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迅速地改变着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在带来利处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作者认为加强网络道育应以学校为主导,即学校要抢占德育工作的制高点,迎接新挑战,积极倡导网络文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家庭辅以监督,着重引导;社会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
  关键词: 中学生 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 家庭 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应用普及,“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辟了新途径,同时也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置于一个毫不设防的虚拟空间,一些有害信息和腐朽的思想文化借机传播,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种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中学生上网热潮已不可阻挡,如何正确引导,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前关注的课题。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我认为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学校要抢占德育工作的制高点,迎接新挑战,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1.建设德育网站,占领网络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要建设较完整的校园信息化网络体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设施为学生创造在校上网的条件,把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从社会网吧中争取过来。网络德育的开展关键在于德育网站的建设,网站设计要能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點、满足中学生对道德疑问的探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目前德育网站的建设,在数量和内容上都与中学生的上网需求有很大差距,内容多为行政、宣传、新闻等,更新不及时,点击率不高。因此,要加强德育网站建设,丰富德育形式。
  2.转变观念,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尤其是发挥班主任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学德育工作者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只看到网络带来的危害,把互联网当做德育工作的障碍,而应该正确认识网络本身,准确把握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德育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网络德育中的作用,弥补传统德育的不足,如建立“学生QQ群”、“学生家长QQ群”,建立班级论坛和班级主页。
  3.加强教育,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促使形成道德自律。近几年,随着家庭电脑用户的剧增,各地网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为中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条件。规范中学生在互联网上的行为,首先应该加强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教育。其次是网络道德规范教育。让学生明确在互联网上的所作所为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增强他们网络道德责任感,维护互联网正常的秩序和功能。如团中央、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再次要教育学生在网上如何保护自己,告诉学生:互联网上遇见的人不一定都是好人,不要把自己的电话、E-mail或其他联系方式告诉网上的朋友,不要接受其邀请或造访。教育学生学会选择,因为网络里的信息不一定都是好的信息,色情的、暴力的、黑色的信息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良影响,面对各种信息必须进行清理筛选,进行选择。
  二、家庭重在引导,辅以监督。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电脑,家庭成了中学生上网的主渠道之一。因而,家长在加强孩子网络文明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且难以替代的责任和作用。一是家长平时在家中上网时须以身作则,坚决不做有违文明和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网络文明教育。中学生上网,关键在于引导,提高他们的鉴别力,家长对于孩子上网不能不闻不问,有些家长以为自己是计算机盲,所以对孩子上网一概不管,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二是不能盲目支持,听说是学计算机要花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花多少时间也不过分,通宵达旦,昼夜上网,还认为十分用功,这都是不足取的;三是不能盲目反对限制,一听说孩子说上网就如临大敌,大谈网络之弊,粗暴禁止。正确的做法是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中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发育时期,我们只有在孩子自身,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建立起抵制聊天和游戏的“防火墙”,才能将孩子从网络的陷阱里救出来,从而使他们从互联网中获取健康、有益的知识,开阔视野。
  三、社会要以立法为基础,以规范为保障,加强网络管理,为中学生创建良好的网上网下成长环境。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较为具体、合理的法规,使网络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法律措施来维护网络的安全、健康和文明,并积极探讨网吧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拓展租赁、电子商务、网上证券交易等新业务,淡化网吧的娱乐色彩,将网吧引向正规化、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经营方向。严格规范网吧经营行为,利用网络技术查堵反动的不健康的信息,控制信息源头,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加大网络法规的宣传力度,推行“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建设。
  在信息化已经深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下,德育工作者不应当把网络看成洪水猛兽,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加以制止,而应当把网络看做一种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采取趋利避害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取糟粕,通过网站建设和网上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
  [3]北京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用数字德育.搭建学生成长自育空间[J].中国德育.2010.5.
  [4]杨春芳,王重玖.时尚网络美丽德育[J].中国德育.2010.5.
  [5]王健敏.道德学习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作者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针对厨房及饮用水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以减少水资源的隐形浪费,节约用水。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severe situation of lack
摘 要: 面临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已经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刻不容缓。本文从建设学习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视角,阐述了建设学习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意义,具体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学习型组织
摘 要: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班级导师要与时俱进,从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级导师 有效开展工作  一、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互相交织,为引导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有着不同的压力来源,其中相当一部分从业者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身心疲惫。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专业从事德育工作,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虽然国家教育相关部门非常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但辅导员被赋予的干部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复
学位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有效组织与管理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的目标。作者以江苏省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的卡法咖啡屋为研究对象,在熟悉其整个运营管理流程的基础上,
摘 要: 实践教学对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分析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指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
摘 要: 本文在综述隐性知识特征的基础上,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物流管理相关隐性知识的获取渠道、物流管理隐性知识在理论教学及实践环节中的应用途径,为物流管理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理解和应用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物流管理教学 应用方法  一、引言  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应用,并产生了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