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唐诗英译(以唐诗意象为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to_Dragonb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古诗是世界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唐诗佳作流传下来,国内外学者希望将这一宝贵财富翻译过来,已取得可观成果。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用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来探讨唐诗意象英译。
  关键词:跨文化;唐诗意象;意象派;交际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71-02
  引言:
  唐朝在诗、书、画各方面成就显赫,最瞩目的文学成就是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等诗作风格各异,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但总体不如唐,唐诗是中国古诗巅峰。
  一、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国内外研究唐诗的背景及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中研究唐诗的缘由
  跨文化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得体地交流。目前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推广中国古诗时,翻译唐诗尤为重要。
  (二)唐诗意象与西方意象派
  中国古诗历来重意象,其表现形式多样,严谨的格律和特殊的句法造成意象间的联系词可完全省略,只剩意象的拼接。尤其是唐诗,向来偏景物描写,唐朝诗人擅长“化景物为情思”,运用意象遂成为达情的手段,从而令读者更好地领略诗的意境。
  意象主义运动由英美诗人发起,“绝不使用任何无益于旱现的词”,将思想感情溶在诗行中并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但意象派停留于客观的意象呈现,反映纯粹的感觉或体验,追求意象结构本身,不是超然境界,因而缺乏中国古诗那种辽远意境。
  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同一意象的内涵在中西方人眼中可能不同,甚至大相徑庭。本文作者将对权威资料中搜集的相关译文进行分析,在探讨唐诗意象与西方意象派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过程中,给唐诗译者和爱好者以启迪。
  二、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其基本翻译策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意象的理解不同,不能把唐诗意象和西方意象派随意等同,尽管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但若把语义翻译放到首位去考虑,可能无法让目的语读者完全领略唐诗意象所负载的深层意义;交际翻译多采用归化、意译、地道翻译。所以作者认为交际翻译理论在唐诗英译中应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不否定语义翻译在唐诗英译中的积极影响。
  三、跨文化下以交际翻译理论比较、分析唐诗汉英文本
  交际翻译也属于翻译的“中庸之道”,既不像编译那么自由,也不是逐行译那般拘谨。唐诗意象经过交际翻译转换后,才能被英语读者正确理解。
  (一)比较分析工维《杂诗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史,哲,艺,政,经——人类创造活动意义的总和,才是艺术精神的本质。从宗教礼仪、工程技术、哲学发端、文化创造、戏剧生活、音乐艺术……寻找着不同艺术种类的意义综合,才能构成时代的艺术精神。通过梳理西方历史中的艺术变迁,尝试从诗意的角度解读时代精神的品貌。  关键词:西方艺术;西方音乐;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
摘 要:结婚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大事,在每个国家都备受重视,该文章从跨文化视角出发,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婚礼法律规定,结婚前准备,婚礼过程几方面对比研究,分析差异产生原因,为促使两国人民更好的交流献上一份力。  关键词:中国;汉族;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族;婚俗文化;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彭安祺(1996-),女,侗族,贵州黄平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摘 要:主述位推进理论将单个句子划分为主位和述位两个部分。主位是话语的起点,是已知信息,通常位于句首;述位是与主位有关的话,是未知信息。翻译的过程是信息理解和传递的一个过程,主述位的不断交替使得信息得以传递。通过对《谈读书》选段分析,试说明主述位推进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主述位推进理论;信息传递;《谈读书》  作者简介:李小娜(1996-),女,汉族,浙江苍南人,云南农业大
摘 要:《吴兴赋》在赵孟頫文集卷首,是他为数不多的赋作之一,展现了吴兴山水、人文情怀与江南地区文学地位,清新蕴藉,追求“尚古”之风。另外,《吴兴赋》书法作品也反映出赵孟頫书法对文学作品传播所起到的媒介作用。  关键词:赵孟頫;吴兴赋;书法  作者简介:李冠男(1991-),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齐哈尔历史文化与齐齐哈尔“自然、和谐、忠义、英勇”的城市精神、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鹤文化”一体,共同构成齐齐哈尔文化体系三要素。纵览改革开放40年的齐齐哈尔历史文化研究,凑成四题,权当刍议。  称谓的泛用  齐齐哈尔历史文化探讨之热,莫过于近20年间。先是,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两次关于建城史的讨论。相继的,市委市政府多次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开展辽金界壕古迹
摘 要:《白鹿原》展现了以白家和鹿家为代表的生活在白鹿镇上的几代人在封建的大熔炉里不同的生活轨迹,讲述了渭河平原50年代变迁的一部乡村史诗。她,气势磅礴,渗透着时代变迁的点点滴滴;她,荡气回肠,澎湃着历史洪流的经天纬地,它有一种神奇的魅力,令读者深深陷入时代的漩涡,感慨那时的沧桑巨变,感叹那时的人情冷暖,这是一部民族的史诗。  关键词:勇士;飞蛾;白鹿精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洞见蕴含着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这三重意蕴,人的解放的实现要求人从自然的压迫、异化的社会关系和人的自我本质单向度的发展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人自由自觉地感性而丰富的生命,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从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异化关系中解放出来,是马克思人的解放之谜的真正解答。  关键词:自然;社会;自我;人的解放  作者简介:谭啟玲,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中图分
好像是毕业入职在昨天,  却不经意走过了五十年。  那时,刚过二十岁。  刚过二十岁是怎样的容颜?  如果不记得,  那就看看,孙子孙女的脸蛋!  我们曾经,  一样的水灵灵、娇嫣嫣……  春风不会常吹,  夏露不会流连。  秋霜不会彷徨,  冬雪不会缠绵。  悠悠岁月,滔滔逝水,  五十度花开烂漫。  五十载叶青叶黄。  半个世纪的路说长却短!  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投身到西东北南。  读了十
摘 要:《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绝笔之作,当中两个主要的人物琴多维奇、B博士也让批评家们对二者形象的分析层出不穷。琴多维奇,大多数的批评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被金钱异化了的悲剧人物,并且作者似乎也以强烈的笔调对他进行批判。其实,越是塑造成功的人物,越是充满无限丰富复杂的可能性。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读,会发现,琴多维奇,不仅只是一个只会通过下棋来赚钱的悲剧形象,而且这形象背后还隐藏着他
摘要:空间概念是人类最初认识外部世界的基础,英汉语言中很多的非空间概念表达都是由空间概念通过隐喻转换而来的,这体现了空间方位范畴在人类认知中的基础性。基于萨丕爾·沃尔夫假说理论,本文主要以汉英方位介词“上”为例,借助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和现代汉语语料库(CCL)探索汉英空间方位表达的不同,从而进一步探究汉英语言表达的不同与中西方人们之间不同的认知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萨丕尔·沃尔夫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