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开展的方法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的。学生倘若受到好的影响,则会变得越来越好;若是受到坏的影响,则会放纵自己,产生严重的后果。初中生身心尚不健全,但是又渴望长大,喜欢“叛逆”,这就加大了学生成长的风险,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身旁提醒学生,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懂得如何珍惜时光,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本文对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开展的方法展开了探究,以期获得有效的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探究
  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堂学习、心理变化、个性发展等入手,综合班级管理情况,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成长。学生只有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下,才会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一、渗透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生活
  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不妨将学生的生活纳入教育的视野,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足,促使学生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为学生提供指导,让学生深刻反思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心态。
  笔者在调查学生生活状况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不重视安全问题,给学生带来了隐患。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笔者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向学生传播了安全生活的知识。就拿饮食、作息问题来说,笔者列举了学生在生活中厌食、挑食、用零食代替正餐、喜欢熬夜等的案例,让学生指出案例中的错误,在班会上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笔者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谈一谈为什么不能形成这些不良习惯。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了营养不良、营养过剩、抵抗力下降等的危害,说明了饮食、作息不规律的后果,表达了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观点。
  二、渗透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学習
  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不妨将学生的学习纳入教育的视野,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困惑,及时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逐渐摆脱学习的困境,鉴定学习的信念。学习,就像是磨砺宝剑一样,只有时时拿出来擦拭和使用,才能保持宝剑的锋利,掌握使用的技巧。班主任可以围绕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判断,了解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笔者在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还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教师教学死板、课堂单调是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由此,笔者在教学中以身作则,加强了对教学的反思,找出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适当增加了学生参与的课堂环节,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自觉投身课堂学习,与教师探讨问题。学生在多彩的教学课堂、多样的教学方式、多种沟通渠道等的指引下,逐渐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渗透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正视问题
  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不妨将学生的心理纳入教育的视野,调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变化,了解学生情绪波动的原因,尽量帮助学生从源头上掐灭心理问题的火苗,让学生能够安心享受校园生活,为学生创设一片绿色的天空。心理,反映了学生内心的活动,体现在学生的情绪动态上,是班主任接近学生、与学生沟通的切入点。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借助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合理释放压力。
  笔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压力,不愿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心事,逆反情绪较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学生无法排遣心中苦闷,就预约心理咨询,听一听别人的意见。笔者在心理咨询室中准备了不同的服装、道具,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来隐藏自己,以便敞开心扉。学生一开始都有些放不开,笔者便先采取抽签的方式,引导学生前来,与学生闲聊,打开局面,让学生不再畏惧心理问题,而是积极寻求帮助。学生在笔者的影响下,渐渐消除了内心的恐惧,开始主动与教师沟通,咨询意见。
  四、渗透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表现自己
  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不妨将学生的个性纳入教育的视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独一无二的自己,不用担心自己会有“出格”的行为,会被教师“嫌弃”,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点滴表现。个性,就像是贴在商品上的标签一样,汇总了商品的主要信息。班主任可以创设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活动中绽放光彩。
  不同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学生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个性。但是,部分学生容易因为自己与众不同而“恐慌”,压抑自己的个性;还有的学生缺乏展示个性的机会。为了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个性,笔者创设了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诗词大会、创意插画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自己的优点;还针对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让学生能够勇往直前地展示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逐渐拥有了绽放个人风采的自信。
  五、渗透班干部管理—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不妨将班干部管理纳入教育的视野,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班干部的作用,使班干部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共同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打造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班干部穿插在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就像是桥梁一样,让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变得紧密起来。班主任要开展班干部管理指导,促使班干部反思,优化班级管理的效果。
  笔者发现部分班干部管理理念不足,管理方式不科学。为了优化班干部的作用,笔者组织班干部开展了管理反思活动,学习了班级管理的先进经验。笔者还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为班级制定管理细则,体会班干部工作的不易,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改善学生与班干部之间的关系。班干部在笔者的帮助下,逐渐熟悉了自己的工作,积极为班级纳言献策,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总之,教师要通过渗透学生的生活、渗透学生的学习、渗透学生的心理、渗透学生的个性、渗透班干部管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了解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懂得如何科学解决心理问题,拥有展示自己的自信心。此外,班主任也在探究的过程中,熟悉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缩小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懂得了围绕学生的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强化了德育教育的效果,提升了自己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邹丽萍《无痕德育方显初中班主任本色》,《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第9期。
  [2] 麦聪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9期。
  [3] 蒋春慧《初中德育课“放养”课堂的实践尝试》,《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年第11期。
  [4] 桂文涛《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与研究》,《〈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年。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教学体系在不断完善,提出了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然而部分学校、教师并未引起重视,再加上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阻碍了审美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小学新课改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能力  语文本身就具有审美特性,在语文中贯彻审美教学符合当前小学教学的要求。
  
  
小学徒扫烟囱  陈浩轩    小学徒狐猴第一次扫烟囱,他爬上屋顶,想用扫把去扫烟囱,可是一不小心就被卡在了烟囱里。狐猴好着急,但却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有一个人叫来了消防车,消防员看见了,想:看来只有用消防梯了。他匆忙爬了上去,像拔萝卜似的把狐猴拎了起来,好多砖块跟着一起掉了下来,狐猴终于被救出来了。    小学徒扫烟囱  许舒蕾    小兔子家的烟囱脏了,他找了小学徒狐猴来打扫。很快,小狐猴背着
摘 要:“黑夜是我的头发,我秀发一甩,就是一个昼夜”,这是我无意间从学生口中听到的,乍一听好像很浮夸,但细细品味,学生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却有着妙趣横生的意味,俗中带雅。这让我不禁低头思量,中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太重要了,在语文教学中,能否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都能获得提升呢?这个问题不仅值得思考,更需要通过实践来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 倾听 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
摘要: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其教学质量与语文教学质量有直接关系,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詞汇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小学语文词汇教学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汇教学;阅读教学  因为“词汇”与“阅读”本身密切联系,将词汇训练应用于语文阅读
当今社会,各国的竞争表面是经济的竞争,本质上则是文化和科技的竞争。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已经引起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经过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缺乏阅读兴趣,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阅读内容停留在儿时的记忆或是熟知的内容,比如《熊大熊二》《虹猫蓝兔七侠传》《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些书与经典著作相比,少了些许科学性、唯物主义精神,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  受父母的
春天的小雨沙沙沙。  阵雨过后有时会有彩虹。
  
摘 要:培养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应立足于语文学科,由阅读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启发,以语篇阅读作为教学的目标,开展听说读写的教学训练,字词句篇的分析,主题思想的归纳,以及写作风格的训练。以下是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感知能力所进行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学感知能力 培养方法  感知能力,是人的大脑通过感受器官所接收到的物理刺激而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