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组是基层生产运行单位最基础的组织,班组建设好坏是团队是否具有战斗力的决定因素。本文对班组建设的技能、制度、管理和文化四要素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四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了班组建设工作的系统性观点。
关键词:班组建设;系统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班组是生产运行中最基层的单元,承担着日常的劳动管理组织职能,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班组成员沟通协作是否默契、整体执行力是否到位、管理流程是否科学等,都直接影响着运行工作的安全和效率。因此,班组建设成为了企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成为必须持续深入开展的任务。
班组建设工作不仅涉及技能、制度、管理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而且与生产实际紧紧结合,不同的岗位职责要求、不同的人员构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等,都对班组建设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使班组建设具有浓厚的岗位特色。因此,对于民航空管通信网络部门的一线运维班组,符合生产实际的班组建设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技能、制度、管理和文化四个方面,以系统论的思想作为指导,有序进行并最终形成体系。
根据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在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班组建设工作中所涉及的技能、制度、管理和文化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影响着班组建设工作的成效。
一、技能建设为基础
作为安全运行的一线班组,人员技能整体水平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效率、安全、质量。因此,技能建设必须作为班组建设的日常性工作持续开展,其原因在于:一、设备部门的业务与设备均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新设备和新业务的引入,必然要求一线人员掌握相应的新技能;二、要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质量和安全,必须定期温故已知技能,要求熟能生巧;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日常工作中的设备和业务是密切联系的,任何设备或业务的技能短板,都可能对相关业务带来负面影响。
(一)做好班组技能建设,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着力提高班组成员平均技能水平,二是合理调配人员技能搭配。要提高成员的平均技能水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必须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落实人员技能评估与检查,构建“学习型”班组;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建立周、月、季三级培训制度,将技能系统的需求与培训工作挂钩,同时细化技能要求和培训目标,以量变出质变。
2.落实培训效果检查与技能评估,以技能提升程度为反馈,定期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确保质量与实效。
3.重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科室图书馆等资源,鼓励人员自觉提升。
(二)要合理调配人员的技能搭配,须全盘考虑班组人员构成和岗位需求,努力打造一支部分精通、人人全面的班组,避免人人精通部分、无人全面的局面。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的
措施:
1.重视轮岗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轮岗制度,使班组成员的技能适应面更广。
2.采取接近实战的培训手段,通过应急演练、技术比武等方式,加强班组成员沟通协作,为打造人人全面的班组奠定基础。
3.真正发挥“传、帮、带”作用,以技能提升为目标形成不同的“传、帮、带”小组,营造人人是学徒、人人是师傅的局面。
二、制度建设为框架
制度是社会科学的概念,泛指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在班组建设工作中,制度建设是规范班组工作开展和人员行为的框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时间延续性,以岗位性制度的建设为主要内容。进行班组制度建设工作,一是能够为班组工作的开展带来指导性和约束力,使成员明确工作的开展流程、奖惩要素和日常行为规范等;二是使岗位职责具体化,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并作为管理工作的依据;三是具有一定的鼓励与鞭策作用,不管班组成员是自愿还是被动,在制度的鞭策下,都必须将工作完成,做到工作过程遵章守纪,从而大大降低人员负面因素对日常工作的影响。
(一)做好班组制度建设,须充分考虑三个方面:1.具体岗位制度的建立;2.班组成员对制度的认识与落实;3.制度的定期完善。具体岗位制度的建立,是进行班组制度建设的主要工作,而班组成员对制度的认识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只有充分理解制度实施的目的,心悦诚服地接受约束,才能真正地让制度落实到位,让具体工作规范有序。此外,一线岗位的工作是不断变化的,为了适应变化发展的趋势,岗位制度也必须进行定期的完善修订,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取新弃旧,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制度建设的实效,形成良性循环。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对上级颁布的规章制度进行科室层面的解读,结合一线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指引。
(2)定期组织班组成员对制度的解读活动,收集各种反馈意见并作为完善和修订工作流程及工作指引的依据。
(3)以半年为一个阶段,进行工作流程和工作指引的完善修订,并以班组长为代表参与修订后的工作流程及工作指引的定案工作,形成共识,促使流程指引更贴近工作实际。
三、推进管理为根本
班组管理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只要是对班组工作作出决策、规范、指引或改变,都属于班组管理的范畴。在班组建设的系统中,班组管理是最根本核心的内容,技能建设和制度建设都服务于班组管理,并受班组管理水平的制约。而班组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更是通过班组管理而催生。推进班组管理,一是保证班组工作顺利开展,促进人员行为规范,确保安全形势平稳有序的重要保证;二是能够使班组建设工作的成效最大化,是班组技能提升得以体现,让班组制度建设落到实效;三是提升整个班组层次的最大驱动力,为班组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奠定基础。 要真正推进班组管理,必须把握管理的基本原则——管事理人,因此必须从管事和理人这两个方面予以考虑。管事是班组管理的第一要务,能管好班组各项工作,确保上级任务的落实,关系着安全,也是班组是否达标的保障;理人是班组管理的要务,通过理人而形成和谐的氛围,使流程更为顺畅,最终提高效率,减少差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局的安全。因此,推进班组管理,必须将管事与理人有机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管事为根本,理人为促进,提升班组工作为目标,有序推进。
四、文化建设是灵魂
文化是一个广泛且难以精确定义的概念,可以说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而班组文化,则是在班组在长时间运作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行为、态度与价值。如果将班组比作一个人,那么文化就是这个人精、气、神中的神,技能、制度为精,管理为气。进行班组文化建设,其原因在于:一、为班组文化的形成与传承奠定基础并打开局面,为班组的可持续发展和水平提升提供一个潜在的可能,创造班组成员与班组的真正融合与凝聚的局面;二、文化建设是班组建设系统的高级阶段和必经之路,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当班组在技能、制度与管理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必然催生文化建设需求甚至自发形成初步的文化氛围;三、提升班组文化,进而反馈推动班组技能、制度和管理的建设,真正形成一个良性的有机体系,使班组建设工作最终实现人为指引、自我促进的局面。
要做好班组文化建设,必须始终立足于人的角度,以班组成员为出发点,重视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员与班组的有机联动。因此,班组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挥先锋带头者的作用,形成成员之间的良性循环;二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从众效应”,以班组带动个人,以个人促进团队。
五、结语
班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断深化,才能体现成果和实效。古语云: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因此,必须真正理解班组建设的系统性,认识到班组建设所涉及的技能、制度、管理和文化等内容,是相互制约而有机统一的。同时,摸清这四者之间的特点与规律,以技能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框架,以推进管理为根本,以文化建设为灵魂,充分把握和利用规律,才能使班组建设与实际生产、岗位职责相适应,完成班组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庆林.班组文化建设工会大有可为[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2]牛红伟.浅谈如何搞好基层班组安全建设[J].甘肃科技. 2013(01).
[3]魏宏森.系统论[M]. 北京: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4]王瑞祥. 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5]王吉鹏. 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第4版)[M]. 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关键词:班组建设;系统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班组是生产运行中最基层的单元,承担着日常的劳动管理组织职能,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班组成员沟通协作是否默契、整体执行力是否到位、管理流程是否科学等,都直接影响着运行工作的安全和效率。因此,班组建设成为了企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成为必须持续深入开展的任务。
班组建设工作不仅涉及技能、制度、管理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而且与生产实际紧紧结合,不同的岗位职责要求、不同的人员构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等,都对班组建设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使班组建设具有浓厚的岗位特色。因此,对于民航空管通信网络部门的一线运维班组,符合生产实际的班组建设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技能、制度、管理和文化四个方面,以系统论的思想作为指导,有序进行并最终形成体系。
根据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在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班组建设工作中所涉及的技能、制度、管理和文化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影响着班组建设工作的成效。
一、技能建设为基础
作为安全运行的一线班组,人员技能整体水平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效率、安全、质量。因此,技能建设必须作为班组建设的日常性工作持续开展,其原因在于:一、设备部门的业务与设备均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新设备和新业务的引入,必然要求一线人员掌握相应的新技能;二、要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质量和安全,必须定期温故已知技能,要求熟能生巧;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日常工作中的设备和业务是密切联系的,任何设备或业务的技能短板,都可能对相关业务带来负面影响。
(一)做好班组技能建设,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着力提高班组成员平均技能水平,二是合理调配人员技能搭配。要提高成员的平均技能水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必须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落实人员技能评估与检查,构建“学习型”班组;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建立周、月、季三级培训制度,将技能系统的需求与培训工作挂钩,同时细化技能要求和培训目标,以量变出质变。
2.落实培训效果检查与技能评估,以技能提升程度为反馈,定期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确保质量与实效。
3.重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科室图书馆等资源,鼓励人员自觉提升。
(二)要合理调配人员的技能搭配,须全盘考虑班组人员构成和岗位需求,努力打造一支部分精通、人人全面的班组,避免人人精通部分、无人全面的局面。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的
措施:
1.重视轮岗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轮岗制度,使班组成员的技能适应面更广。
2.采取接近实战的培训手段,通过应急演练、技术比武等方式,加强班组成员沟通协作,为打造人人全面的班组奠定基础。
3.真正发挥“传、帮、带”作用,以技能提升为目标形成不同的“传、帮、带”小组,营造人人是学徒、人人是师傅的局面。
二、制度建设为框架
制度是社会科学的概念,泛指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在班组建设工作中,制度建设是规范班组工作开展和人员行为的框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时间延续性,以岗位性制度的建设为主要内容。进行班组制度建设工作,一是能够为班组工作的开展带来指导性和约束力,使成员明确工作的开展流程、奖惩要素和日常行为规范等;二是使岗位职责具体化,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并作为管理工作的依据;三是具有一定的鼓励与鞭策作用,不管班组成员是自愿还是被动,在制度的鞭策下,都必须将工作完成,做到工作过程遵章守纪,从而大大降低人员负面因素对日常工作的影响。
(一)做好班组制度建设,须充分考虑三个方面:1.具体岗位制度的建立;2.班组成员对制度的认识与落实;3.制度的定期完善。具体岗位制度的建立,是进行班组制度建设的主要工作,而班组成员对制度的认识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只有充分理解制度实施的目的,心悦诚服地接受约束,才能真正地让制度落实到位,让具体工作规范有序。此外,一线岗位的工作是不断变化的,为了适应变化发展的趋势,岗位制度也必须进行定期的完善修订,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取新弃旧,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制度建设的实效,形成良性循环。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对上级颁布的规章制度进行科室层面的解读,结合一线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指引。
(2)定期组织班组成员对制度的解读活动,收集各种反馈意见并作为完善和修订工作流程及工作指引的依据。
(3)以半年为一个阶段,进行工作流程和工作指引的完善修订,并以班组长为代表参与修订后的工作流程及工作指引的定案工作,形成共识,促使流程指引更贴近工作实际。
三、推进管理为根本
班组管理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只要是对班组工作作出决策、规范、指引或改变,都属于班组管理的范畴。在班组建设的系统中,班组管理是最根本核心的内容,技能建设和制度建设都服务于班组管理,并受班组管理水平的制约。而班组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更是通过班组管理而催生。推进班组管理,一是保证班组工作顺利开展,促进人员行为规范,确保安全形势平稳有序的重要保证;二是能够使班组建设工作的成效最大化,是班组技能提升得以体现,让班组制度建设落到实效;三是提升整个班组层次的最大驱动力,为班组文化的形成和传承奠定基础。 要真正推进班组管理,必须把握管理的基本原则——管事理人,因此必须从管事和理人这两个方面予以考虑。管事是班组管理的第一要务,能管好班组各项工作,确保上级任务的落实,关系着安全,也是班组是否达标的保障;理人是班组管理的要务,通过理人而形成和谐的氛围,使流程更为顺畅,最终提高效率,减少差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局的安全。因此,推进班组管理,必须将管事与理人有机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管事为根本,理人为促进,提升班组工作为目标,有序推进。
四、文化建设是灵魂
文化是一个广泛且难以精确定义的概念,可以说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而班组文化,则是在班组在长时间运作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行为、态度与价值。如果将班组比作一个人,那么文化就是这个人精、气、神中的神,技能、制度为精,管理为气。进行班组文化建设,其原因在于:一、为班组文化的形成与传承奠定基础并打开局面,为班组的可持续发展和水平提升提供一个潜在的可能,创造班组成员与班组的真正融合与凝聚的局面;二、文化建设是班组建设系统的高级阶段和必经之路,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当班组在技能、制度与管理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必然催生文化建设需求甚至自发形成初步的文化氛围;三、提升班组文化,进而反馈推动班组技能、制度和管理的建设,真正形成一个良性的有机体系,使班组建设工作最终实现人为指引、自我促进的局面。
要做好班组文化建设,必须始终立足于人的角度,以班组成员为出发点,重视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员与班组的有机联动。因此,班组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挥先锋带头者的作用,形成成员之间的良性循环;二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从众效应”,以班组带动个人,以个人促进团队。
五、结语
班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断深化,才能体现成果和实效。古语云: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因此,必须真正理解班组建设的系统性,认识到班组建设所涉及的技能、制度、管理和文化等内容,是相互制约而有机统一的。同时,摸清这四者之间的特点与规律,以技能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框架,以推进管理为根本,以文化建设为灵魂,充分把握和利用规律,才能使班组建设与实际生产、岗位职责相适应,完成班组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庆林.班组文化建设工会大有可为[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2]牛红伟.浅谈如何搞好基层班组安全建设[J].甘肃科技. 2013(01).
[3]魏宏森.系统论[M]. 北京: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4]王瑞祥. 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5]王吉鹏. 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第4版)[M]. 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