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与分析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52810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主要是由于生活等垃圾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及填埋生成的污水,污水经过地表深入到下下水中,给土壤及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垃圾的填埋及堆放中的渗滤液中的物质种类复杂且不断变化,导致对于其处理问题极为困难。经过实践探讨,分析出目前处理厂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系统运行稳定,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到位以及技术不先进等问题。导致垃圾处理厂在垃圾处理方式上以简单处理为主,将一些垃圾进行简单的填埋处理,污水直接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中,使污水肆意流淌。从而造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环境的恶化,对人类造成一定的伤害。
  【关键词】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
  0.前言
  本文根据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探讨,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情况,同时,根据对各个先进技术工艺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出先进的工艺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垃圾处理,使其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文章还探讨了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问题的处理及解决,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资料参考。
  1.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特征
  1.1渗滤液来源
  (1)降水。由于气候的变化,经常产生降雨或者降雪的天气,雨水或者雪融化形成的水分渗入到地表,形成降水渗漏。(2)地表水流渗入。地表水主要包括对于地层表面的灌溉,使地表上的水流入地下,渗入到填埋垃圾中。(3)地下水渗入,填埋垃圾产生空缺会使地下水渗入。(4)自身水分。生活垃圾中,自身自带的水分。(5)分解。垃圾经过分解变化形成水分。
  1.2渗滤液水质特征
  (1)水分渗入量小,大但是存在不同类型的水质。与城市中废水、污水的胖放量来说,量比较小,但是收到土质及各个渠道的影响水质不同,同时水质变化也很大。(2)污染物浓度高。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主要BOD、COD有机污染以及N污染等等,污染物浓度与垃圾中含有的易腐有机物呈正比例关系;氮物质越多,垃圾渗滤液的NH3N含量就越高;(3)金属含量高。垃圾填埋场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含有十多种金属离子,如铁、铅、锌、汞等等;(4)可生化性。在垃圾填埋场,垃圾不断填埋、不断增加,随着垃圾的堆积,早期垃圾因为积压产生降解,受到空气的流通有机物质会出现变质现象。在填埋完成后降解几率会逐渐减小。在变质过程中,一些不容易降解的有机物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在填埋区域占主要位置,使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降低。
  1.3主要成分
  垃圾的来源渠道较广,由此导致的垃圾组成成分十分复杂多样,既含有有机物,也含有无机物,还含有大量的重金属。
  2.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生化法、物化法,以及新的一些技术和方法。
  2.1物化法
  物化法主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其主要功能是要去.圾渗滤液中的SS、NH-N、色度以及那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当前,物化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吹脱法、电化学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光助Fenton法、臭氧催化氧化法等等多种方法,当COD为2000-4000mg/L时,物化法可以将COD浓度去掉50%-87%。而且,经过物化法处理后,出水水质也将为稳定,尤其对生物处理难度较大的低值COD、BDO有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但物化法也有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处理的成本较高,不适合对那些大水量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2.2生化法
  生化法则通常担负起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主体工艺的角色,用于去除垃圾中的大部分可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和营养物。目前,使用较多的生化法主要有厌氧一好氧法、SBR法、MBR法等等。目前,国内外多数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选择r以生化法为主体,生化法的经济性、易管理等特点使得该类方法得到了普遍应用
  2.3其他技术
  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面也在不断的创新,研制出污染性小、有效的分解垃圾的技术,同时应用到实践生活当中,为省市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提供基础工艺。
  3.废水处理工艺
  3.1工程概况及工艺流程
  3.1.1工程概况。
  某垃圾填埋场主要接受县城周边20万人口的日常生活垃圾,平均填埋量为500rid,渗滤液的产生量约为20-120m3/d,设计处理能力为150m3/d,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标准。
  3.1.2工艺流程。
  考虑垃圾填埋场建设初期,渗滤液的生化性较好,可以通过将调节池中的渗滤液用泵进行提升,进入到UASB厌氧中,在去除大部分有机物之后,出水再流入到A/O-MBR池中,通过好氧生物的进一步作用后达到去除渗滤液中有机物的目的,最后经过硝化和反硝化达到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的效果。出水经过增压泵的增压,进行纳滤处理后以达到进一步去除氨氮和有机物的目的,最终达到出水达标排放。对于那些后期进入填埋场的垃圾,由于渗滤液生化性较差,渗滤液中的碳氮含量浓度较低,可以直接进入A/O-MBR处理系统。
  3.2高效节能管理。
  对于垃圾渗滤液中水分的质量及水量容易发生变化,因此,为垃圾的处理与渗滤液的处理措施中增加了管理难度,因此,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必须将渗滤液的水质及水量进行控制,控制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有效改善垃圾填埋场的污染。在机械设备管理中,首先要进行机械质量的检查,注意各个结构设计及材料质量的标准,应用先进技术,保证机械运行的高效性与稳定性。其次,要注意对机械进行良好的管理与监督,加大管理力度,将一些新技术应用到垃圾渗滤液的改善中,其中(1)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定期检查垃圾量,控制垃圾的投放;(2)提高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垃圾管理的运行中,使新技术得到利用同时良好的控制垃圾渗滤液的问题;(3)引进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采取培训的手段将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且提高人员素质与职业道德,使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垃圾处理问题,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4.结论与建议
  (1)不同处理方案的选择,应在对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分析预测后,考虑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耐冲击负荷能力,进行技术经济以及环境效益分析后慎重选择;(2)渗滤液回灌技术因其技术、经济优势,可以作为合并处理和单独处理工艺方案的预处理,达到削减水量和污染物,并加速渗滤液水质稳定化的作用;(3)对渗滤液回灌技术应加强对水量平衡的研究,在解决渗滤液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等问题的条件下,应采用蒸发量大的回灌技术;(4)对渗滤液生化出水中难降解的腐殖质类物质,从目前来看,采用高级氧化去除技术也存在经济性的问题。除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等高级氧化技术方面深入研究外,还应对渗滤液膜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振波.垃圾渗滤液回灌处理过程中无机离子变化特征的实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
  [2]董乐.吸附—堆肥法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日益加快了发展的脚步。而在建筑工程中,测量工作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测量工作进行的如何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建筑工程中的测量工作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测量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工作;解决方案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建筑的飞速发展,建筑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生活水平和居住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
随着市场经济规则的不断完善,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在于使利用任期审计结果的机构和部门有所参照,便于直观了解最终审计结果和
期刊
【摘要】新课改要求:小学生要达到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等。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应合理的调整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感受阅读文本,从而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引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其目标在于“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
从我国“银广夏”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陆续发生、美国安然公司倒闭、世界通讯公司会计丑闻,到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造假和毁灭有关安然资料的丑闻的曝光,审计信
新课改为我们重新拟定了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
一.教材依据  《我最好的老师》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第21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节课以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深入讨论,充分领悟体会本课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2.设计理念:本节课围绕学生的关注点“怀特森先生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近主人公,引导
【摘 要】高强混凝土管桩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其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以及质量,还可以降低施工的成本,具有高效、经济节省等优点。高强混凝土管桩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其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对施工的质量有着较大影响,为了提高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质量,相关人员必须做好监理工作。本文对影响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还对该管桩的施工以及监理进行了介绍,希望对施工人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高风险的会计信息系统.文章分析了电算化系统下内部控制弱化、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殊性、会计棱算软件功能以及缺乏审计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
在教育4.0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心智培养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责任,本文尝试从软件应用、融会贯通、生活启迪、数形结合、逻辑推理和发散思维六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