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分式教学及注意事项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分式部分,是整个中学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等,这些知识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分式运算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运算能力之一.
  一、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分式的四则运算是本章的重点,它是以前所学整式内容的继续,同时是今后学习分式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知识.而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是本章的难点内容.教学的关键是通过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考虑到错误的反复性,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接受能力,教师要科学安排时间,专项训练,题目难度从低到高过渡,建立错误习题档案,以达到加深理解之目的.
  二、注重分式与分数的类比
  数学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人们在研究整数和分数的过程中,为了反映一般规律,又抽象出整式和分式的概念.分数与分式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等与分数的相应内容一致,体现了数式通性.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分数与分式的联系,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分式内容.
  三、分式方程的解法与整式方程的解法区别
  整式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分式方程的特殊性是其未知数在分母中.分式方程的解法与整式方程的解法有两个明显区别:其一,解分式方程时要通过去分母,使它先转化为整式方程,这里要强调去分母是在方程两边同乘一个含未知数的式子而不是一个非零常数,这样的去分母不能保证新方程与原方程同解.其二,通过去分母得出的解必须经过检验,当这个解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不为零时,它才是分式方程的解.
  四、分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约分时先分解,再约分.
  2.变号,在分式加减运算中,通分化为同分母加减时,运算符号自动上升到分子上参加运算,这时注意加括号和变号.
  3.计算题,应先化为最简式,再代入求值.
  4.忽略分数线的括号作用.在学生答卷中出现的比较多的错误是:当分数线前面是负号时,很多学生在去掉分数线之后,忘记添上括号,导致出现符号错误,有的学生在添分数线时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改变分子、分母的符号,应把分子、分母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改变其中部分项的符号.
  5.要认真理解基本性质中“都”和“同”的含义,避免只乘分子或分母的错误,还要避免分子、分母乘不同整式的错误.
  6.分式的混合运算,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过程的简化.
  五、教学辅助措施
  1.过好心理关,提高学生的解题信心.分式运算,常常字母多、算式长,很多基础差的学生对分式运算信心不足,甚至有畏难心理.面对这类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解除心理障碍,增强学生解题的自信心,是教师工作的着眼点.
  2.教师应该在学生分式学习之前进行任务分析,明确学生必须具备哪些基础知识、技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分式运算有细致的观察机会,教师也可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分式运算的每一个步骤.
  3.要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示范和讲解.如运用类比学习等,达成从旧知到新知的知识建构.同时教师应提供重复示范、讲解、演练和回答学生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式运算的实质.
  4.促进程序性知识向不同情境迁移的教学策略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变式练习题,教学中应设计大量变式练习题,给学生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5.作业分层.学生智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业必须分层.作业的分层,不能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作业设置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的练习,让中差生有一定比例的可做题,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总之,分式是分数的继续进行延伸,而分数是分式的特例.在学习分数的基础上,可用类比思想学习分式.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体会“数式”同性的思想,这是学习分式的关键.
其他文献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物理教学的基石,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概念的引入,既要符合知识逻辑结构体系,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目的尽快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因此,教师要加强物理概念教学,把握好概念引入的时机,选择恰当的引入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住概念引入时机  在引入概念时,不能一开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大量重复的习题有一定的厌烦情绪,这些负面情绪都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恶化,初中教学教师可以使用类比法进行教学,通过类比法帮助学生寻找到习题中的异同点,有效地归纳和总结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教学思维.  一、类比法运用于数学概念教学  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相当广泛,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
红树林是一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淤泥质滩涂和冲积盐土上,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群落.这里的生长环境非常特殊,能够适应的植物种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活动.教师要创设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探究性问题的设计  数学探究性问题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设计数学问题一定要有探究学习的价值,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才能激
初中物理是让学生站在理性的角度对周围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对于学生以后的认知和学习起着奠基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就是让教师注重挖掘学生性格中的优秀品质,将学生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质,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物理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
高中化学内容中有许多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这些用语类型比较多,含义也不相同.种类繁多的化学用语,在区别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果区分不清楚,在以后综合训练时,便会出现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规范化学用语,帮助学生明确各个化学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探索深层次的内容,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一、认准目标,合理调整  化学教学要循序渐进,合理地调整
摘要: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关化学反应的实质问题及各种不同的概念,仅从概念的定义来学习概念往往不能对概念进行应有的理解,如果能从概念的形成来建立概念则更能准确把握住概念,而化学符号的恰当运用则有利于概念的建立和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关键词:化学符号 化学教学  化学符号是化学的基本语言.笔者在长期的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恰当地运用化学符号,不仅有利于揭示物质化学世界的奥秘,化解化学教学中
在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再纯粹是为了考入高中,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联系生活实际,逐步培养并升华学的应用意识.  一、以生活为基础,掌握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生活的经验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出完整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案例多是以生活为基础,辅以学生的课堂知识,对于某一类型的习题将完全贯通
三阶幻方都有哪些填法呢?你认真研究过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传统物理作业的弊端  传统的物理作业虽然已形成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模式,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功不可没.但它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传统物理中,作业“统一”所占的比率很高.统一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及作业难度,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这种作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