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开放型问题评析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的重要学习内容,新课标要求同学们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要能够灵活运用.形式多变的全等三角形开放型问题在中考中屡屡出现,下面举例加以解析.
  例1如图1,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BE、CD相交于点O,AD=AE.要使△ABE≌△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只要写一个即可).
  分析:在添加条件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问题中已有哪些条件.
  本题中已有AD=AE及∠A=∠A,对照不同的判定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添加方法:
  方法一:用“边角边”证△ABE≌△ACD,需添加AB=AC或BD=CE.
  方法二:用“角角边”证△ABE≌△ACD,需添加∠B=∠C或∠AEB=∠ADC或∠CEO=∠BDO.
  解:∠B=∠C,∠AEB=∠ADC,∠CEO=∠BDO,AB=AC,BD=CE等,任选一个即可.
  点评:本题属条件开放型题.补好条件后需检验是否能证到结论.尤其要注意,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俗称“边边角”).本题有同学添加CD=BE,这是不正确的.
  例2如图2所示,AC、BD相交于点O,AC=B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OB≌△DOC.添加的条件是__(只需写一个).
  
  例4如图4所示,∠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1)∠EAM=∠BAF;(2)BE=CF;(3)△ACN≌△ABM;(4)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只需填序号).
  分析:本题属结论开放型问题,可从已知条件出发推演.由∠E=∠F=90°,∠B=∠C,可证得△AEB≌△AFC(AAS),得到BE=CF,AC=AB及∠EAB=∠FAC,从而得∠EAM=∠BAF,所以(1)、(2)成立.由AC=AB,∠B=∠C以及公共角∠CAN=∠BAM,可证△ACN≌△ABM,所以(3)成立.而CD、DN不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也不能从其他条件证得,所以(4)不成立.
  解:填(1)、(2)、(3).
  点评:关于全等三角形的结论开放型题,由于结论的不确定性,需我们一个一个地仔细判别.尤其要注意,一些结论比较隐蔽,需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全等才能得到.那些图形上看像正确而你又推不出的结论,一定要认真对待噢!
其他文献
新题速迎
期刊
在本章的學习中。
期刊
如果你的电脑经常都在运行屏幕保护程序,或者电脑强大的运算能力浪費在其他的地方,那么,你为什么不使用电脑闲置的计算资源来帮助人类解决一些重大的科学问题呢?通过互联网,充分利用全球电脑处理能力的分布式计算就可以帮助你实现这样的愿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
规律探究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一般的解法是先从特殊的图形中寻找出规律,再把这个规律应用于一般的情况,下面以2012年中考题为例,探究一下此类题的解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檢测题参考答案
例1
期刊
摘要:以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致病病因为主线情境,利用图片模型和科学史材料,完成对重要概念“细胞内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的学习,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线化情境;生命观念;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1.1学习内容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普通高
自2009年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每年12分的实验大题一直是高中生物学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热点。今年笔者有幸参加了2015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3l题的阅卷,在评阅过程中展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教师对平时实验教学进行反思。  1 试题  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
说实在的,笑笑在一元一次不等式国一点儿都没有感觉陌生,一切都似乎与在一元一次方程国时没什么不同,可又有些不对劲儿.笑笑忽然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位一转身,笑笑再仔细打量,可不是嘛,长相还真有差异.笑笑情不自禁地一拍脑袋,倒把“≠”吓了一跳。  “≠”告诉笑笑,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像a 2≠a-2这样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告诉笑笑,不等式都是由不等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蕴涵的思想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是中考试题常常涉及的,请看吴老师给同学们搜集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考点,  考点1:确定已知点所在的角限  例1 (2019年株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位于( )象限.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分析: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四个区域,从右上方区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