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德育成就闪光人生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金海教育集团,创办于2000年,系当前湖南最大的民办中小学教育机构,集团以“让每个生命闪光”为办学理念,把德育工作实实在在摆在首位,以德育促学校工作,构建了“闪光德育”新常态,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发展。
  一、“闪光德育”创新尝试
  “闪光德育”,是用引导生成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求得品德闪光,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设立特定节日,培养意识,闪情商之光。
  为了培养学生感恩、分享的情怀,集团把周六定为“感恩日”、周一定为“赏识日”。围绕感恩自己、感恩父母、感恩同学老师、感恩社会祖国的主线开展活动,每学期评选十大感恩标兵,全校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加评选,由初选、公示到终审评定的方式确定名单,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刊发颁奖辞,并组织标兵到各班巡回演讲,浓化感恩氛围,形成强大的感恩气场,浸润学生心灵。在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上,要求学生赏识自己、赏识他人,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节日的设立,使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时间上一以贯之,内容上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受到熏陶,情商得到提高。
  (二)推行“四爱教育”,筑牢根基,闪生命之光。
  “爱”是生命的本源,是教育的本源,也是德育的本源,我们推行“四爱”教育,即爱自己,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引导学生从关爱自己开始,到关爱集体,关爱祖国。为了避免停留在口号上,我们将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了细化,如“爱自己”,就有三项指标:(1)爱护生命 ,按时吃饭、睡觉,坚持体育锻炼,有病及时治疗,相信科学;(2)爱护声誉,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不危害他人,遵纪守规,有错就改;(3)爱护前途,有理想,有追求,热爱学习,全面发展。同样,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也都有具体的要求。用这样的指标将每项内容具体化,而且都与学生日常行紧密联系,做实了平常的相应工作,就是在践行“爱”的承诺。这样,使“四爱”教育寓于学生生活,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采访成功人物,见贤思齐,闪进取之光。
  所谓“成功人物”,是指在做人、做事方面受人称道,有一定影响或一定成果的人。每学期,我们都布置学生至少采访一个成功人物的任务,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要求学生形成书面材料,或拍摄成视频,每学期的第二个月第一个星期开始,在班内相互交流,到学校相关媒体上展示,学期末进行评优奖励。学生津津乐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式多样,文字、图片、视频材料丰富、新颖、鲜活。学生在感言中说,一次采访就是一次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许多,身边的人看似平常,实际上都有过人之点,都有我们学习之处。这样的采访,有明确的指向性;形式活泼,主动性大,容易为学生接受;交流展示,形成了氛围,强化了意识。四年多的实践,活动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四)设立标准,规范行为,闪习惯之光。
  德育的落着点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成才要先成人,为此,我们制定九条成人标准:仪表端庄大方,谈吐文雅得体,交往彬彬有礼,秩序井井有条,服务主动热心,生活自主自理,为人诚实守信,实践增长才干,身心和谐发展。结合日常生活,再拟定考核内容和ABC三个等级标准,每月公示每个学生的考核等级,学期做出结论,其结果与学期奖励挂钩,并作为学生思想品德综合评价的结论。评价方式,由学生本人申请,小组根据日常考核记录集体审定;考核主体,合作小组;考核程序,个人申请,小组审核,公示复议,确认记录。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方式,把德育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强调学生对照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加强自我约束,人人是评价者,人人都是被评价者,评价结果被综合利用,吸引学生不断争取优秀。从而,做到了化大德育为小德育,化无形德育为有形德育。
  (五)培育寝室文化,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闪和谐之光。
  寄宿制学校,寝室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场所;引发矛盾纠纷的场所;滋养习惯的场所;构建人脉关系的场所;促进教学的场所。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把解决独生子女身上的相关问题与寝室建设联系起来,着力构建寝室文化,将寝室文化的内涵界定为四个方面,即布置温馨整洁,关系兄弟姐妹,氛围互助成长,平台家校互动。以“关系”与“氛围”为核心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构建寝室文化考核标准与机制。让学生在与寝室成员的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关系,学会处理矛盾。实践告诉我们,明确标准,积极引导,寝室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尤其是学会与人相处方面的好阵地,学生能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缔结友谊之花。
  (六)走出校园,挖掘德育资源,闪能力之光。
  学校德育离不开社会,走出校园,利用校内、校外两种德育资源,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我们曾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收获了一些感悟。
  我们举行过“七彩湘江,青春飞扬”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欣赏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沿岸厚重的历史文化”为目的,140多人历时十多天,行程800多公里,从湘江源头走到江尾洞庭湖,大家在宁远文庙席地而坐,在孔子像前聆听讲座,在舜陵举行庄严肃穆的祭拜仪式。在毛泽东诞生12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180多名学生,兵分三路,模仿1927年毛泽东、朱德、陈毅井冈会师的情境,举行了“井冈会师,点燃梦想”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龙江书院举行了盛大而内容丰富的会师典礼,之后,前往井冈山,重走红军路,吃南瓜饭,听讲座,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感受到红军当年的生活,领悟了红军精神。为了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我们组织学生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考察苗、侗、土家、瑶四个民族的民俗,和当地少数民族同龄人开展联谊活动,听专家关于各民族的讲座,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含义。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总结当中无不感叹:自己受益匪浅。
  (七)开阔国际视野,培养本土意识,闪民族之光。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留学年龄层次,逐渐转向低龄化,民办中小学该如何培养这批学生?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一方面,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域文化;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如在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等文化的同时,把中国传统的六大节日有关知识编印成册,纳入校本课程,开展制作灯笼,写年夜饭祝酒辞等特色活动,强化学生传统节日的意识,滋养民族之魂,让他们即使走出国门,民族传统的东西也能跟着出去。
  二、闪光德育创新的启示
  (一)民办中小学德育要踏实而为
  踏实而为,一是指要贴近学生生活,二是指要落实目标。德育是一种浸润的过程,学生内心的触动,情感的涌动,思想的波动,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所引发的。
  “生活是德育的基石,而不仅仅是德育的一种手段,‘生活’与‘德育’是一种本体性关系,在这种关系上,德育即意味着一种生活德育,或者简单地说,德育是生活德育的简称。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方式,自觉地建构一种道德生活。德育不能离开生活,离开了生活,德育就会异化为一种教条式的知识灌输。”德育应该让生活的气息不断吹拂德育的领地。
  但生活不等于德育,生活中,时时有德育的契机,处处有德育的素材,准确地把握契机,细心地收集素材,是德育有效性的保障,是德育创新的着力点,是做实德育的生长力。
  (二)民办中小学德育要顺势而为
  民办中小学德育要顺势而为,这“势”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的需要、兴趣;其二符合学生的趣味的活动。
  要了解学生行为的动力需要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入手,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把德育的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联系起来,要把学生的个体成长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德育的目的既是社会的,也是学生自己的。
  符合中小学生的兴趣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有学者认为,当学生意识到你在对他进行教育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德育要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出发。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能把德育目标落实下来。
  (三)民办中小学德育要登高而为。
  首先,要正确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德育为先”和“教学为中心”并不相悖,学校的稳定靠德育,没有它,教学就无法正常有序开展;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靠德育,没有它,教学工作无法持续开展;良好的班级氛围靠德育,没有它,教学效果无法彰显。德育为先与教学为中心相互促进。
  其次,创新德育的手段、方式、方法。德育的任务,可以是长期的,但德育的手段、方式方法却不可能是长期的,或者一成不变的。时局在发展,学生在变化,要求在提高,德育工作必须随之而舞,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瓶,装上德育核心内容这瓶旧酒,不断推陈出新,德育工作才会迈上新的台阶,开创新局面。
  (作者单位:湖南省金海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齐 欣
其他文献
问孩子们什么是幸福?总会得到千奇百怪的答案。其实,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才是真正的快乐,心灵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就像一个充满幸福的乐园,孩子们脸上总是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这里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着“天天阳光,拔节向上”的“精气神儿”。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关注孩子的心灵,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指路、引航。  向幸福出发  学校从“建立孩子阳光心态”入手,把心理健
那是一年的春运时期,风雪交加。锋利如刃的寒风,呼啸着从我冻得僵硬的脸颊划过,我耸了耸肩,将脸缩进厚厚的衣领,再看看前方匆匆赶路的父亲,不由得抓紧手里大大小小的包裹。  我伸长着脖子张望,不停地跺脚。好大一会儿,一辆破旧的客车终于摇晃着驶来,人们个个微倾着身体,紧紧攥着手中的行李,摆出刘翔百米冲刺的架势。“哧”,客车在我前方停下,没待我反应过来,我与车门短短半米的距离,已经挤满了十几个人。我被人潮推
据报道,在泰国清迈举行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美国队破天荒地击败了老牌劲旅中国队,拿到了第一名,并且今年的试卷是奥赛历史上最难的一张。国内教育界一时舆论大哗,一次学科比赛的输赢何以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因为数学就像体育界的乒乓球一样,是我们教育界的骄傲所在、底气所在、脸面所在。  查找原因、总结教训是有益的,但思路的不严谨会让结论跑偏,会让我们在一个方向犯错之后再在另一个方向犯错。这次数奥赛后的舆情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这是《说文解字》对“教”的经典解释。传授知识是传统教育的第一要务,也是传统教育的基本内涵。今天,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传统教育的这种取向依然存在:学校成了“知识加工场”,课堂成了“知识传输带”,学生成了“知识存储器”。学校以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进度和统一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追求效率至上,“批量生产”着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教育的核心取向是“传授”,典型
创建于光绪三十四年七月的杭州市抚宁巷小学(以下简称“抚宁巷小学”)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抚宁人,是著名光学专家蒋筑英的母校。抚宁巷小学作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打造了“馆校合一”的独特校园文化,赋予了学校德育工作新的活力,让学校成为一片充满童趣和创意的天地。  身边科技馆:巧手“玩”科技  走上学校教学楼的四楼,迎面而来的就是“蒋筑英纪念馆”,馆内详实的图片、文字、实物资料,反映了蒋筑英生平先进事迹
我们武汉市积玉桥学校从2010年开始,将学雷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通过用雷锋精神“绿化”学生心灵的“雷锋德育”,来培养身心健康、品行优良、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合格人才。  一、传承精神:通过“雷锋德育”  促进师生共进  雷锋一生虽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关心身边的人,从小事做起,最后成就了伟大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人人可学,这是雷锋精神的魅力所在。我校德育工作践行雷锋精神,形成了“雷锋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