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追本溯源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关二维码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溯源的讯息接踵而至,现在国内许多地区生产的蔬菜、瓜果、鸡蛋等都被贴上了二维码“身份证”,就连某地的大闸蟹也被贴上了二维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对准二维码一扫,有关该食品的身世信息就会映入眼帘,甚至还能找到鸡蛋的“鸡妈妈”。那么,你对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了解多少呢?
  追本溯源话今昔
  对目标对象的追溯能力是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安全领域,追溯被定义为:通过记录的标识对具体实体的历史、应用或位置进行回溯的能力。欧盟委员会将食品可追溯性解释为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性动物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关于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关专家将其定义为“一种旨在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保障消费者利益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1997年,欧盟为了应对疯牛病问题的挑战,最早提出了食品安全溯源概念,并将其逐步完善为一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002年,欧盟又出台了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规。2001年,日本开始实行食品溯源制度,并于2003年立法通过了一项“牛肉生产履历表”制度。2002年,美国发布了《公共安全和生物恐怖主义防备和反应法案》,要求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接收等环节建立记录保存制度。
  2002年,我国开始进行食品溯源体系研究,并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2004年4月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8个部门确定肉类行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开始启动肉类食品溯源制度和系统建设项目。2005年8月,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在厦门市正式开通。济南市从2005年9月起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准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溯源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此后,我国的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并获得了蓬勃发展。
  食品的“身份证”
  根据食品的流通过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原产地(属地)信息溯源系统,主要指食品供应的源头,如白菜、大豆的原产地的基本信息。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信息溯源系统,主要指食品加工的生产流程、加工环境、加工方法与步骤等信息。三是存储与运输信息溯源系统,主要针对具有保质期的食品(水产品、肉类、熟食、新鲜水果、蔬菜、饮料等)在储运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信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每一份奥运食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身份证”上包含有这份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检测、运输等关键环节的所有信息。如果有问题食品出现,通过这个“身份证”,便可以轻松方便地查询到问题的源头。
  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意思为“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在各国日益强烈的食品追溯需求的推动下,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研究开发了采用GS1系统(全球统一标识系统)跟踪与追溯食品类产品的应用方案,适用于加工食品、饮料、牛肉产品、水产品、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多个领域。该应用方案不仅得到了全球的高度认可,也为我国从源头抓质量监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迷宫”般的二维码
  推行食品溯源制度牵涉到许多个环节,只有做到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和环环相扣,才可能让老百姓安全明白地消费食品。如何让食品溯源制度走进百姓生活,并让食品溯源走进全民时代,无疑是食品安全控制领域的一个紧迫课题。二维码食品溯源体系的推出,为使食品溯源走进全民时代铺平了道路。神秘“迷宫”般的二维码,何以具有如此的魅力呢?
  二维码技术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数据防伪、携带、传递的高科技手段。其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抗损性强、备援性大、成本便宜等特性,为产品防伪、追踪溯源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借助二维码的不可仿制性和极高的保密性,对农产品进行身份认证,给予每个农产品各自独立的二维码标识,包含了农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品种、数量、检查结果、等级、价格、销地、成交日期与时段等可追溯档案。从而保证了产品不被假冒,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树立了产品的品牌形象。
  只要为食品贴上二维码电子标签,就等于为食品戴上了新一代的电子“身份证”。消费者在购买这类食品时,只需要打开手机的照相功能,对着食品上的二维码电子标签轻轻一按,就能查询出食品的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等各种信息。由于该套二维码溯源体系使用普通手机的摄像头进行识读,从而实现从“餐桌”到“田间”的蔬果生产、流通及消费的全过程监控,有效降低食品安全监管设备的成本。
  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已经获得了蓬勃发展,但整个追溯系统尚不十分完善,尤其缺乏贯穿全产业链的质量监控体系,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只有解决溯源信息不能资源共享和交换的问题,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溯源资源共享,才能切实保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权益。
  【责任编辑】庞 云
其他文献
一种被命名为“奇翼龙”的小型恐龙,将人类对鸟类起源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种生活于约1.6亿年前的小型恐龙类群与鸟类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它们长相奇特,尤其是其腕部有一个棒状长骨结构。这种类似结构从来没有在其他恐龙中发现过,却与鼯鼠惊人的相似。通过CT和扫描电镜等多种仪器对化石进行分析,科学家确认了奇翼龙腕部的棒状结构是翼膜翅膀的关键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的翅膀像蝙蝠一样主要由翼膜构成,很可能靠滑翔
几乎所有人都会牢牢记住他们的初吻,以及初吻时或窘迫紧张、或兴奋愉悦的接吻细节。在人们开始每段浪漫爱情故事时,亲吻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在西方人看来,全人类都有接吻的行为习惯。然而,最新研究分析表明,在全世界的人类文化中,为数一半的文化并没有接吻的行为习惯,并且在动物王国中,几乎鲜有接吻行为。那么,接吻这种奇特行为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呢?如果接吻对生活有益的话,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不接吻呢?为什么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标志性建筑,由纯白色大理石砌成,尖塔耸立,直入云霄,这就是华盛顿纪念碑。内置石阶898级,仰之弥高;若乘电梯,亦需用1分钟方可抵达塔顶。塔壁镶嵌着铸文石刻计190方,取自世界各地,皆为歌颂美国国父的词语,旨在显示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其中,一方刻石为汉字所书,镶嵌在纪念碑第十级墙壁上。碑呈长方形,高1.6米,宽1.2米,碑文书法工整挺秀;碑石的周边刻有僧侣、游龙、武士和精美的花纹
有些人外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浑身上下就不舒服了,轻一点的睡不好觉,严重些的皮肤起了痘痘,甚至还心慌气短、上吐下泻。其实,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土不服”。不同地区之间水文、地质的差异也是水土不服的诱因之一。如居民饮用的水有“软”“硬”之分,差别在于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的多少,其中硬水的含量要多,软水的含量要少。喝惯了软水的人偶尔大量饮用硬水,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此外,长期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们
在伊朗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持续恶化之时,该国的总统大选给了外界一个“惊喜”。  当地时间6月15日,温和保守派总统候选人鲁哈尼当选伊朗第11届总统。作为6名候选人中唯一的温和派代表,鲁哈尼在首轮即赢得超过50%的选票,确实出乎不少观察人士的预料。名不见经传的鲁哈尼成为胜出的“黑马”,反映了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与妥协,也表明了将来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国际社会普遍期待新总统重塑伊朗的国际、国内形象,脱离
中国同性恋知多少  根据国际测算数据,全球同性恋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3%,如果按这个比例计算,中国13亿人口,会有1.69亿多“同志”,与日本人总数相当。但是结合中国国情,国内网络调查结果认为,中国同性恋人口比例在1%至10%之间,如果按“同志”人口占总人口  数的2%计算,那么中国有2600万“同志”。调查显示,在同性恋人群中,29.8%的人在中学之前就发现自己的同性趋向,42%的人中学阶段发现自
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寄生虫能寄生并操控受感染老鼠的行为,使其丧失对猫的天生恐惧感,这种寄生虫就是弓形虫。弓形虫寄生于宿主体内,可随血液流动而到达全身各部位,能破坏大脑、心脏、眼底等,致使宿主的免疫力下降。这种以弓形虫为病原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即为弓形虫病,会对胎儿和具有免疫缺陷的宿主造成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伤害。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传染的途径主要是摄取被猫科动物的体液或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因此,有人认
假如有人告诉你,枯燥的数字也能像动物、植物、细菌、病毒一样具有“生命”,也能复制进化,你一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是,目前很多科学家认识到,数字是没有DNA的生命,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外的第4种生命体。  数字生命的诞生  托马斯·雷是特拉华大学的教授,是一位博物学家。他一直在探寻是什么创造了地球上的生命。由于地球上生命都有同一起源,又没有找到外星生命为样本加以比较,所以难以对地球上生命的必然属性
民以食为天,而所有的动植物食物又都是阳光的“杰作”。光学技术成果对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温室蔬菜——阳光制作的“营养罐头”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蔬菜,蔬菜的生长非常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冬春寒冷的季节在过去是不适合蔬菜种植的。现在,温室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有人说,蔬菜是用阳光制作的“营养罐头”。这话一点不假,因为没有充足的阳光,蔬菜就
人们对转基因产生的争议之一是,转基因与常规育种是否一致或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会不会引起安全问题。对此,有必要弄清转基因与常规育种的异同。  大体而言,转基因与常规育种都是人为的行为,是人类为了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作物而对种子进行的人工培育,这是最大的相同点。但是,转基因与常规育种却有较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转基因不太遵循生物繁衍、生长的自然方式,常规育种则符合或比较符合生物繁衍、生长的自然方式。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