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梅特欧拉

来源 :昆明航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腊,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被人们赋予文明、浪漫的定义,她总是披着神秘的面纱,让人向往。多少年来,希腊也一直是最受情侣、新婚夫妇青睐的度假胜地。
  在人们并不熟悉中国、并不知道祖冲之、张衡等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情况下,希腊在几十个世纪以来一直是科学进步的表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得等等大学者至今仍是各个科学领域居功至伟的先驱。几乎所有的西方科学,源头都来自于这些几千年前学者们的心得,这不得不说是希腊文化最伟大之处。
  而希腊神话,作为欧洲最早的文学,更是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曾记得原来新东方的老师曾经说过:“GRE最爱考的内容就是希腊神话。”而希腊神话,更是我童年不可磨灭的回忆,所有的神话故事都是妈妈在我临睡前给我讲的,更神奇的是,20年来,那些关于希腊神话的记忆不但没有消磨,反而更加清晰,我甚至还记得故事中提到过的那些所有神祗的名字,虽然妈妈自己已经不记得她讲过什么了。
  希腊,原本是我认识老马之后,第一个想去的国家,可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8年来始终未能成行,如今夙愿得以实现。除雅典之外,我们选择了几个小地方游玩,“天空之城”——梅特欧拉就是我们希腊之旅的第一站。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一座座圆滑高耸的山峰拔地而起,笔峰挺立直冲云霄,山腰光滑无绿茵遮挡,好似人工雕琢而成,与周围平坦幽静的村落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里就是被人遗忘的失落之都——梅特欧拉。
  公元1344年,来自希腊Mount Athos的修士Athanasios来到了梅特欧拉,只见周围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一派壮丽奇景,因而取名为——梅特欧拉,即“漂浮半空中”之意。从1356年至1372年,他带领修建了一座“大梅特欧拉修道院”(Great Meteoron),远离政治动乱,独自清修,而唯一能登上修道院的方法,则是靠至今仍然保存下来的长软梯。虽不是教徒,但我一向非常佩服为了传教而四处奔波的传教士、行脚僧,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不畏艰难险阻,吃再多的苦也无怨无悔。
  从十四世纪开始,梅特欧拉建立了大大小小24座修道院,如今,只有6座仅存下来:圣尼古拉斯修道院、圣芭芭拉女子修道院、圣万兰修道院、大修道院、圣三一修道院、圣斯蒂芬女子修道院。由于梅特欧拉仅以这几座修道院组成,位处山峰之巅,俯瞰众生,上亦难下亦难,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天空之城”,是希腊16座世界遗产之一,也是希腊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不过尽管这样,也因为长途巴士的不便,来这里的人自然比不上其他的希腊大城市了。
  


  我们住在梅特欧拉山脚下的小镇卡兰巴卡,每天可以享受着秀丽山景的日出日落,仿佛人间仙境一样。初夏的阳光让人微微有些慵懒,睡了个懒觉,我在公寓的小厨房里做了3个汉堡当早餐,中午前我们才出发去往梅特欧拉。通往“天空”的山路崎岖蜿蜒,道旁树荫婆娑,满山繁花似锦,稀疏叶影间一座座修道院时隐时现,令我们充满向往和期待。这一带路并不复杂,完全按照参观顺序而建,只是山路需要小心慢行,一路上有很多观光大巴。我们到达第一座修道院——圣尼古拉斯修道院(The Holy Monastery of St. Nicholas Anapausas),这也是相对最矮的一座修道院,始建于16世纪。这座修道院虽然是6座里面最矮的,但对于人力来说也爬得并不容易,如今已有大路修成供游客攀爬,但其实近路却依旧是古时修道士们修葺的狭窄小路,用木桩做成型,填满泥土,小路旁杂草丛生,有时候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想象古时的修道士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清修的,他们的日子该是多么清苦。
  “修道士”也作“修士”,英文翻译多为“Monk”,其实就是僧侣的意思,与佛教僧侣一样,他们也是禁荤腥、禁酒、禁欲的,对于大多数遵守教规的虔诚教徒们来说,如此一世清苦实属不易。
  圣尼古拉斯修道院里面只是一座小教堂,装饰着1527年由克里特岛画家Theophanis Strelitzas所画的壁画,坐在入口处的木质看台上乘凉,远望四周郁郁葱葱,红色的屋顶像鲜花点缀坐落在每个山头,山尖上吹来阵阵微风,解去了我们一身大汗和疲惫,看着眼前的美景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圣尼古拉斯修道院前行不远便是第一座女子修道院——圣芭芭拉修道院(The Holy Monastery of Rousanou/St. Barbara),这是一座很小巧别致的修道院。女子进修道院,如果是短袖短裤的话是需要披上修道院免费提供的披肩的,这让我回忆起开罗的阿里清真寺还有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世界上所有教派都还是有那么点共通性的。圣芭芭拉修道院内不大,但各种不同功用的房间一应俱全,每个房间都不大,甚至还有一个很小的房间作为教堂,装饰着铂金的壁画,从前的修女们就在这样狭小的空间用身心侍奉“主”。室外能清楚看到对面的圣万兰修道院和大修道院,悬崖峭壁之上别有洞天,她们一定也觉得此刻离“天国”是那么近。
  在外面等候的老马回头跟我说,外面有俩荷兰老头老太太,用荷兰文议论着我们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老马笑着用荷兰语回答,我们是中国人,老夫妇傻眼了,然后他们又聊了几句,连荷兰人都比较惊奇像我们这样的年轻夫妇,中国人身在荷兰,又四处周游。荷兰的法定退休年龄男女皆是65岁,我总是在想,有多少人能健康地活到65岁呢?有多少人能在65岁的时候就真的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呢?又有多少人在65岁的时候还有精力登高山潜大海呢?所以我们一直希望在自己还年轻、还有激情、还有梦想、还有能力实现梦想的时候,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让照片里的我们看上去还年轻。微博上流传:“18岁读大学,问你理想是什么,你说——环游世界。22岁读完大学,你说找了工作以后再去;26岁工作稳定,你说买了房再说;30岁有车有房,你说等结婚了带老婆一起去;35岁有了小孩,你说小孩大一点再去;40岁孩子大了,你说养好了老人再去,最后,你哪也没有去。”梦想,在想的时候就需要付诸行动,否则就只能永远是“梦”,停留在“想”。   圣万兰修道院(The Holy Monastery of Varlaam)是梅特欧拉第二大修道院,仅次于大修道院,修建于1541年。此处的游客明显比前面几处多了起来。入口处都排成了长队,我和老马决定Pass这座,直接去大修道院。值得一提的是,这6座修道院门票都是2欧,其实是很划算的,特别像对于大修道院这种规模庞大又比较耐看的修道院来说。
  大修道院门口发披肩的工作人员应接不暇,老马穿的短裤,我们以为也要用披肩,后来才被告知,只有女性才被如此要求,男性则不需要。大修道院内宽敞很多,装饰富丽堂皇,内室敞亮,设施齐备,光是厨房和储物室就有好几个,还有很多可供游人休息的长椅,远望更能看见梅特欧拉最壮丽的景色——圣万兰修道院,此景是希腊明信片中出现最频繁的其中之一。大修道院因为最受游客欢迎,所以要求也没那么严格,可以四处拍照录影。修道院内有一个封闭的密室,引来很多游客驻足关山,原来密室的架子上摆满了历代修道士的头骨,听闻天主教视死亡为极其神圣的事情,死后将尸身献给主,也是无上的荣耀,或许就是这样的原因吧。
  路上可以停留拍风景的地方很不少,可以从多个角度拍到有3、4座修道院的地方,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春山秀色白云出岫,遥望苍穹近在咫尺,俯瞰山下众生仿佛登高极致,“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宫崎骏的《天空之城》或许也是从此处获得的灵感吧。我和老马走到悬崖边上,光滑的岩石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可恰恰最危险的地方才能拍到最震撼的风景,我俩自拍时,还得赶在10秒前跑到悬崖边,很刺激。
  


  每家修道院休息时间不同,基本上是轮休的:圣尼古拉斯修道院早上9点到下午1点,周五不开门;圣芭芭拉修道院早上9点到下午6点,周三不开门;圣万兰修道院早上9点到下午1点,3点半到6点,周五不开门;大修道院早上9点到下午5点,每周二关门;圣史蒂芬修道院早上9点到下午1点半、3点半到5点半,周一不开门;圣三一修道院早上9点到下午5点,周四关门,有时候周五。
  今天周一,圣史蒂芬修道院休息,不过说实话,我总觉得梅特欧拉外面的风景比里面的更耐看,虽然2欧门票真的算不上什么。Agia Triada修道院,也就是Holy Trinity修道院,中文经常被译为“圣三一修道院”,是6座修道院中的最后一座。远远望过去,它屹立在一座擎天独峰之上,周围是万丈绝壁,让人怀疑该如何才能到达。停车后,我们发现了附近还有索道,可惜只是给工作人员使用,而且空间非常狭小,看上去也很简陋,最多只能装3个人吧。还是老老实实爬山吧:先下山,才能上山,结结实实地爬了大半个小时。很难想象在原来没有这种石阶的时候,他们仅靠绳索和吊篮,如何在山顶之上修筑起这些修道院的。修道院上可以看到山下卡兰巴卡的全景,斑驳陆离的房屋点缀着这一片青山绿树,风一阵阵吹来,把我的披肩都吹得鼓起风来,感觉从这里跳下去都能飞起来呢。圣三一修道院在二战时期遭到了很大破坏,多数财宝都被洗劫一空,令人扼腕。除去大修道院外,其他几个修道院的公共交通少有到达,所以还是自驾最佳。
  


  傍晚回到酒店,和酒店老板娘聊天,原来就在我们酒店旁边就是另一座修道院圣乔治修道院St. George,但并不对外开放,只有一年一度的复活节时才开。据说在卡兰巴卡周围,复活节比圣诞节还要重要,复活节前后都有大型活动,游客络绎不绝,所有的酒店都满员。他们身穿华服,手拉手穿过整座城市,场面宏大,而且更有年轻人会把祈求平安吉祥的彩布挂到山中的狭缝中,年复一年。此时已是5月底,我们要是早一个月来就能碰上这场盛况了。
  天空之城带给我们的不止是震撼与惊喜,更让我们了解:希腊拥有的不仅仅是爱琴海,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更多奇妙的景色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很庆幸,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简介
  夏田园,15岁独自前往美国旅行2个月,18岁拎着一只旅行箱到欧洲留学,并邂逅初恋。此后与老公自助旅行游学十余年,足迹遍布欧洲、非洲、南美、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爬过火山顶峰、进过埃及金字塔、潜过水与海豚共游、在渺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露宿瞭望星空。住过四五星级酒店,也露宿过火车站和机场。完成学业并工作多年后,夏田园于2010年在荷兰创办了欧行自游旅行工作室(www.goeufree.com),同时担任七洲网(www.7zhou.com )欧洲合作部经理。为更多热爱自助游的朋友们分享经历、提供帮助。
  “女人走的路越多,想法就越宽广。”夏田园目前在荷兰定居,继续旅行和写作。
其他文献
在某个闷热的午后,她决定离开这个被认为浑浊的世界,就这样沿着轨道走下去,不知终点。
期刊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你一定对周璇的这首歌是耳熟能详了,可以肯定很多人是听着这首歌,第一次感受到上海的娱乐魅力的。不过,这魅力可不只属于那个比你爷爷还老的年代,今天,上海的娱乐魅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外滩、浦东、豫园那些名气很大的地儿就不再介绍了,我们现在就去上海市娱乐街区享乐去!  衡山路 享乐天堂  对于娱乐达人来说,如果不知道这条路简直就是灾难,衡山路作为目前上海最大的
期刊
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这条纬线穿越了中国、缅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巴哈马、墨西哥等国。在云南过境部分,北回归线横贯了蒙自境内,这座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中法战争之后,蒙自开为商埠,城区东门外辟为租界址。蒙自海关、法领事署随即建立,法,英,意,日,德
期刊
9月23日,泛亚第一汽车商业综合体车行天下AUTOMALL一期盛大开业,来自省市各级相关部门和国家汽车行业主管机构的领导、国内外新车、汽车用品、零配件、服务的厂商、代理商及云南本地的汽车经销服务商家近千人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车行天下AUTOMALL的盛大启航。车行天下AUTOMALL一期的开业,标志着我省汽车产业迈向了新的商业运营时代,也意味着为汽车消费者创造了一个买车、修车、玩车一体化综合汽车消
期刊
南汀印巷是一家专业从事餐饮项目研究与技术开发、营运培训、主题设计、品牌策划等服务为一体的餐饮企业。专心致力于自然饮食文化的传承与研发,坚持“自然、健康、情感、享受”的饮食文化,遵循“细节决定品质、服务温暖人心”的经营理念,全力打造“适合我们的餐厅”。旗下《南汀印巷.私享家主题餐厅》于2011年在昆明开业一一该店以四季养生为主题,原味炖盅为载体,融合私密、尊享、回家的生活理念,倡导人们不仅要吃的健康
期刊
每一款车,都有它所代表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向往……  BMW X1 我认为它代表了年青一代城市精英,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坚持自我和梦想的代言者,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快乐是我们这一代人追求的强大源动力,每天坚持着自然随性的生活。  乍一听来,精神一词在这个时代或许有些觉得“特矫情”,甚至还会觉得有点“暧昧”不清,但是有谁能否认,在听到“BMW”时,心里不会涌上一种无法形容的感召力和莫名的冲动!  驾驭B
期刊
为时间导航——浪琴A-7型空中导航腕表    浪琴A-7型空中导航腕表(Longines Avigation Type A-7)与此前发布的1942 Heritage Chronograph和Monopusher CHRONOGRAPH 180th Anniversary LE两款腕表一样,是为庆祝浪琴成立180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纪念版腕表。  这款A-7型空中导航腕表灵感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浪琴
期刊
他是一个80后的男孩,一个在普通家庭成长的孩子,经历过军队数年的生活,复员后做过司机,跑过业务,曾经也很多80后一样迷茫过,彷徨过……但在自己一次次的努力中成就了今天的他,一个“帅性而为的80后”——刘士辉。    如果不是事先得知他是一位拥用5家公司的老总,他给人的印象是和大多数80后的青年一样阳光、随和。他是一名热衷于公益的爱心人士,这无疑的给他本身增加了一份与其他企业家不同的气质魅力。  在
期刊
滇越铁路——我已不知今天到底还有多少人仍记得这个名字,或者还有人说起它时,眼中总是闪着种种对那段历史回味的泪光。  滇越铁路——是世界上仅存的一条还在使用的米轨铁路。在云南的崇山峻岭中,法式建筑的黄墙红瓦早已斑驳,半开着的百叶窗已无昔日的风姿,哥胪士酒吧和高悬十字架的教堂早已变成农家堆粮的仓库……然而,在这条有着一百多年历史仍然鸣响着汽笛的钢铁之路上,究竟隐藏和淹没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建
期刊
贺光曙,地道的云南人。云南省文化厅原厅长、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顾问、云南文物收藏协会名誉会长、云南省演出行业名誉会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斯人自幼酷爱书法,从书法启蒙——描红始,便产生浓厚兴趣。小学时偶获一本“四书”绘图读本《下孟》楷书本便爱不释手,时时临摹。上初二时,大楷比赛获奖,便让书法对其长生巨大吸引力,于是与书法结缘,长年笔耕不缀。初始习颜真卿楷体,打牢庄重沉稳、厚重大气的楷书基础,继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