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zhi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明星村庄”。
  华西村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无数次被聚焦的“明星村官”。
  1961年建村至今,吴仁宝与华西村共同走过。从上世纪70年代建设农业样板村,80年代实现农村工业化,90年代实现农村城市化,直到21世纪拥有8个上市公司、进入资本经营新阶段,华西村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在共和国的农村史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吴仁宝一位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被誉为中国农民的骄傲。40多年来,吴仁宝始终保持中国农民的质朴不变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落伍,始终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造福人民作为毕生追求不变心,带领华西人从一穷二白走向文明富裕。吴仁宝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者的典范,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
  吴仁宝是一个思想者,几十年不断的思考成就了他如今的功业。近代中国,在国人心中萦绕不去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民族与国家的繁荣富强。在这个现代化之路上,“三农”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没有农村与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小康社会的实现。在这个宏大的历史进程中,吴仁宝以其卓有成效的思考与实践,为中国农民的富裕之路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样本。他的思考扎根于农村最真的现实,他的实践针对于农民最切身的困境。“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如此质朴简洁而又充满睿智的话语,只能出自一个人最深切的经验和最深刻的思考。也正因如此,吴仁宝在华西村的种种发展思路与举措,才能不落窠臼、屡有创新,实现了一个村庄亘古未有的奇迹。
  吴仁宝是一位闯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中,他敢于突破成规,独辟蹊径,促成了村庄事业的几次飞跃。他的打拼既富有崇高而浓烈的社会主义信念,又立足现实,实事求是。“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是高尚的社会主义者的远大理想。“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大难化小难,小难变不难。”这是实干家的行事箴言。因为有了这不断进取的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吴仁宝的“闯”变成了一次次辉煌的超越。
  吴仁宝是一位“仁者”。“仁者爱人。”他扶危济困,乐于助人。作为村委书记,他心里装着群众,一心念着群众。他有一副热心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他身上化作了一句句贴心的话、一件件暖人心的事。他的先人后己,公而忘私,出自真诚,见诸行动,真正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高尚而纯粹的道德情操。
  “没有老书记,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华西村民如是说。
  “没有华西村,也没有今天的吴仁宝。”吴仁宝自己则如是说。
  
  把“富”字写幽广度来
  
  “华西村真富。”这大概是每个初进华西村的人发出的第一声感慨。
  “富”,这个字简单又不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单从字面上看,“一房一口还有田”,这大概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富字的最原始的理解。说它不简单,是因为华西村突破了农耕社会对“富”字的理解,赋予了它远为广泛的涵义:富口袋,富脑袋,个人富,集体富,全国富,怎样实现富,怎样持续富……吴仁宝和华西人,愣是把“富”字写出了花样来。
  华西村曾经很穷。“高的像斗笠帽,低的像浴锅塘。半月不雨苗枯黄,一场大雨白茫茫。”这是1961年刚刚组建的华西村的真实写照。村民朱善达至今仍记得当年吴仁宝“三顾茅庐”都请不来一个木匠的辛酸往事:“第一次去,他外出挣钱去了;第二次去,他让老婆挡驾;第三次去,也干脆说:若要我为集体出力,除非集体收入超过我单子。”“穷够了!穷透了!”33岁的吴仁宝由此开始了对华西村前途的思考,制定了《华西大队学大寨十五年发展远景规划图》,率领华西人走上了奋斗之路。“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这番吴仁宝常说的话,实在是切肤之痛后的肺腑之言。
  苦干8年改造土地、兴修水利,提前实现15年规划;从小磨房、小五金厂起家,实现工业化……40多年过去,华西村换了人间。如今,户户住别墅,家家有轿车,“华西”、“仁宝”成了名牌产品,2004年,全村销售收入260亿元,2005年,全村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华西村人富起来了。
  但吴仁宝的理想显然不止如此。在华西村的中心广场上,一抬头就能看见硕大的标语牌:“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正是吴仁宝对“富”字的理解。于是,“大华西”的设想出炉了:从2001年6月至今,华西村先后将周边16个村纳入“大华西”的范畴,共同发展致富。如今在大华西,青年人得到就业,老年人按月领保养金,尝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的甜头。
  不仅如此。华西村人奔赴塞上荒漠,投入300多万资金建立了宁夏“华西村”,帮助西海固地区一万多农民走出荒山;华西村人奔赴白山黑水,在黑龙江建立了“肇东华西村”,把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逃荒村建成了人均收入超过3500元的新村。“村帮衬,户帮户,最终实现全国富。”这是吴仁宝的理想。
  老百姓富了。可是,吴仁宝却还是那么“穷”。对于财富,他有自己的看法:“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别墅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这句话也被写在村口的大牌子上,令每一个走进华西村的人深思。老百姓都搬进了衬里分配的别墅,他还和老伴住在70年代的旧房里,木地板朽烂成洞,连电话都还是古老的转盘式。老百姓都有几十万、上百万的资产了,可吴仁宝先后把近5000万元的奖金留给了集体。村里家家分了轿车,可吴仁宝老伴还是蹬上三轮车去卖自己纺的线。老百姓的餐桌上鸡鸭鱼肉、琳琅满目,可两个素菜、一碗面条仍是吴仁宝每天的菜谱。“有难官先当,有福民先享。我不搬家,比讲一百句话,开一百次会还有意义。”吴仁宝说的很实在。
  村民龚银娣至今记得1998年第一次和吴仁宝去北京出差的情景。“我们3点多就起床赶路了,直到下午路过山东才进了个小饭馆吃碗面条。结果,面条有霉味,豆腐烧焦了,我怎么都吃不下去,只有我们老书记津津有味地吃完了。”华西村党委副书记程先敏则提起了和吴仁宝去陕西出差的一个细节:“吃完饭老书记又往空碗里倒了开水,说这汤有油水。”
  
  把“幸福”写出深度来
  
  富裕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可是,富裕不等于幸福。吴仁宝,这位农民思想家深知这一点:“啥叫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怎么理解?有三句话:生活富裕、精神喻快、身体健康。”
  华西人的幸福写在脸上。走在华西村,鸟语花香,别墅泳池,高档轿车,万米长廊,无 不显示着新农村的风貌;更让人温暖的,是这里人与人的和谐。在华西村,许多人家的门是敞开的,路人可以看到客厅的布置和主人的身影。“在华西村居然没有看见养狗的!我到过很多富裕的农村,但很多人家都养了狼狗看家护院,让人望而生畏。”一位游客表达了自己的惊讶。
  华西人的幸福写在舞台上。去过华西村的人都被邀请看一场演出:《华西人》、《要看稀奇到华西》、由吴仁宝亲自编写的《十富赞歌》、《十穷诫词》、《华西村村歌》……华西人在舞台上演绎了自己的精神。
  华西人的幸福还写在心里。一进华西村,就能看见树立在村口的巨幅“华西规划图”:从1992年华西村航拍图、大华西现状图到大华西远景规划图,华西村的过去与未来一目了然。华西人都有一种主人翁的荣誉感,张口“我们华西村”、闭口“我们老书记”。“很多到过华西村的朋友都不理解,说你们那么有钱,还使劲工作为啥呀?我说,我知道我们厂里、衬里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觉得工作起来带劲。有次大年初一放假,我还是忍不住跑到厂里去看看。不过,和我们老书记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我们还是不如他。”在华西汽修厂上班的小伙子杨铜安说。
  这种情绪也强烈地感染了外人。杨永平是随着“大华西”的建设成为华西村民的。他以前游手好闲,没少打架惹事,但并到华西村没多久,他坐不住了:周围的人都各有事干、各有目标,他感到了一种压力。杨永平后来“浪子回头”,成了衬里旅行社的副总经理。黑龙江华西村的群众有“描冬”的习惯,可现在,打工的、装修的、搞运输的,冬天也忙得不亦乐乎。
  “这里真的好像有什么魔力。”从外地来华西发展、现任江阴信协贸易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钱建华说,“其实,要说赚钱,在这里和我原来差不多,但我就是喜欢这里的氛围。”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华西村人才济济:单是村里的领导班子,就有大学生、有研究生、还有留学生。
  表面上看,想摸透吴仁宝的想法很难,他常常不按常理出牌。人们“抓革命,促生产”时,他说“抓生产,促革命”;人家割资本主义尾巴时,华西村创办了五金加工厂;当全国农村轰轰烈烈地包田到户时,华西村决定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全村粮田,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当中央说“抓大放小”时,他说“抓大扶小”,甚至要“抓小放大”;当华西村和吴仁宝成了明星,参观游客络绎不绝时,他偏偏要收参观者十元钱的讲解费,几年后,这个小小的接待站成了跻身全国20强的旅行社……
  但理清他的思路也不难,因为归根结底,他是将“实事求是”落到了实处。跟踪采访华西村36年的新华社资深记者袁养和一语道破玄机:“人们说他是不倒翁。他不倒,是因为他的重心在下边,两腿深扎在群众里,就如同希腊神话中大地的儿子,打仗无往而不胜。他不倒,是因为他一直处于运动状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探索不止。”
  华西村曾有两次传奇式的发展机遇:一次是1992年3月1日,吴仁宝听到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的消息后连夜召集华西村的各路负责人开会,做出了力口速经济发展的决策,三军帐中,主帅一声令下,各大将领令而行。车辚辚、马萧萧,分头驱车借款,购买原材料去了。从3月1日至15日,短短半个月内,在吴仁宝的率领下,华西村从干部到群众,从厂长到供销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门路的找门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人人忙得像脚踏风火轮。借款2000多万元,吸收个人资金入股400多万元,加上自有流动资金,一下子购进近万吨钢坯、1000吨铝锭、700吨电解铜等原材料。
  当华西人使尽浑身解数,吃饱喝足原材料时,一些人还蒙在鼓里。因为这时,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还没有传达到基层。3月11日,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正式传达后,立刻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加快改革、经济大上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扬。这时有人向吴仁宝建议,把购进的原料卖出,大赚一笔。这样做,也合理合法,无可非议。可吴仁宝笑而不答。他把原材料用于企业的正常生产,保证客户的需求,维护了华西企业的信誉。后来,外界传说吴仁宝是“开一次会议,赚了一个亿!”
  另一次是2003年8月,吴仁宝敏感地预测到中央将要实行宏观经济政策,在华西村党委会上经过集体分析,决定再投入要“急刹车”,技改延伸要“开稳车”,已经投建的项目要“开快车”,使华西取得了当年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50多亿元的骄人成绩。
  只上过几年私塾的吴仁宝何以有这样的智慧?原因有二:第一,他相信“不怕文化低,就怕不学习”的理。“看报看头版,广播早中晚,每天看联播”是他多年的习惯,他用半个世纪的时间通读了《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集》等著作。在吴仁宝的简历上,赫然写着“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对于一位像他这样年纪的农村基层干部来说,拥有这样的职称大概不算多见。第二,他相信民主决策。华西村的“会海”是有名的,一周几乎要开5个晚上的会,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在会上评议决定的。两年前,吴仁宝的小儿子吴协恩全票当选华西村党支部书记曾引起了外界的疑问,但吴仁宝坚持“相信群众眼光”的信念,如今华西村的持续发展正证明了这一点。
  站在正在建设的华西生态农业园里,吴仁宝笑容满面地向人介绍华西村“南面工厂、北面粮仓、中间是天堂”的规划:“我们要向绿色农业和旅游观光转型,我相信,等你们下次再来华西村,我们这里一定又是大变样了。”人们自然相信这一点:吴仁宝和华西村,永不会止步。
  (摘自《光明网》)
其他文献
崔树森,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长春市人大代表。先后荣获长春市劳动模范、长春市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2002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被授予长春市创业先锋称号,2004年被评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被授予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当选为长春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  面对光环如此眩目的他。我们有些不知所措。还好,他显
期刊
金秋送爽,大地生晖,收获的季节里,一年一度的书圣文化节在美丽的王羲之故乡——山东省临沂市拉开了帷幕。  临沂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书圣文化节,文化的传播也助推了经济的发展,使红色革命老区临沂以一个崭新的面貌,独特的品牌和亮丽的名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书圣王羲之是山东临沂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以何种方式传承书圣文化,助推大临沂新临沂建设,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筹划,在2003年王羲之诞生1
期刊
编者按:自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日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东北振兴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东北振兴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规划》以“一条主线、六个加快”为核心,突出强调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合力;突出了振兴的主题,提出了努力将东北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增长区域;扩
期刊
提起“山东正航”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饼干,但是今天的正航,已不仅仅是做饼干,而是发展成为集饼业、而粉、纸箱、彩印、调味品、生物制药等行业于一体的一个集团化、多元化、现代化的集团公司。  寒冷的岁末年初,记者走进东正航,去感受她卓越的企业文化。山东正航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5月8日,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员工2200人,总资产1,5亿元。公司实施名牌战略。“做饼干专家,创国内名牌”
期刊
深冬时节,沂蒙锦绣山川一片静谧。晨雾缭绕,山路十八弯。记者到山东省苍山县下村向西北岭村时,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朱红芹。乍看去,朱书记与乡村普通妇女没什么两样,一头短发,脸庞朴实,笑容憨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山村女子有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识,她曾在井下连续工作七天七夜,她是第一个爬上房顶拆屋的人,她是沂蒙老区点炮炸坑的第一位女性,她带领430多口子老少爷们把落后贫穷的村子翻了个新,
期刊
2005年,吉林省社会发展工作紧紧抓住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这一历史机遇,启动了全省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工作,全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受到教育部等部门的表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验收工作受到国家好评,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优质服务万里行活动经验在全国作为典型经验推广。社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11位,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围绕“科教兴省”战略,各级教育协调发展
期刊
长春神箭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4月,是吉林省唯一一家生产电动工具的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局外人望而兴叹,总经理张生百感交集。公司从长春三电分离出来后,在“三无”的困境中寻求突围。在无设备、无产品、无资金的情况下,在未向国家贷过一分钱的情况下,公司步履维艰。为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张生带领着42名职工“在无路处辟新路,在逆境中寻坦途”,摸索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艰苦
期刊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沂蒙人民改变了“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涌现出了大批个体私营企业。山东省沂南县东风双隆机械有限公司就是乘着改革的东风一跃成为空心砖机行业中的一颗奇葩。  随着国家对红砖禁用文件的出台,建筑用料也逐渐由对红砖的使用过渡到其它建筑材料上。东风双隆机械有限公司就是顺应这一形势兴办的一家研制开发和推广各类空心砖机、水泥制品等建筑机械的专业生产厂家。  沂南县,东临日照港,西靠京
期刊
“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如是说。长春市委机关幼儿园的教职员工们深知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多年来,坚持“以健康教育为主题、以特长教育为补充、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办园思想,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科学育人等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背后离不开赵雅颉园长的苦心经营和辛勤劳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任重道远啊!”赵雅颉园长用这样一句话开始了我们之间的对话。
期刊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勾画出一幅宏伟蓝图:2007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国民经济有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局面,但经济结构矛盾依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