喷发、火山下沉,裂口处没入水下,海水倒灌,就形成一个巨大圆湖,裂口便成了潜艇的进出通道,一个活火山就变成现在这个大岩洞了。”
“先生太有才了!”尼德·兰和康塞尔不住地点头称是。
虽然这里阳光不多,但还是长了许多灌木、花草。我们在岩石和草丛间艰难地攀爬时,居然还看到几只白色的鹞在黑影中飞来飞去,几只美丽的山鸡在草丛里出没。真不知道它们是从那个圆孔撞进来的,还是船长放养的。
回到悬崖底下,我们躺在沙滩上休息。突然尼德·兰担心地问我:“教授,船长会不会把我们扔在这里?这简直是个地狱呀!”
“不会,您还救过他的命,他不是那种人。”嘴上虽怎么说,但心里却想,如果船长知道我们要逃走,那就难说了…--由于疲劳我们很快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听见康塞尔大叫起来:“先生,不好啦!船不见了!”
我立即站起来,发现潜艇确实不见了!这时正在涨潮,海水漫上沙滩,把我们的衣服都泡湿了。
“忘恩负义的家伙,真把我们扔在这里了!”尼德·兰大骂。
“这里像地狱也像水牢,船长蛮会选地方呢。”康塞尔还有心思开玩笑。
正说着,只见岸边海水上涌,水下有一黑色怪物正缓缓上浮,尼德·兰举块石头立即冲了过去。我靠前细看,原来是潜艇在上浮。
我们又回到了船上。船长说:“钠装完后,要试行20分钟,我看您和朋友还在睡觉,就没打扰,让潜艇先下水试行,完了再回来接你们,都好吧?”
“都好,船长,谢谢您!”我真心回答。我的两位朋友在旁边直点头,一脸尴尬。
潜入深海探美景
此后,船在大西洋上一直向南航行。3月13日,船到达南纬45度37分、西经37度53分一带深水海域,当年英国海军曾投下1.5万米长的探测器,都没能到达海底。今天,船长决定把潜艇开到最深的海底考察,这使我特别兴奋。
以前讲过,深潜不能仅用灌满储水池增大潜艇密度的办法,因为深海底部水的密度也很大:而且要上浮时,抽水机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克服外部的巨大压强将水排出;再说,如果把水排空,水池可能会被挤瘪。船长使用潜艇两侧的翼板,利用伯努利原理,让海水在翼板上产生下潜力,使潜艇下潜。这跟飞机的升力正好相反。他指挥船员将翼板倾斜45度角,推进器功率开到最大,潜艇快速前进,翼板产生的下潜力使潜艇快速下潜。不久,潜艇就越过了浅水层进入深水中。船长问我:“教授,目前人们对深海有所了解吧?”
“船长,人们知道,在深海,植物比动物更难生长,所以一些水层虽还有鱼,但已没有植物了,这可能是照不到阳光的原因。人们还知道,2000米水下还有贝、牡蛎类动物。另外,人们曾在2500米深处采到星贝和海星。和您相比,人们可能是一无所知?”
“不,您太客气了。教授,您怎样解释生物能在深海生存呢?”
“我想有两个理由:第一,垂直方向上,因海水咸度、温度不同发生的上下运动,带到下层的物质足以维持生物的生活需求。第二,海水中的溶氧,不会因水深而减少,反而会因水深而增加,因为深海的压力把氧浓缩了。”
“哦!人们连这些也知道?”船长有点惊异,“教授,我还发现,浅水层的鱼,鱼鳔里的气体中,氨的含量高于氧:而深水处的鱼,鱼鳔里的氨氧含量正相反,氧含量高于氮,这也证明您说的是对的。”
我们从6000米深处继续下潜,1小时后,我们到了14000米,我看到水中有尖尖的黑色礁石。我想,那是像中国珠穆朗玛峰或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峰顶,它的下面可能是万丈深渊!诺第留斯号已经受到强大压力,但仍然继续下潜。我能感觉整艘潜艇都在微微颤动了,有的铁板已经变形,客厅的玻璃窗好像也微微向里凹了点。当船掠过岩石斜坡时,我看到了一些贝类、蛇虫类、棘虫类生物以及几种海星。不久,这些最后的生物代表也不见了,诺第留斯号已越过了海底生物可以生存的界限。到了16000米,船身每平方厘米已承受到1600个大气压,即每平方厘米1600千克的重力!
“这是人类从没到过的最深处美景!可惜呀!没人来欣赏!”
“教授,我们用相机拍照吧!”船长说完,船也停了下来。我们从敞开的嵌板往外望去,在电光照耀下,一切都显得清澈透明宁静。我们用照相机记录下大海最深处从未见过阳光的原始巨石、地球岩石圈底部的花岗石和巨大幽深的岩洞,远处是横在边际的一道道波浪状的美丽山脉,还有一些离奇古怪的岩石---
突然,船长大叫:“教授,我们必须立即上去!您快站稳!”
我还来不及站稳,诺第留斯号已像逃难似的,开始闪电般地向海面上升,整个船身剧烈颤动,好像要散架似的!我一下意识到,潜艇可能要解体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