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画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为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理念,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拉萨的天空,您____”的读书交流中开展一系列的紧扣文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景
  1.揭示课题。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想知道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的。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后汇报一下“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对拉萨比较陌生,因此,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在教室四周悬挂一些反映拉萨风情的图片,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内容,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2.汇报交流。在此环节中,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相机做必要的引导和点拨。交流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学生可以读书,可以谈感受。汇报交流结束后,通过多媒体画面和豪放的西部音乐创设情境,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检查本课9个生字的掌握情况,并相机正音,识记字形,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二、进入情境,领悟美景
  1.自读。读前引导:拉萨的天空蓝得令人神往。下面就让我们借助语言文字,走进拉萨,感受那里天空独特的美。请你认真读,细细品,(点击课件,出示:拉萨的天空,您____)看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挥之不去的拉萨天空的图片。边读边用笔写写画画,对自己喜欢的内容反复品味,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操作提示:
  (1)本课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开篇破题,总写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接着以四组画面呈现了拉萨的天空独特的美。最后升华主题。全文紧扣一个“蓝”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对天空的“蓝”的生动描写,是学生学习理解与运用语言典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在交流的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课件要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离人近”、“自云映衬下的纯净”、“草地对照的明洁”“一年四季都是蓝晶晶的”这四幅画面,学生交流到哪个画面,即出现哪个画面。同时,每个画面内都有与之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供交流时使用。
  (3)交流中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借助语言文字欣赏到的美景后,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欣赏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然后再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说出这些美景的特点。
  (4)在学生说出自己欣赏到的美景的特点后,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再次读书,说说自己是从哪句话中读出来的,把认真读书、潜心会文落在实处,然后再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读中感悟,读中内化,读中积累,真正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以“拉萨的天空离人近”为例,在学生说出“纯净、明洁”的特点之后,让学生读书,说说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这一特点的,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好描写拉萨天空“纯净、明洁”的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在教师的引导下,辅以课件,学生在合作与评价中经历品味的历程,最终读出“纯净、明洁”。
  (5)在每一个板块交流结束后,引导学生再次用“拉萨的天空,您____”的句式说话,让学生发表在充分感悟文本届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如在“拉萨的天空一年四季都是蓝晶晶的”这一板块,通过研读与交流,学生可能说出“拉萨的天空,您总是那样的迷人;拉萨的天空,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拉萨的天空,您真了不起,在您的衬托下,布达拉宫多有气魄;拉萨的天空,您真是太美了,我要去那儿,我要珍惜保护您……”等。
  
  三、融入情境,再现美景
  1.设置情境:同学们,刚才我们一道走进课文,借用语言文字,认真欣赏了拉萨天空独特的美景,有了许多新的收获。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课件出示:
  拉萨的天空,您____;拉萨的天空,您____;拉萨的天空,您____;拉萨的天空,您____
  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3.交流。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的现场练笔。评价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4.小结:从同学们的字里行间,老师感受到了你们也深深地爱上拉萨的天空。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仔细读书,大胆表达,放飞想象,用心体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了课文,欣赏到了拉萨天空那独特的美,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遥远的拉萨走进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相信大家今后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语文。语文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轻松。
其他文献
书名: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  主编:赵敏俐  出版单位: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  ISBN:9787800604072  定价:100元  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发展历程中,诗歌与音乐的作用举足轻重,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密不可分的。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教授在《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在文学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忽视或简单地描述这一文化现象,而应该从艺
【教学理念】  1.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让学生学会在咬文嚼字中品味语言、揣摩作者、触摸诗句背后所隐藏的内蕴。  2.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让学生在形象感知、展开想象中入境,在感同身受、参读互训中悟情,在融情悟读、激情引读中入心。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能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句的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是加拿大作家里柯克的一篇幽默小品:先写家人为了庆祝母亲节准备陪同母亲出游、钓鱼,后写因车挤反而把母亲留在家中、各自在外尽情玩了一天,回来饱餐母亲烧的饭。乍一看,文章的;主题是讽刺家人揩油母亲节,实际上,却是在节庆中完美展现了可亲可爱的母亲的本色。这里就提出了一个如何由表及里地领悟并把握作者艺术构思的问题。  在第一个母亲节来到之前,家人们早已翘首盼望,并决定为长年累月操劳、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 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简称“IEA”)主办的“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简称“PIRLS”,中文译为“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活动,主要以小学四年级学习结束时的学生为评价对象。2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课文很长,如何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想首先得让学生们运用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快速地阅读,迅速地捕捉文中所传递的信息。第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既做到以学生为主,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第三,精心处理教材,紧扣文章主线展开教学,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习作二:猜猜他(她)是谁。    教学目标    1 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写人物外貌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2 能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写法,抓住主要特点说、写一个同学的外貌。    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地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齐声回答:喜欢。情绪高涨)老师
应试的作文,绝不会公开宣称“我是应试的”,不会给自己贴上“应试”的标签,有时甚至会故意模糊应试的特征。即使被揭穿,也因为它身上“好”和“坏”杂糅在一起,使人很难有明确的判断。  譬如,不少分析高考作文、中考作文的书籍,都会分析那些高分作文的立意,都会告诉你要解放思想,要大胆创新,不要落入俗套,然后告诉你,只有这样才能得高分。但你心里既然已经有一个高分的框框,又怎么可能跳出俗套呢?长年训练的目的,不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本设计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增强他们的习作信心,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写自己亲身的经历,写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最深的事。  2.写自己难忘的一次学习本领
【摘要】学校行政文化是集团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促进集团各校实现行政价值、保障各项改革顺利进行、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灵魂指引,也是推进集团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重要抓手。本文重点剖析学校行政文化的创新内涵,阐述学校行政文化创新对集团学校治理现代化的价值。  【关键词】学校行政文化 集团学校 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里程碑,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
书名:语文学科案例教学法  作者:蔡伟  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ISBN:9787567563551  定价:96元  目前,教师职前培训即师范教育仍然面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困境,师范毕业生的学科教学理论往往不能有效指导其教学实践,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学和课堂设计能力低下。因此,找到一种能够提升师范生专业教学能力,并启发其不断反思、创新的指导性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