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z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来辅助知识教学的展开。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们创设合理的学习任务,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探讨,让大家来共同针对任务中的一些难点展开有效分析。最后,则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大家展开任务的探讨,并且针对新知展开有效的讲授。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高中;信息技术;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能够很好的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带来良好的辅助功效的教学模式。任务的确定首先能够让教学过程具备针对性,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展开对于知识的应用实践。同时,针对问题的交流探讨还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且让大家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能够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要灵活的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这不仅是对于课堂教学的良好辅助,也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展开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一、学习任务的合理设计
  在展开任务驱动式教学时,教师应当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展开。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们合理的设计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明确后大家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学习研究。在任务创设时教师要注意相关要点。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分层式的学习任务,可以让任务的难度呈梯度式递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很好的锻炼自己的能力水平,并且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任务应当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要能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提供足够的空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与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让任务驱动式教学收获更好的成效。
  在展开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课堂上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接触过相关知识内容。对该节教学内容,如果简单依大纲教学,极易造成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笔者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任务目标,并设计相关“子任务”。课堂上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黑板报,并打印展示,最后进行班级评比。这样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中学生也十分积极投入,不少学生都轻松完成了这一章节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并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合理的创设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够让任务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且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与知识应用能力。
  二、展开对于问题的分析探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为针对学习问题展开相应的分析探究,这一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很有意义。当学习任务明确后不要立刻让学生急着动手操作,可以先引导大家有效的展开针对任务的一些交流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学习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这首先能够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关于如何完成这一学习任务会越来越明确。同时,有的学生在接到学习任务后可能一时间还找不到好的展开方法,交流分析的过程则能够很好的化解这一问题。透过和其他同学间的讨论学生会慢慢对于学习任务的内容、要求等更加明确,完成起来也会更为顺利与高效。
  例如,在EXCEL电子表格学习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全班同学日常开支汇总表。安排布置任务后,首先应让学生充分讨论任务,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部分是之前已经碰到过的,如数据的输入、字体边框的设置等,这应当让学生通过寻求同学帮助自我解决。而隐含在任务中的新课堂教学知识点,如函数的使用、页面设置等,则是该“任务”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会提到这类问题,大家也会就自己的思维与想法展开积极的交流探究。不少学生都摸索出了正确的方法,并且会在讨论的过程中和其他同学分享。这就使得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探究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
  三、任务探讨与新知讲授
  任务式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在于透过任务式学习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并且能够保障学生们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有很好的理解与吸收。学生间的交流探讨是大家共同针对学生任务展开的思考与探究,基础水平好的学生可能会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化解任务学习中的各个障碍,并且很好的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仍然会在任务完成中存在一些疑问,会有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则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大家展开任务的探讨,并且针对新知展开有效的讲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进而让任务驱动教学法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讲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时,教师可以将此节课设计为3个小任务,即:①在原有的表格上统计出每位同学每月总消费。②统计出每位同学平均每天的消费情况。③将表格转换成图表,直观形象地表达出统计结果。这三个任务的创设很好的分解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并且将新知都非常有效的融入其中。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EXCEL的基本用法,对于教学内容也有了很好的理解与吸收,又能达到督促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来辅助知识教学的展开。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们创设合理的学习任务,这是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展开的基础。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探讨,让大家来共同针对任务中的一些难点展开有效分析。最后,则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大家展开任务的探讨,并且针对新知展开有效的讲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并且让任务驱动式教学收获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夏学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展慧玲.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3]刁英.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张玉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其他文献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往往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教学实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灵动课堂。每个多向互动的课堂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新的生成。它来自师生思维的碰撞,来自学生直觉的表现,也来自学生的求异思维……它可能是资源,也可能是障碍;它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课堂的意外生成,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的尊重,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让学生拥有敢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实施,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场革命,是我国教育再一次发展的号角,面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首,已经喊了很多年,可在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的确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往往只喊在口头上,而实际工作中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认为德育教育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