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特别是在学习、思想及生活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作者从“问题学生”的成因、影响“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问题学生”的转化技巧三个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学生”的粗浅建议。
关键词: 问题学生 成因 心理特征 转换技巧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发展等诸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问题学生”往往因为其落后于班里其他同学而有些格格不入,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和冷遇,自暴自弃,更加落后。“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义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要关爱“问题学生”,耐心帮助他们,及时鼓励他们,不断规范引导他们,使他们融入集体之中,得到健康发展。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
要想教育学生,务必了解学生。虽然后进生各有其特点,但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1.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在于后进生整个行为动力系统出现了角色偏差。有的属于遗传因素;有的属于早期教育不正确;有的属于缺乏内驱力、自制力、适应力;有的属于青春期心理不平衡;甚至有的思想偏颇,目标单纯等。
2.家庭的因素。有些后进生家庭教育不佳,父母管教失当;有的家庭对孩子娇惯溺爱,使孩子任性、自私、说谎;有的家庭突然变故,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形成扭曲人格。
3.社会的因素。社会的不良影响、不健康的影视、书刊、网吧、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腐蚀了学生的心灵。
4.学校的原因。学校教育、教学失当是造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对后进生的嫌弃、挖苦、讽刺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造成后进生心理负荷太重,教材难度大,教法不当,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丧失求知欲,失去进取心,慢慢掉队。
二、影响“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
“问题学生”除有一般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外,还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主要有如下特征:
1.自卑心理。后进生在操行和学生成绩等方面落后于同学,便产生自卑感。行为上常表现为孤独、羞怯、自卑等。情感上苦恼,郁闷、感情冷落、进取心差。
2.逆反心理。这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后进生由于所受批评、冷遇、歧遇、处罚多于其他同学,行为上表现为满不在乎,甚至故意捣乱。
3.厌学心理。厌学是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心理因素,由于基础差、知识贫乏、学习成绩落后等因素,因而缺乏自信心,这种心理活动的“内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视为负担,厌恶学习,甚至弃学。
4.应付心理。后进生由于表现不佳,成绩不佳,情绪受过压抑,自尊心比一般学生更强烈,自尊心也容易受到伤害。为了维护其自尊,会产生一种应付心理,装模作样,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谎报分数,欺骗家长和老师,这种行为导致求知进步的严重障碍。
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待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后进生在校园,特别是学习上属于弱势群体,需要给予特别关爱。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还要有耐心、细心。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技巧
“问题学生”有其形成背景,尤其特殊的心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用心去呵护,用爱去浇灌。
1.尊重爱护“问题学生”的自尊心,耐心帮助他们。我班有位女同学学习成绩差,几乎所有功课都挂红灯,我为了帮助她,安排她和成绩好的同学坐在一起。由于她成绩不好,她对周围同学的行为极度敏感,而且非常自卑。有一天她找到我说要换座位,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同学们都看不起她,我问她老师有没有看不起她,她说老师对她很好。我鼓励她,其他同学的水平没有老师高,怎么有资格看不起她。劝她不要顾及别人的态度,相信自己。同时多向别人请教,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努力提高成绩。后来, 她的成绩渐渐提高了。
2.及时表扬激励“问题学生”。每位学生都有闪光之处,后进生也不例外,当后进生有良好表现时,或有些进步,我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使他们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收敛自己的不良行为,不断进步。我班曾有个体育生,文化课成绩不好,表现很随意。在做他的转化工作时,我抓住了运动会的有利契机,对他的出色表现给予了肯定、表扬,并给予了他一定的物质奖励。我又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在思想和学习上也能同样出色,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乖了。
3.教育“问题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待“问题学生”要以真情付出,真心相待,将心比心。“问题学生”普遍存在一种逆反心理,一味板着面孔批评,往往不能奏效。批评轻了,无关痛痒;批评重了,会使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遇上后进生犯错误,一般我并不发火,不急于批评,先使其冷静,再讲清道理,使其醒悟。曾有两个同学打架,一个同学鼻子被打出了血,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后,一句话也没讲,先给鼻子出血的同学把血止住,把他脸上、衣服上的血渍擦掉,才问清事情的经过。老师的举动,让他们感到了温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都争着检讨自己。我帮他们设想后果,分析错误的症结。两人心服口服,行为规范了很多。
4.思想上疏导,行为上规范。中学生思想不定型,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左右。因此“问题学生”的思想行为转变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正面引导极为重要,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志士奋发向上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说服激励后进生,使他们弃旧图新,奋发图强;后进生由于知识贫乏,道德分辨能力差,对于其不良行为的疏导非常重要,用一些不良行为的案例,触动、规劝其悔悟转变;后进生由于意志薄弱及原有习惯定势,一般难于短时间内实现根本转变,老师找他们谈话时表示不痛改前非,不久又旧病复发,因此,规范后进生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用制度规章约束他们;用集体的环境制约他们;教师和周围同学共同督导他们,使他们走出人生误区,跟上班级,从容地走完学习路程。
后进生需要我们用心关爱他们,用爱感动他们。
关键词: 问题学生 成因 心理特征 转换技巧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发展等诸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问题学生”往往因为其落后于班里其他同学而有些格格不入,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和冷遇,自暴自弃,更加落后。“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义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要关爱“问题学生”,耐心帮助他们,及时鼓励他们,不断规范引导他们,使他们融入集体之中,得到健康发展。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
要想教育学生,务必了解学生。虽然后进生各有其特点,但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1.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在于后进生整个行为动力系统出现了角色偏差。有的属于遗传因素;有的属于早期教育不正确;有的属于缺乏内驱力、自制力、适应力;有的属于青春期心理不平衡;甚至有的思想偏颇,目标单纯等。
2.家庭的因素。有些后进生家庭教育不佳,父母管教失当;有的家庭对孩子娇惯溺爱,使孩子任性、自私、说谎;有的家庭突然变故,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形成扭曲人格。
3.社会的因素。社会的不良影响、不健康的影视、书刊、网吧、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腐蚀了学生的心灵。
4.学校的原因。学校教育、教学失当是造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对后进生的嫌弃、挖苦、讽刺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造成后进生心理负荷太重,教材难度大,教法不当,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丧失求知欲,失去进取心,慢慢掉队。
二、影响“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
“问题学生”除有一般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外,还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主要有如下特征:
1.自卑心理。后进生在操行和学生成绩等方面落后于同学,便产生自卑感。行为上常表现为孤独、羞怯、自卑等。情感上苦恼,郁闷、感情冷落、进取心差。
2.逆反心理。这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后进生由于所受批评、冷遇、歧遇、处罚多于其他同学,行为上表现为满不在乎,甚至故意捣乱。
3.厌学心理。厌学是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心理因素,由于基础差、知识贫乏、学习成绩落后等因素,因而缺乏自信心,这种心理活动的“内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视为负担,厌恶学习,甚至弃学。
4.应付心理。后进生由于表现不佳,成绩不佳,情绪受过压抑,自尊心比一般学生更强烈,自尊心也容易受到伤害。为了维护其自尊,会产生一种应付心理,装模作样,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谎报分数,欺骗家长和老师,这种行为导致求知进步的严重障碍。
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待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后进生在校园,特别是学习上属于弱势群体,需要给予特别关爱。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还要有耐心、细心。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技巧
“问题学生”有其形成背景,尤其特殊的心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用心去呵护,用爱去浇灌。
1.尊重爱护“问题学生”的自尊心,耐心帮助他们。我班有位女同学学习成绩差,几乎所有功课都挂红灯,我为了帮助她,安排她和成绩好的同学坐在一起。由于她成绩不好,她对周围同学的行为极度敏感,而且非常自卑。有一天她找到我说要换座位,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同学们都看不起她,我问她老师有没有看不起她,她说老师对她很好。我鼓励她,其他同学的水平没有老师高,怎么有资格看不起她。劝她不要顾及别人的态度,相信自己。同时多向别人请教,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努力提高成绩。后来, 她的成绩渐渐提高了。
2.及时表扬激励“问题学生”。每位学生都有闪光之处,后进生也不例外,当后进生有良好表现时,或有些进步,我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使他们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收敛自己的不良行为,不断进步。我班曾有个体育生,文化课成绩不好,表现很随意。在做他的转化工作时,我抓住了运动会的有利契机,对他的出色表现给予了肯定、表扬,并给予了他一定的物质奖励。我又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在思想和学习上也能同样出色,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乖了。
3.教育“问题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待“问题学生”要以真情付出,真心相待,将心比心。“问题学生”普遍存在一种逆反心理,一味板着面孔批评,往往不能奏效。批评轻了,无关痛痒;批评重了,会使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遇上后进生犯错误,一般我并不发火,不急于批评,先使其冷静,再讲清道理,使其醒悟。曾有两个同学打架,一个同学鼻子被打出了血,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后,一句话也没讲,先给鼻子出血的同学把血止住,把他脸上、衣服上的血渍擦掉,才问清事情的经过。老师的举动,让他们感到了温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都争着检讨自己。我帮他们设想后果,分析错误的症结。两人心服口服,行为规范了很多。
4.思想上疏导,行为上规范。中学生思想不定型,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左右。因此“问题学生”的思想行为转变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正面引导极为重要,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志士奋发向上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说服激励后进生,使他们弃旧图新,奋发图强;后进生由于知识贫乏,道德分辨能力差,对于其不良行为的疏导非常重要,用一些不良行为的案例,触动、规劝其悔悟转变;后进生由于意志薄弱及原有习惯定势,一般难于短时间内实现根本转变,老师找他们谈话时表示不痛改前非,不久又旧病复发,因此,规范后进生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用制度规章约束他们;用集体的环境制约他们;教师和周围同学共同督导他们,使他们走出人生误区,跟上班级,从容地走完学习路程。
后进生需要我们用心关爱他们,用爱感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