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塬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渭北旱塬是陕西省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探讨该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对农业生产布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减少径流、控制侵蚀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渭北旱塬区3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农地、苹果地和苜蓿地3个土层深度(0~20 cm、60~80 cm、280~300 cm)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趋势.变异函数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性.在0~20 cm土层,空间变异性尺度为9~16 m,60~80 cm土层为5~12 m,280~300cm土层
其他文献
皆伐形成的一代(8 a生)和二代(6 a生)人促米槠林的群落结构、组成树种、物种多样性、直径结构等均相近;但一代人促米槠林以有性(实生)起源为主,二代人促米槠林以无性(萌芽)起
溜砂坡是川藏公路中段较为严重的一种山地灾害。本文在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概念框架下,通过干燥沙石散粒体临界态单面坡沙堆实验,对溜砂坡的坍滑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探索。实验发现
山地农业区,由于山体、河流、沟壑及其他非耕用地的分割、分隔、充斥和抬升作用等原因,其耕地的分布状况、生产潜力和利用质量与平原地区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别.传统对山区耕地
贡嘎山大气本底观测站试运行一年以来,基本上掌握了该地区的大气本底特性、组成及其一定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
对现存于川西6个县的岷江柏林下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空间差异性比较研究表明,土壤表层(0~20cm)有机质、全N、全P、碱解N、速效P、速效K和阳离子交换量均以马尔康居群最高,其次为金川、小金、丹巴居群,理县和茂县居群较低,土壤全K和土壤pH恰好相反,茂县居群较大,马尔康居群较小。从土壤的垂直变化看,除全K和土壤pH外,其它土壤养分均为表土层大于底土层。从相关性分析看,岷江柏林下土壤全N、全P、碱解N、
青藏高原是维持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水塔.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与周边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地势差.高原东南部不仅具有丰富的降水,而且在3 500 m以上以冰川雪被
利用分形理论、弹性分析及边际分析方法对四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四种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对林地土壤性质变化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