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的认定标准探讨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ng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性案例之一——潘玉梅、陈宁受贿案为例,通过对该案的分析,结合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阐述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及其认定标准,其中重点是受贿罪的客观方面、受贿罪的主体以及罪与非罪的界限。此外,对于新型的受贿案件,司法实践中应当认清受贿罪权钱交易的本质,把握其裁判要点。
  [关键词]受贿罪;犯罪构成;认定标准;潘玉梅受贿案
  一、概述
  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四起指导性案例,用于指导司法实践。本文所分析的是指导案例3号潘玉梅、陈宁受贿案。不同于英美法系國家的判例法传统,我国审判机关一直严格按照现行法律规定,结合案件事实裁判。因此,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性案例,乃是向判例法国家借鉴先进经验的首次尝试,对我国司法实践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指导性案例经严格的程序要求精挑细选而产生,其所确定的裁判要点对法院审判类似案件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对指导性案例所蕴含的裁判规则、所阐释的法理需要准确认识和把握。此外,随着犯罪经验的积累和日益丰富,贿赂犯罪行为人开始改变犯罪形式、增加犯罪行为的隐蔽性、伪装性,①规避法律制裁的变相贿赂行为越来越多,因此,认定受贿罪必须把握其权钱交易的本质,抓住裁判要点。鉴于此,本文试图分析潘玉梅、陈宁受贿案,以期掌握指导性案例的精髓,运用于司法实践。
  二、案例介绍
  2003年,潘玉梅、陈宁分别利用担任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工委书记、迈皋桥办事处主任的职务便利,为南京某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陈某在迈皋桥创业园区低价获取100亩土地等提供帮助,随后分别以其亲属名义与陈某共同注册成立多贺公司,以“开发”上述土地。潘、陈未实际出资,也未参与公司经营管理。2004年6月,陈某以多贺公司的名义将该公司及其土地转让出去,潘、陈以参与利润分配名义,分别收受陈某给予的480万元。2007年3月,陈宁因潘玉梅被调查,在美国出差期间安排其驾驶员退给陈某80万元。案发后,潘、陈所得赃款及其收益被依法追缴。
  2004年2月至10月,潘玉梅、陈宁分别利用职务之便,为南京某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迈皋桥创业园购买土地提供帮助,并先后4次各收受该公司总经理吴某给予的50万元。
  2004年上半年,被告人潘玉梅利用担任迈皋桥街道工委书记的职务便利,为南京某公司受让金桥大厦项目减免100万元提供帮助,并在购买对方开发的房产时接受该公司总经理许某为其支付的房屋差价款和相关税费61万余元(房价含税费121.0817万元,潘支付60万元)。2006年4月,潘玉梅因检察机关从许某的公司账上已掌握其购房仅支付部分款项的情况而补还给许某55万元。
  2000年春节前至2006年12月,潘玉梅利用职务便利,先后收受迈皋桥办事处一党支部书记兼南京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某人民币201万元和美元49万元、浙江某房地产集团南京置业有限公司范某美元1万元。2002年至2005年间,被告人陈宁利用职务便利,先后收受迈皋桥办事处一党支部书记高某21万元、迈皋桥办事处副主任刘某8万元。
  南京市中院以(2008)宁刑初字第49号刑事判决认定潘、陈构成受贿罪,二人提出上诉。江苏省高院以同样的事实和理由作出(2009)苏刑二终字第0028号刑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认定及案例分析
  (一)受贿罪的客体
  受贿罪位于《刑法》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可见其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本罪的犯罪对象是贿赂,主要指财产性利益,即除金钱和可用金钱计算的财物外,还包括其他物质性利益。②本案中,潘、陈以多种方式多次收受他人金钱,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二)受贿罪的客观方面
  1.利用职务便利
  利用职务便利,是指利用行为人现有职务范围内的权力或者与职务相关的便利条件。本案中,潘、陈分别利用其担任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工委书记、迈皋桥办事处主任的职务便利。
  2.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索取他人财物是指行为人主动向他人索要、勒索并收受财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是指行为人接受他人给付的财物。根据案情,潘、陈客观上均有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
  3.为他人谋取利益
  收受他人财物和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收受贿赂者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若行为人仅收受他人财物,没有为其谋利,则不构成犯罪。“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四种情形:已许诺为他人谋取利益,但尚未实际进行;已着手为他人谋利,但尚未谋取到利益;已着手为他人谋利,但尚未完全实现;为他人谋取利益,已经完全实现。③本案中,潘、陈多次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或者承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符合受贿罪的客观要件。
  (三)受贿罪的主体
  本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司法实践中,首先必须判断行为人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这是认定受贿罪的前提条件。
  根据《刑法》第93条,“国家工作人员”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还包括在城市街道办事处、农村乡镇以上单位党委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人民政协中从事公务的人员。④
  第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第三,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第四,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需具备两个条件:在特定条件下行使国家管理职能、依法从事公务。“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履行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责。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此类人员包括:协助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从事解释中所规定的行政管理事务的村委会和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行审判职责的人民陪审员;其他。⑤   本案中,潘、陈分别利用其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工委书记、迈皋桥办事处主任的身份从事受贿行为,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符合受贿罪的主体要件。
  (四)受贿罪的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会损害其职务廉洁性,仍希望并追求该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⑥本案中潘、陈的多次受贿行为均出于直接故意,符合受贿罪的主观要件。
  (五)受贿罪的认定
  1.受贿罪与非罪的界限
  受贿罪认定的关键是罪与非罪的界限。最高人民法院在阐述本案案情之前罗列了本案的裁判要点,这不仅是审理本案的关键,也是审理其他受贿案件的重点。具体如下:
  第一,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利,并与请托人以“合办”公司的名义获取“利润”,未实际出资和参与经营管理的,以受贿论处。
  第二,国家工作人员明知他人有请托事项而收受其财物,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已实际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谋取到利益,不影响受贿的认定。
  第三,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利,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等物品的,以受贿论处,受贿数额按交易时当地市场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计算。
  第四,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财物后,因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
  2.受贿数额的认定
  一般而言,受贿数额是请托人直接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的金钱或可用金钱计算的财物的价值,但由于受贿罪出现了新型表现形式,受贿数额的认定有必要阐明。以本案为例:
  第一,潘、陈以参与公司利润分配的名义分别收受陈某给予的480万元属受贿范围。因为多贺公司的注册资金全部来源于陈某,潘、陈未实际出资,也未经营管理,480万元实际是其以合办公司为名的变相受贿。
  第二,潘玉梅以60万元的价格从许某处购买市值121万元的房产,受贿数额为涉案房产交易时当地市场价格与实际支付价的差额。
  第三,潘玉梅案发前将从许某处购买房产的差价款中的55万元补给许某、陈宁因潘玉梅被调查而退给陈某的80万元均属因自身或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出于掩盖罪行目的而采取的退赃行为,不影响认定受贿罪,也不影响受贿数额的认定。
  (六)本案中受贿罪的新型表现形式
  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明确了新型受贿案件的法律适用意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司法实践中有关受贿罪的难题。
  根据上述案情,潘、陈的第二次受贿行为(即两被告利用职务之便,为南京某置业公司在迈皋桥创业园购买土地提供帮助,四次各收受该公司总经理给予的50万元)和第四次受贿行为(即潘玉梅利用職务便利,收受迈皋桥办事处一党支部书记兼南京某商贸公司总经理高某人民币201万元和美元49万元、浙江某房地产集团南京置业有限公司范某美元1万元。陈宁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迈皋桥办事处一党支部书记高某21万元、迈皋桥办事处副主任刘某8万元)属传统的受贿行为,而笫一次和第三次则是受贿罪的新型表现形式。
  1.合作投资型受贿
  根据两高《意见》,合作投资型受贿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合作开办公司或者其他合作投资的名义获取“利润”,没有实际出资和参与管理、经营的,以受贿论处。本案中,潘玉梅、陈宁分别以其亲属名义与陈某共同注册成立多贺公司,未实际出资,也未参与该公司的经营管理,却以参与利润分配名义,分别收受陈某给予的480万元。该“利润”实际上来源于请托人陈某的直接给予,而且这种给予是有条件的,是其利用职务便利使陈某低价获取土地并转卖后获利的一部分,其本质就是权钱交易。
  2.交易型受贿
  根据两高《意见》,交易型受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出售房屋、汽车等大宗贵重物品的行为。本案中,潘玉梅利用职务便利,为南京某公司谋取利益,并在购买该公司房产时接受该公司总经理为其支付的61万元,而该房产的市场价为121万元,潘玉梅实际支付了60万元,属于《意见》中规定的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房屋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注释]
  ①于志刚:《新型受贿犯罪争议问题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11。
  ②③⑥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④⑤张成法:《受贿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张成法.受贿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于志刚.新型受贿犯罪争议问题研究[J].中国方正出版社,2011.
  [4]赵秉志,于志刚,孙勤.论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J].法律科学,1999,(5).
  [5]薛新红.受贿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J].人民论坛,2011,(20).
  [6] 熊瑛.论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4).
  [7]谢甫成,牛建平.受贿罪认定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重庆大学学报,2001,(4).
  [8]徐林付,皇甫杰.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9]龚培华.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司法解释简介与评说[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10]崔凤媚,李勇.论受贿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两起案例为切入点[J].中国检察官,2007,(7).
  [作者简介]张弦,江苏南通人,上海大学法学院2010级法律硕士。
其他文献
[摘 要]1997年《刑法》第68条确立独立于自首的立功制度,起源于立功受奖思想,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具体化与制度化。作为从宽量刑的立功制度在我国具备其存在的历史渊源与现实需要,但我国的立功制度价值取向过于功利主义、刑事立法不够完备,应当弱化其功利色彩,完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以发挥立功制度在刑罚裁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立功制度;历史沿革;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长期实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期刊
[摘 要]数额一直在盗窃罪的定罪量刑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盗窃罪由原来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变成了“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这就关系到所谓非数额型盗窃罪的司法适用等问题。  [关键词]多次;扒窃;携带;凶器;入户  一、非数额型盗窃罪概述  (一)非数额型盗窃罪的概念  我国
期刊
[摘 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作为公众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赋予公民行使起诉权,运用司法审判及时纠正、减少或防止环境危害的发生,既满足现代行政管理的需要,又能有效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对传统行政诉讼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将环境公益损害纳入司法保护,是公民环境权从应然权利向实然权利转化的关键,使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理念能在诉讼法上得到体现与支持。  [关键词]环境公益;行政
期刊
[摘 要]十九世纪德国法学家耶林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为权利而斗争》,但很少有人从它最初发表的形式——学术演讲的角度来阐释它。理解这一作品离不开两种语境,一是历史语境,即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二是文本语境,即它与耶林晚期其他作品一脉相承的关系。通过还原历史语境和文本语境,凸显了《为权利而斗争》的社会意义和公共意义。  [关键词]耶林;为权利而斗争;历史语境;文本语境  一、历史语境中的耶林  耶林,生于
期刊
[摘 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办学时间较短,地方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分离、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与社会需求脱轨、重视理论教学,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文章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贴近市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地方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创新型人才  教育部在1998年修订并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新增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到目前为止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尤其是我国跟越南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社会各界对掌握越南语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区域内对复合型高素质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广西区内不少独立院校为了适应发展与服务区域经济,纷纷开设了第二外语课程,北航北海学院也不例外。作为一所生源70%来自北方的独立院校,越南语第二外语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文章针对越南语作为第二外语在此类独立院校的教学现状、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来的高利润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政策成为各级政府政策的热点。通过引入创意资本理论,分析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也存在着贸易成本和规模收益递增,因此也体现出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我国中部城市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要注意规避大城市的本地市场效应的约束,同时在区位选择上优先考虑对创意资本需求大的地方,并注意本地传播渠道的培养。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意资本;本地市场效应;
期刊
[摘 要]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公民有序司法参与的一条主要途径。但由于我国陪审员制度存在诸如陪审待遇相对偏低、陪审员随机选任机制未能科学确立、陪审员的权与责规定不明等问题,我国陪审员制度的实践,存在着广泛的“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现象。为使陪审员积极参与案件的审理、实现公民有序司法参与的目的,我国可进一步完善陪审员经济保障制度、陪审员的选任制度、陪审员的权责制度,建立陪审员责任机制与监督机制。  [关
期刊
[摘 要]刑事被告人因被害人的过当行为而受到侵害,采用另案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实为不妥。这样既不利于化解双方的矛盾,也不利于案件的彻底解决。同时另案起诉还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司法资源。允许刑事被告人在被害人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反诉则能保障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民事权益。  [关键词]刑事被告人;被害人;侵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反诉  有这样一个民事纠纷,案件的原被告均为某批发市场的店
期刊
[摘 要]适当地利用群体诉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诉讼,并能提升司法效率,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能加大对环境污染等受害人的救濟与对造成损害者的惩罚力度,从而进一步实现环境诉讼立法上的目的,起到一定的威慑力。费用激励尤其是胜诉取酬能提升群体诉讼的利用率,使其具有启动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我国可考虑在立法与司法层面予以一定规制的保障下充分利用群体诉讼。  [关键词]群体诉讼;集团诉讼;胜诉取酬;环境公益诉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