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Poppen入路松果体区病变显微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dbjq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Poppen入路松果体区病变显微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改良Poppen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6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比较不同病变直径、小脑幕夹角及术前有无幕上脑积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本组病变全切除48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4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12个月,术后并发症为:偏盲2例,3个月后恢复;枕叶损伤7例,其中颅内血肿3例,均再次行血肿清除术;共济失调4例;一侧肢体偏瘫2例;颅内感染2例。病变直径>4.5 cm组患者术后偏盲、偏瘫的发生率高于病变直径≤4.5 cm组,小脑幕夹角>60°组患者术后偏盲的发生率高于小脑幕夹角≤6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病变的大小、小脑幕夹角与改良Poppen入路松果体区病变显微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密切相关。术前全面评估、熟悉的解剖、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以及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体外循环(CPB)所致脑损伤大鼠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相关性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CPB组和七氟烷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仅行动脉和静脉穿刺置管;CPB组建立CPB模型后流量逐步调至最大[100 mL/(kg·min)]并维持转流60 min;七氟烷组先予2%七氟烷吸入30 min,休息15 min后处理同CPB组。取各组大鼠皮层和
目的分析全麻下通过微电极记录(MER)定位对PD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手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全麻与局麻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行双侧STN-DBS手术的31例PD患者资料。9例于全麻下手术(A组),其中4例使用静脉麻醉(A1组),5例使用吸入麻醉(A2组);22例于局麻下手术(局麻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MER指标(包
目的探讨亨廷顿舞蹈病(HD)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HD 4个家系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毛细管电泳检测4个家系共15名成员HTT基因的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对检测结果和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个家系中回族家系1个,汉族家系3个。4名先证者中男性1名,女性3名;发病年龄21~47岁,CAG重复次数为42~62次。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小鼠脑缺血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对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6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CCAO)制备成短暂性全脑缺血(TGI)模型,术前腹腔注射1.5%二甲基亚砜(DMSO)]及白藜芦醇处理组[应用BCCAO法制备成TGI模型,术前腹腔注射1.5%DMSO溶解的白藜芦醇(20 mg/kg)],
目的探讨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少突胶质细胞因子1/2(Olig1、Olig2)在新生大鼠生后早期感染导致的脑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92只新生3 d(P3)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缺氧组,每组64只,其中后2组分别于P3、P6时腹腔注射LPS(0.25 mg/kg)各1次,对照组同法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LPS+缺氧组在注射LPS前给予常压缺氧处理2 h。
目的分析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大脑皮层环状RNA(circRNA)及mRNA的表达谱,探讨circRNA在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的潜在作用。方法18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及SAH组(n=9),后者采用颈动脉内穿刺法构建SAH模型。SAH后24 h提取小鼠大脑皮层总RNA,构建cDNA文库,采用HiSeqTM 2500 User Guide测序;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