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美术欣赏课教学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6075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术欣赏课的目的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要把握住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将多学科知识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并介入多媒体教学,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 渗透多学科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由此可以看出,美术课程的价值首要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欣赏课已经成为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从欣赏能力开始的。“物发于外而情动于中”,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所感知是普通的心理现象,但对艺术美的感知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方能具备。
  美术欣赏教学是直接将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精华作为学习对象,通过感性直观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艺术理论与艺术知识寓于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讲解之中,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美的欣赏能力,逐步树立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等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并深刻地影响自己的气质、品格、意志、信念,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美术作品的美是作品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都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才能传达给欣赏者。欣赏者在面对美术作品时,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甚至会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丰富和补充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欣赏者只有先把握住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才能进一步领会美术作品的内容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一般都是靠线条、面、体、色彩去塑造视觉形象的,但是,线条、面、体、色彩又不是孤立的,它们必须按照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塑造出美的视觉形象,让人感受到美。而美术作品的内容美,一是指美术作品所具有的健康向上的社会内容,二是指美术作品中所表达出的美术家的美好情感等。所以,我们要想深入领会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容美,首先必须从美术家在其作品中所创造的视觉形象入手,看它美在何处。然后再分析视觉形象中所包含的社会内容,看它是否给人以健康向上的情感,又寄托着美术家的何种情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多读些中外美术简史,尽可能多地参观一些美术作品展,多读一些鉴赏和评析美术作品的文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美术欣赏能力。
  为实现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将美术欣赏与语文、音乐、政史等教材资源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相结合,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悟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以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来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就容易多了。如欣赏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讲解、体会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它们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音乐与美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在欣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选择二胡独奏《江河水》作背景音乐。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呈现,听觉和视觉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把旧中国苦难的历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脑海中。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代历史文化的产物,是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生活及意识形态的反映。美术欣赏课需要把相关的政史等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如不了解法国大革命历史,就无法理解雕塑《马塞曲》和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不了解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就不可能领略哥特式教堂建筑蕴涵的浓郁的宗教精神,也就无法理解乔托的《犹大之吻》等作品体现的世俗化与人文主义精神。
  将多媒体介入美术欣赏课,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只靠幻灯和挂图的单一授课形式。运用多媒体通过视、听、读、析、思多感官结合,创设欣赏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艺术形象,便捷地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感受美术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如欣赏《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时,利用3D摹拟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展示古代宫殿建筑磅礴的气势,通过动感的画面,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憾,使学生对古代宫殿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一些欣赏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再通过Powerpoint比较宫殿建筑在不同时代的组合、体量、造型、色彩、装饰等,最后增加一个“宫殿建筑中艺术与文化思想的关联”的讨论题,充分调动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交互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艺术长河中漫游,在想象的空间中飞翔,使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大学生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尤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深刻的影響。而在网
摘要随着课程理论的深化与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亦有了根本性的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动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阅读共同体”,让学生在互动中阅读,在合作中提高,是课改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基于这一认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谈谈有关阅读教学结构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过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1 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    以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互联网时代的作文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看法: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的巨大优势,接着提出了中学作文教学应该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然后阐述了对互联网的正确利用方法及互联网对作文教学的帮助,最后指出应辨证地看待互联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互联网作文教改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1 认识互联网,善用互联网    互联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兴趣,才能在快乐中收获。那怎样让音乐课堂充满乐趣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兴趣 游戏 竞赛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1 创设情境,故事导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低年级的学生天真幼稚,好奇心强,而且喜欢幻想,生动的故事能引起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用故事导入新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唱《嘎嘎小鸭子》时,导
摘要审美教育是当今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任务就是在向学生普及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和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自己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语言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的审美教育,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是构成语文素质整体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新课改后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
采用布里渊噪声起源模型,数值模拟了受激布里渊散射介质CCl4对波长1064 nm的Nd∶YAG纳秒激光脉冲的传输特性及光限幅特性.入射抽运脉冲能量较低时,非线性介质对纳秒激光脉冲
目的研究叶酸(folic acid)对体外缺氧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 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叶酸促进脑缺血缺氧损伤神经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机械吹打法获得24h新生SD大鼠脑NSCs,利用含有bFGF和EGF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细胞,获得NSCs并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叶酸浓度为4μg/ml;②缺氧模型
摘要本文通过对转型期幼儿师范学校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求得幼儿师范学校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转型挑战机遇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是幼儿教育事业的“母机”,理应充当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幼教师资的主力军,并应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然而,透过中国师范教育走过的百年历程看到的却是我国幼儿师范学校整体上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