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味觉功能异常包括味觉减退、味觉丧失、味觉倒错及异味症等。味觉减退是指对味觉的分辨能力降低。味觉丧失是指分辨咸、甜、酸和苦等物质的能力丧失。味觉倒错及异味症是指正常食物味道变酸、变苦、乏味,对具体味道难以判断,甚至有金属味或其他怪味等。高龄、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手术损伤、药物因素等原因均可致味觉功能异常。在各类味觉功能异常中,药物所致味觉功能异常最常见。引起味觉功能异常的药物种类繁多[1],有200多种以上,这还不包括滴眼药、滴鼻药、含化药所引起的口腔异味。
药源性味觉功能异常的诊断
药源性味觉功能异常可能发生在用药早期,但多数是在长期用药后慢慢出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并不能自觉感到味觉出现异常,一般在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如对进餐无兴趣、吃不出饭菜香味、过去喜欢吃的东西已不愿再吃、别人说菜咸而自己感到淡、对具体味道难以判断、口中常出现莫名其妙的金屬味、口腔发干等;停药后味觉异常减轻或消失;无舌神经和中枢损伤证据;味觉测试证实味觉发现阈值和识别阈值升高或减低。通常应用滤纸盘法测舌前2/3味阈值。也有应用舌局部自动(计算机)味觉定量测试系统进行味觉异常分型诊断的报告。还有用电味觉仪测试味觉阈值,对于排除神经器质性原因有重要意义。定性测试,采用化学溶液舌面点滴法,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柠檬酸、蔗糖、奎宁溶液测试味觉反应。
药源性味觉功能异常的药理机制
药源性味觉功能异常的诊断
药源性味觉功能异常可能发生在用药早期,但多数是在长期用药后慢慢出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并不能自觉感到味觉出现异常,一般在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如对进餐无兴趣、吃不出饭菜香味、过去喜欢吃的东西已不愿再吃、别人说菜咸而自己感到淡、对具体味道难以判断、口中常出现莫名其妙的金屬味、口腔发干等;停药后味觉异常减轻或消失;无舌神经和中枢损伤证据;味觉测试证实味觉发现阈值和识别阈值升高或减低。通常应用滤纸盘法测舌前2/3味阈值。也有应用舌局部自动(计算机)味觉定量测试系统进行味觉异常分型诊断的报告。还有用电味觉仪测试味觉阈值,对于排除神经器质性原因有重要意义。定性测试,采用化学溶液舌面点滴法,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柠檬酸、蔗糖、奎宁溶液测试味觉反应。
药源性味觉功能异常的药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