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782406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农民愈来愈表现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也就是说农村的现状是: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度匮乏的矛盾越发突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文化资源得到了长足发展:电视机、VCD、DVD、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有线电视,甚至电脑等现代文化信息产品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当代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我所在的乡来看,虽然落实了“草原书屋”等工程,全乡12个行政村村村有文化活动室,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农村的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严重缺乏。具体表现是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材严重不足。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馆面积不足,甚至严重缺失。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为我国描绘的宏伟蓝图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是(至少我所在的地区是这样):对文化活动的重视是远远抛在了经济发展之后,考核乡镇政府的业绩主要以经济发展、城镇的基础建设、社会治安为主。而对公共文化的考核微乎其微。只要经济上去了,则文化搞不搞都不会影响政府的政绩。片面政绩观导致农村公共文化“边缘化”。强调经济发展,追求GDP指标成为核心,乡镇文化站形同虚设。现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看法。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树立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并以此凝聚人心,进而激发民众的创造热情,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就是说领导重视、群众积极参与才能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我国原有情况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是多数人依然生活在农村。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就是要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使他们成为具有城镇理念的新型农民,加速中国城镇化建设。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家庭的孩子读完初中、高中就不错了,大学免谈。甚至有一部分人读完小学就打工了。高等教育的高消费让农民望而生畏。科学的缺乏更加深了思想和文化上的落后。镰刀割麦,老牛犁地随处可见。许多农家孩子上了大学也大多以此为跳板,逃离农村到城里工作,很少有回乡发展的。这大大制约和束缚了农村文化的持续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农村文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加强农村文化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受传统落后的文化影响,农民在生活富裕之后,满足于“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思进取,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算命、迷信邪教、看风水等现象随处可见。因而需要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出陈去旧,消除愚昧迷信的宿命论思想,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改造农民的头脑,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传播,增强农民进行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促进农村发展,紧跟时代潮流,成为新农村里的新式农民。同时这也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四、加强农村文化生活的可行性。作为基层乡镇,我认为应该走文化站牵头,各行政村文化室和农村文化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文化网络之路。从而多方位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力改农村以前只在春节等大型节日开展活动其余时间不活动的弊病,可以随时开展各类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科学素质。至于经费来源可采取“上级政府拨一点,乡镇经费筹一点,群众自愿交一点,企业部门赞助一点,社会机构捐一点”的办法筹集,从而减轻乡镇政府财政供给压力,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是关键。要坚持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网络,大力推进广播进村电影放映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一批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管理的水平与效能。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建设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在具体实践中,具有先进的文化管理理念的人才协调管理文化工作,提高农村文化的建设水平。一方面,加强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组织、管理农村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普及活动,发挥农村现有教育资源的效能。另一方面,建立起文化间的交流协调机制。农村新文化的建立,需要在现代化文化背景下,通过先进文化的改造,实现农村文化的创新、飞跃,真正发挥农村文化管理者的主体作用,从适合本地区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吸纳发达地区、发达领域的先进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实现不同地区的文化最优化融合。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跨文化交易的一部分,电影片名的翻译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不仅是文字的简单对应,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行为。好的片名翻译不仅要传递原片名的语言信息,而且要正确地传递其足够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并处理好文化差异。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举例说明了二者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 英文电影 片名翻译 归化 异化  一、引言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很容易被各
摘 要: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在高校师范生的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必须处理好专业课与相关知识拓展课程、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高校师资与中学师资运用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法 课程建设 关系处理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高校师范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一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现象、方法和规律的学
摘 要: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让学生学会创新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式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新课改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是工具,也是人的立身之本
摘 要: 作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多层次、多角度探论了播音主持人的深刻内涵,进而阐述了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一定的基础:符合国家的政治规范、加深对稿件的感受理解、培养个性。  关键词: 播音主持人 素质要求 理性思辨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心,播音主持人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播音主持人作为大众传媒节目群众的代言人,可以说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在广播电视传播前沿
摘 要: 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误区,致使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当今,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 误区 原则和方法  一  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采用灌输式或讲析式的教学模式,他们单纯以讲、记、背、默、译为线,没有互动,没有激情。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也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的
摘 要: 语文教学内容因学科特点而无法具体量化,加之教师的主观因素,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见仁见智。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的一些偏颇,介绍了实施语文教学内容有效选择的三点教学策略,选择最优化的教学内容,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 有效选择  语文教学内容因学科特点而无法具体量化,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见仁见智。因此,不仅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会不同,而且同一
摘 要: 初中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学习常常使人感到劳累且枯燥无味,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增强学习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有利保障。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初中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学习常常使人感到劳累且枯燥无味,所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
摘 要: 教研室建设导向性不明确、教研室责权利不对等、教师对教研室工作不热心等是民办院校教研室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加强对办学的公益性的认识、树立“财从才来”的观念是搞好教研室建设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教研室建设 反思探索    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系统最基层的教学单位,也是高校直接进行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的基层组织,是学校专业支撑的基础。教研室建设和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