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摆脱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的思维。现如今响应国家依法治国的政策,京津冀环保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对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的研究是必要的。
关键词:京津冀;环保;执法机制
一、引言
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的研究对现在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们应该用法制的思维去思考这些问题。然后提出一些以法为依据的解决办法。一定要抓住在依法治国背景下的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发展的契机。
二、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的概念
当前践行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决定和若干问题的决议,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国家战略。在协同发展中要建成和完善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一同推进环境污染事件的解决。京津冀三地区将会建成区域空气质量协调管理中心。京津冀三地环境保护部门将会一同开展跨区域性的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在环境的执法中实现京津冀三地环境执法联动机制。
三、我国对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北京、天津、河北每個地区环境保护的建设是京津冀区域一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京津冀环保执法的建立牵涉到国家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公共利益、个人利益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利益主体治理环保的积极性,配合完成环境保护的治理任务。大气污染治理模式需要我们深刻地反思,当今分散的环保治理模式无法克服各自地方政府各自保护所带来的治理缺陷。不同地区在企业环境保护的标准上,能源资源合理化的结构上,产业合理分配的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特别大的不同,目前京津冀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京津冀地区治理一贯处于不紧密的合作状态,结果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于是中央政府和京津冀三地政府形成地区管理的共识,摸索同一规划重大环保项目,并一起致力于提高环境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我国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的现状分析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行政区域划分特别的明显,使得京津冀的经济、文化发展都带有特别有印记的地区色彩。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区都有各自的一套执法主体和执法部门。京津冀各种管理手段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重视行政方面的手段,轻视立法、司法、经济、技术和精神鼓励手段。促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的立法,在现代法治社会,推进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保障。促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司法措施不够。经济和技术手段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运用也不是很好,在污染环境方面的惩罚措施也不到位,存在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人情收费的现象。促进区域环境保护的精神奖励的措施不多,在很多地方,一些企业在环保方面工作做得很到位,环保部门的主管部门并没有采取一些奖励措施。使得这些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并不积极。还有在惩罚环境保护方面差的企业的惩罚措施也不到位。还有一些综合手段并没有全面的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
五、我国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问题出现的原因
由于资源的局限性和行政规划的限制,致使区域产业间的互动不足,资源不能自由流动。目前,合理规划京津冀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资源环境领域市场化改革需要进一步的推动,三省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因为三省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生态方面的优势还未成长为发展优势。最主要的在环境资源中一些生态产品没有在市场中发生作用。高速进展的城市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使得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区域一体化特征明显。日前,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严重影响着京津冀人民的身体健康,导致环境与发展之间利益冲突加剧,也影响到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人民健康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影响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甚至关系着国家的对外形象。长期以来,我国乃至京津冀各地大气环境管理模式滞后。
六、完善我国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的对策
京津冀三地区政府应建立联合执法制度。由于一些现实性的问题的存在,需要各地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京津冀三地有很多跨区性的环境资源,比如水资源,空气的流动等。这些跨区域性的资源在环境问题上是相互影响的。这就需要京津冀三地建立联合执法的长期合作机制。京津冀三地共同执法。建立地区性或者流动性的环境保护的执法组织。促进执法组织的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的开展,促进区域性环境保护。京津冀区域各个主管部门应该保持统一的思想意识,以解决问题为主要出发点,主动承担各自在跨流域污染中的责任。推动京津冀跨省市污染纠纷的矛盾。应该建立京津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使得京津冀环境保护执法协调机制的工作起到切实的作用。建立京津冀环境保护组织,完善京津冀执法信息公开制。
參考文献:
[1]程庆水、解占彩、唐芳.京津冀区域环保行政执法协同发展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30(9):67-70.
[2]王玫.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生态环境建设思路建议[J].共产党员:河北,2015:24-25.
[3]常纪文.京津冀环保工作一体化需要法治保障[N].北京日报,2014-11-24.
作者简介:
尚清清(1991—),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李美桥(1993—),女,汉族,秦皇岛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京津冀;环保;执法机制
一、引言
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的研究对现在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们应该用法制的思维去思考这些问题。然后提出一些以法为依据的解决办法。一定要抓住在依法治国背景下的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发展的契机。
二、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的概念
当前践行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决定和若干问题的决议,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国家战略。在协同发展中要建成和完善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一同推进环境污染事件的解决。京津冀三地区将会建成区域空气质量协调管理中心。京津冀三地环境保护部门将会一同开展跨区域性的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在环境的执法中实现京津冀三地环境执法联动机制。
三、我国对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北京、天津、河北每個地区环境保护的建设是京津冀区域一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京津冀环保执法的建立牵涉到国家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公共利益、个人利益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利益主体治理环保的积极性,配合完成环境保护的治理任务。大气污染治理模式需要我们深刻地反思,当今分散的环保治理模式无法克服各自地方政府各自保护所带来的治理缺陷。不同地区在企业环境保护的标准上,能源资源合理化的结构上,产业合理分配的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特别大的不同,目前京津冀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京津冀地区治理一贯处于不紧密的合作状态,结果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于是中央政府和京津冀三地政府形成地区管理的共识,摸索同一规划重大环保项目,并一起致力于提高环境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我国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的现状分析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行政区域划分特别的明显,使得京津冀的经济、文化发展都带有特别有印记的地区色彩。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区都有各自的一套执法主体和执法部门。京津冀各种管理手段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重视行政方面的手段,轻视立法、司法、经济、技术和精神鼓励手段。促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的立法,在现代法治社会,推进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保障。促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司法措施不够。经济和技术手段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运用也不是很好,在污染环境方面的惩罚措施也不到位,存在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人情收费的现象。促进区域环境保护的精神奖励的措施不多,在很多地方,一些企业在环保方面工作做得很到位,环保部门的主管部门并没有采取一些奖励措施。使得这些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并不积极。还有在惩罚环境保护方面差的企业的惩罚措施也不到位。还有一些综合手段并没有全面的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
五、我国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问题出现的原因
由于资源的局限性和行政规划的限制,致使区域产业间的互动不足,资源不能自由流动。目前,合理规划京津冀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资源环境领域市场化改革需要进一步的推动,三省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因为三省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生态方面的优势还未成长为发展优势。最主要的在环境资源中一些生态产品没有在市场中发生作用。高速进展的城市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使得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区域一体化特征明显。日前,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严重影响着京津冀人民的身体健康,导致环境与发展之间利益冲突加剧,也影响到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人民健康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影响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甚至关系着国家的对外形象。长期以来,我国乃至京津冀各地大气环境管理模式滞后。
六、完善我国京津冀环保执法协调机制的对策
京津冀三地区政府应建立联合执法制度。由于一些现实性的问题的存在,需要各地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京津冀三地有很多跨区性的环境资源,比如水资源,空气的流动等。这些跨区域性的资源在环境问题上是相互影响的。这就需要京津冀三地建立联合执法的长期合作机制。京津冀三地共同执法。建立地区性或者流动性的环境保护的执法组织。促进执法组织的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的开展,促进区域性环境保护。京津冀区域各个主管部门应该保持统一的思想意识,以解决问题为主要出发点,主动承担各自在跨流域污染中的责任。推动京津冀跨省市污染纠纷的矛盾。应该建立京津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使得京津冀环境保护执法协调机制的工作起到切实的作用。建立京津冀环境保护组织,完善京津冀执法信息公开制。
參考文献:
[1]程庆水、解占彩、唐芳.京津冀区域环保行政执法协同发展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30(9):67-70.
[2]王玫.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生态环境建设思路建议[J].共产党员:河北,2015:24-25.
[3]常纪文.京津冀环保工作一体化需要法治保障[N].北京日报,2014-11-24.
作者简介:
尚清清(1991—),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李美桥(1993—),女,汉族,秦皇岛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