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形象为主的发展时期,小学生具有好动、爱玩的特点,创设合理科学的动手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可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积极。我将具体阐述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学具,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使用学具,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重视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单纯地培养学生简单的数学逻辑思维。应试教育的目标始终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一定要利用学具,重视对小学生的引导作用,发挥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学具推动学生独立自主地展开探究,利用信息化的学具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组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展开学习。
  小学数学当中有一部分知识较为抽象,例如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之后是一个长方形,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这种图形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生自主制作有关圆柱体的学具之后,教师最好能够让各个学习小组在经过组内合作学习、深入探讨之后,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小组对圆柱体侧面积的运算思路以及最终的计算结果。为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思路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呈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及推导过程。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无法深入理解有关空间建构和变换的数学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以及学具制作,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有关圆柱体侧面积的相关问题。在介绍的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的媒介,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独立自主探索的过程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适当利用学具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使用学具,创设操作情境
  数学学科的知识虽然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但是与生活有著紧密的关系,促使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概念。数学课堂中运用学具时,也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如果讲解数学知识点直接使用学具,会显得不符合实际,所以教师一定要灵活地结合数学知识点创设生活情境,这样一来可以让数学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能够良好地过渡,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图片为学生展示出学校操场上热闹的场景,有的学生在打篮球,有的学生在玩单杠,还有工人在修剪花草,这种每天都在重复发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们充满了熟悉感。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图片中找出各种角。教师拿出利用硬纸板制作成的一个活动角展示给学生们,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个条件分析图片当中的各种角。在学具操作以及生活情境的结合下,学生能够很快地在图片当中找出各种角,并且能够更加形象地了解角的特点,从而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
  三、使用学具促进学生数学概念形成
  数学学习当中,数学概念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可是大部分的数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给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难度。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学具从而调动起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从感知表象到抽象概括,正确建立较为枯燥无聊的数学概念,有效地化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及学生自身思维之间的问题。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平均分”。为了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这个概念的含义,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学具袋,放置不同数量的花生,并且花生的数量可以被一位数整除,分发给小组,并向学生们提问:“大家先数一数袋子当中一共有多少粒花生,之后尝试着分花生,如何让小组当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可以获得相同数量的花生。”讨论后,在课堂当中进行交流,对于讲得好的学生,教师把将袋子中的花生奖励给小组成员。这样一来,大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个小组都开始积极尝试,都迫不及待想要进行交流。汇报交流中,有学生说:“小组中5个人,一共有20粒花生,每人分到4粒”;还有的学生说“小组中5个人,一共有30粒花生,每人分到6粒”;还有的学生说“小组当中5个人,一共有25粒花生,每人分到5粒”。这时候,教师再为学生们介绍:像这样把花生分给同学们,分到相同的数量,这样的分法就是平均分。通过操作学具,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使用学具培养学生的能力
  操作活动不能单独展开,需要学生多感官互相协调,并且要与大脑智力、思维紧密联系,逐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通过使用学具,学生可以把圆形转变为原先所学的长方形,进而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不能缺少学具的制作与操作,主要是由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数学概念、空间几何等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难懂,教学过程中依靠学具制作与操作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另外,直观的操作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展开自主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协调多感官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五、使用学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当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使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保持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特点,为小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由轻松与高效。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将三根长短不一的小木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在摆弄当中认识到三角形主要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构成。之后学生可以拉动三角形的学具,比较了解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如此一来,让数学教学在动态当中展开,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学具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操作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幽门区的表达减少与婴儿幽门肥厚性狭窄(IHPS)发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左旋精氨酸干预治疗的效果,为左旋精氨酸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
目的: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育后,妊娠及妊娠过程中孕妇病情活动与健康状况的分析和对妊娠缓解期SLE患者所生子代的整体健康状况随访评估,观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所生
初中生是身体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而初中体育是锻炼学生身体的主要途径,但是当前我国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教学水平,甚至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基于此,本文以足球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而且提出了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特教生的教育问题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对特教生采取的教育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创建培智学校,二是开展培智教育班,三是随班就读。如果通过建立培智学校来解决特教生的教学问题,那么需要巨大的费用,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如果开展培智教育班,需要专业的培智教师队伍,并且根据学校的条件不同,容易导致特教生的学习受到影响。而“随班就读”这一方式的实施,不仅费用低,且特教生可以选择离家近的
期刊
体育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主要课程之一,基于传统教学中体育教学的边缘化地位,素质教育从“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之本的观念,重视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落实的细化内容,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体育核心素养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 
期刊
目的:  本项目拟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两方面的研究:  1)分析临床不同类型股骨头坏死患者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关系;筛查Nox/NADPH氧化酶在股骨头坏死中的表达;分析Nox/NADPH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