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对产瘫的诊断意义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ocoo_dani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室检查并跟踪随访的28例产瘫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1个月~5岁,平均2.7岁。按产瘫临床分性的方法[1]分为上干型(Erb型)、下干型(Klumpke型)及全麻痹型。本组28例中,上干型19例,下干型4例,全麻痹型5例。
  方法:室温控制在25℃左右,肢体皮温保持在30℃以上。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每个患肢分别进行常规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
  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程度及预后分析:按照上述方法检查,常规针电极肌电图检查时,若仅见三角肌、肱二头肌放松时有自发电位,最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减少或消失,神经传导检查时仅腋神经、肌皮神经神经电位(NAP)降低或消失,则为上干以下损伤;若除上述表现外,还有冈上肌自发电位、运动单位减少或消失、NAP降低或消失,则为上干型损伤;若除上述两种外,尚有前锯肌异常,则损伤位置在节前;常规针电极肌电图检查时,若仅小指展肌、拇短展肌放松时有自发电位,最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减少或消失,神经传导检查时正中神经NAP降低,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NAP降低或消失,则为下干型损伤;若全臂丛支配肌放松时均有自发电位,最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减少或消失,神经传导检查时全臂丛神经NAP降低或消失,则为全麻痹型损伤。如果各被检神经既可检测到NAP,又可检测到SEP,则为不完全性损伤,且各神经NAP波幅越高表明神经损伤程度越轻,预后越好;如果各被检神经既未检测到NAP,又未检测到SEP,则为完全性损伤(节后),且预后欠佳;如果各被检神经仅可检测到感觉神经电位(SNAP),但无SEP,则为节前损伤,且预后差,应考虑早期手术[2]
  
  结 果
  
  本组28例中的19例,首次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神经损伤程度较轻、预后良好的,经6个月观察(2次复查),18例有明显恢复,1例有恢复,临床符合率94.7%;4例重度不完全性损伤、3例完全性损伤、2例节前损伤共9例,首次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预后不良的,经6个月观察(2次复查),恢复不理想。后经外科手术探查证实:上干完全性损伤者1例,肌电图诊[CM(17*2]断与临床不符(术中所见为不完全性损伤);下干不完全性损伤者1例,肌电图诊断与临床不符(术中所见为根性撕脱伤)。9例临床符合率77.8%,28例总符合率89.3%,较黄氏等[3]报道的符合率88.4%稍高,较杨氏等[4]报道的符合率93.9%偏低。
  
  讨 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为产瘫的诊治提供客观的依据: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不但可以较准确地判断神经损伤的位置、程度及预后,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为需要手术者术式的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对于恢复期患儿,可以根据每次复查的结果调整临床治疗方案。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提高,其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价值备受重视,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周围神经损伤诊断和治疗的常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咸中.产瘫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实用手外科杂志,2001,9:131.
  2 顾玉东.产瘫的诊治程序与原则.中华手外科杂志,2001,17:1.
  3 黄绥仁,郁以红,顾玉东,等.应用感觉神经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诊断臂丛损伤.手外科杂志,1987,3:31-35.
  4 杨亭,杨克非,金正娣,等.根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电生理研究与治疗的关系.中华手外科杂志,1995,11:168-170.
其他文献
美光(Micron)公司与雷克沙(LEXAR)公司前段时间宣布,双方已达成最终协议,由美光以换股方式并购雷克沙。根据协议规定,雷克沙已对外发行的普通股每股换取0.5625股的美光股票。预计,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