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有多爱你》“批判”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是,妈妈,我也想像你爱我一样多爱你,可是我的手臂就是没有你的长!”
  
  最初读到由山姆·麦克布雷尼写作、安妮塔·婕朗绘图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优美的故事和图画、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浓厚的父母之爱,让我深深为之感动。尤其那一段:大兔子凝望着睡熟的小兔子,轻轻地说,“我爱你,有从这儿到月亮那儿、再从月亮那儿回到这儿那么多”,不知有多少次让我湿了视线……
  我很想拥有一本自己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但是因为当时很不容易买到(所读到的版本由朋友从境外带入),更关键的是读研究生时的经济实力有限,这个愿望无法实现。我便以最工整的字迹将它抄在我质量最好的本子上,随身携带。有空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来读一读,每读一次,都不免有心灵被净化的感觉。2005年,《猜猜我有多爱你》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我如获至宝,一下子买了好多本,给自己,也送给那些情趣相投的朋友们,作为某个纪念日的礼物。朋友们和我一样,都由衷地喜欢、珍爱那本书,那个故事。每每聊起,都不免会因之而营造并共享一种温暖而感人的氛围……
  然而,迷恋于那种氛围的我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我竟然会在十多年以后,认真而坚定地写下对那本书、那个故事的批判。有一天晚上,在睡觉前,我对四岁半的核桃讲起它。刚刚洗过澡的核桃站在床上,随口唱着歌谣,一会儿抬手,一会儿踢腿,一会儿跳跃。我站在地上,配合着她的姿势帮她穿睡衣。或许是因为情景上的相似,我联想到了《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情节。于是我对她说:“核桃,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请你来猜猜我有多爱你,好吗?”
  兴奋的核桃扬起红扑扑的小脸儿说:“好的!”
  我在核桃面前最大限度地张开我的双臂,“我爱你,有从我的左手到右手那么多!”
  “我爱你,也有从我的左手到我的右手那么多!”核桃微笑着,学我的样子也用力将双臂伸开,但是当她发现我的手臂比她的手臂长时,笑容收敛了一下。
  我又将手臂向上举起,“我爱你,有从我的脚趾到我的手指那么多!”
  “我爱你,也有从我的脚趾到我的手指那么多!”核桃显然用了比上一次更大的力气将自己的手臂向上举,但是即便如此,她的手臂也没有我举得高。
  我沉浸在故事的情节里,没有去看核桃,转身向右侧迈出一大步,提高声音说:“我爱你,有我跨出的这一大步那么多!”同时心里在想着床上的核桃会往哪边迈步,可是耳边却传来了核桃带着哭腔儿的声音:“可是,妈妈……”我转过身,发现核桃脸上的表情由先前的兴奋转成了我从不曾见过的沮丧与无辜!我连忙走到床边,拉住她的手,她没有看我,低着头,用很低的声音说:“可是,妈妈,我也想像你爱我一样多爱你,可是我的手臂就是没有你的长!”而后,便是长久的啜泣。核桃的反应让我无比惊讶!我怎么也不曾想到:这个让我和朋友们无数次讲起的、关于人世间浓浓父母之爱的故事,竟然让她觉得如此委屈!这么真切地伤了她的心!理由只有一个:她想爱妈妈像妈妈爱她一样多,可是她怎么也做不到!
  在我的安抚下,核桃的情绪渐渐平静了下来。我们躺在床上,核桃按照她的想象将《猜猜我有多爱你》做了很多的创编:
  “我爱你,有所有人家的窗帘加起来那么长!”
  “我爱你,有世界上所有的塑料袋加起来那么多!”
  “我爱你,有所有城市里的、所有的路灯加起来那么多!”
  “我爱你,有地球上所有的河和所有的山和所有的树和所有的草和所有的花加起来那么多!”
  “我爱你,有所有我爱吃的冰淇淋那么多!”
  “我爱你,有世界上所有的动物园里的所有动物加起来那么多!”
  “我爱你,比天还要多!”
  终于,她说累了,满足地睡着了。
  我在一旁看着她,听着她饱满而匀称的呼吸,把她柔嫩的小手放在我的掌心。她那沮丧与无辜的神情与《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交错显现,使我无法入眠。从不曾想过的问题急速地生成出来,在我的脑海里反复穿梭,不允许我有丝毫的回避:
  “爱,真的是可以丈量的吗?”
  “是否因为我们大人的手比孩子的手大、我们的手臂比孩子的手臂长,我们对孩子的爱就比他们对我们的爱多呢?”
  所有可能成为答案的片断在思维中聚拢、再聚拢。父母之爱是深沉的、厚重的,这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界都不容怀疑的事实。我们不仅自己亲身感受着,也在现实中的无数个景象里印证着:大痛过后,困顿不堪,动作中还带着笨拙,却仍打足了精神敞开衣襟给孩子喂奶的新母亲;为了能让孩子多看到一些人墙里的花灯,不光让孩子坐在自己并不是特别宽阔厚实的肩膀上,还要努力踮起脚尖儿的父亲。父母之爱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成为人的条件,是靠山,是天堂,是安宁,是“从这儿到月亮那儿,再从月亮那儿回到这儿”,是回荡在宇宙间永不止息的圣歌!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父母之爱是那样的无私!为人父母者在执著地付出时从不是以获取任何回报为前提,他们只是要他们所爱的那个“小不点儿”作为他们的孩子存在,希望他们健康、幸福!这一固有特性,将父母之爱推至人类所有情爱都难以企及的高度,成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度、以何种方式、怎样讴歌都不为过的永恒而宏大的主题!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人类无数件讴歌父母之爱作品中的一件,并且是一个难得的精品。她借助鲜明而有趣的大小兔子相互之间所能给予对方的爱的长短、高低、多少、远近的对比,来刻画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广远,这是她的新颖别致、超凡脱俗之处,但也恰恰是她的败笔之所在!原因在于,她所立足的只是成人的视角,这一视角不可避免地并且是那么牢固地遮掩、弱化了人世间孩子对大人所怀有的爱的分量!
  是的,不能做到和不想做到是两码事情。表面看来,弱小的孩子的确只是一个父母之爱的享用者、消耗者,父母之爱包容在他们生活的所有时间、空间和事件里。父母给他们的爱的确比他们给父母的爱要“多”、“长”、“高”、“远”。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观愿望所在,我相信核桃所说的是每个孩子的心里话:孩子也想给父母像父母给他们那样多的爱,但是,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社会生活阅历、经验、能力制约着他们爱的付出。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只是幼儿时期孩子的情况。当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他们身心成熟了,也有了阅历、经验、能力了,他们所给予父母的关爱还是没有父母给予他们的多。是的,表面看上去这的确是事实,并且,我们的文化也早已将这个普遍的现象浓缩成了一句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但我还是认为这里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作为一种只能用心去体验、去付出的情感,爱是不可以被机械地量化的,更不能被简单地比大比小、比深比浅。如果一定要比,则不能不考虑当事者所处的状态、所能看到的视域。4岁半的孩子是决计不会知道“有从这儿到月亮那儿、再从月亮那儿回到这儿那么多”的爱是怎样的一种博大与绵长,但是她要给你的是“把所有人家的长长的窗帘加起来那么长”、把“世界上所有的塑料袋、路灯、动物、冰淇淋加起来那么多”的爱,那难道不是她能、她想、她愿意给出的最大的限度吗?再公正一些,让我们假想,把一个人在生命中所能付出的爱的分量当作一个可以被分割的整体,而后分别站在父母和孩子的角度去面对他们各自的世界、他们各自的生活内容,去详细考察他们所必需付出的爱的对象与分量,则不难发现:在领略了诸多人生之丰富、已是人到中年或老年的父母那里,爱延续着自己生命的孩子,是他们生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而对于处在成长之中或刚刚长成的孩子来说,他们所需要付出的爱的对象远比他们的父母要分散:理想、事业、爱情、朋友、他们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能给父母的爱在绝对数量上当然只能如同小兔子的手臂,永远赶不上大兔子那么长。但这并不是他们主观上的过失,而是生命更迭中的必然!
  父母之爱是深沉的、厚重的,是“从这儿到月亮那儿,再从月亮那儿回到这儿”。但是,孩子也在深爱着他们的父母!年幼时,他们将自己的整个生命交到了父母手上,长大以后,他们以对自己人生的丰满与富足诠释着父母之爱的价值,延续着父母所给予他们的人间大爱!这是我从核桃带着哭腔的申辩中得到的领悟,也是我要对《猜猜我有多爱你》进行批判的全部理由。
其他文献
我要自己做  家长: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做,可他又做不好,经常给我们添麻烦,真拿他没有办法,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老师:别担心,这是正常现象,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需要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    原来是这么回事:  孩子是喜欢尝试独立的。扳动门上的手柄,从橱柜抽屉里拿出糖果,打开电脑开关……这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尝试。有时,孩子们能够圆满完成这种尝试,但
森林里,小蛇細细准备和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第一个负责找的是小松鼠吗?那我躲到树上吧!”细细悄悄地爬到了树上,长长的尾巴和树枝缠在一起。  结果,小松鼠一下就发现了细细。“细细,我捉到你了。”小松鼠得意地喊着,“幸亏我平时爬树特别厉害,不然也找不到你。”  细细憨憨地笑着,什么也没说。  细细还是憨憨地笑着,什么也没说。  最后是小兔找大家。这次细细一点没犹豫,直接就躲到了胡萝卜地里。满
珊姑跟刘婆是两个喜欢说长道短的家庭主妇。有一天,珊姑打电话给刘婆,神秘兮兮地说:“你快来,我给你说件令人喷饭的事情!”刘婆来了之后,两人就在窗户前窃窃私语。  珊姑说:“你看,我从望远镜中发现,那个人从早上五点钟开始钓鱼,到现在,一条鱼也没钓到,还坐在那儿,你说无聊不无聊?  刘婆问:“喔,真是够无聊的!他真的没钓到吗?你确定吗?”  珊姑得意地说:“我一直守着望远镜,寸步不离,从头看到尾!”  
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小故事《应听听乌龟的意见》——  在考察中,我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它趴在护堤上,它显然是从河里爬出来的,经过一段泥路才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它还在继续前进,随时有被汽车压死的危险。同是地球上的生物,我觉得帮助它是责无旁贷的。于是我走上前,连拉带拽,最后总算把这只大乌龟从路障上带回岸边。这期间,它愤怒地咬了我一口。当我正要把乌龟推回河里时,地理学教授走了过来,对我说:“你知道,
外公不太舒服,躺在床上不想动。胖胖的大肚子,看起来瘪了不少。叫起小决的名字来,也没有平时洪亮了。  “小决,乖孩子,帮外公拿支体温计过来好吗?”  “好的,没问题!”小决放下正在看的绘本,先去客厅找了一个凳子。  药箱放得稍微有点高,没有凳子她怕够不到。  开药箱关药箱,咣咣当当。突然,外公仿佛听到小决在说什么。  “你在跟谁说话?要不要我自己过来找?”外公以为小决找不到体温计在哪里。  “呃……
国内父母很少能放心让孩子在外过夜,一来担心安全,二来也怕叨扰他人;但在美国,“外宿”对孩子来说,就像过节一样开心。  外宿活动(sleepover)看似简单,却也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准备的。让孩子偶尔外宿的好处很大、很多,只要提前熟悉注意事项,中国家长也不妨尝试一下——  前提:教养环境应相似  外宿不只是孩子间的事,父母双方也要先做功课。首先要双方都认可并乐于让孩子进行外宿尝试,不勉强,也别太有负
草地上,黑斑羚家族正在舉行欢迎春天的聚会。  请问参加聚会的一共有多少只羚羊宝宝?多少位羚羊妈妈?
脖子扭扭,转到背后  我的脖子有14根骨頭,是你们人类的两倍,所以扭动起来特别灵活。需要左看右看的时候,我就不停转动脖子。为什么不转动眼珠呢?哈哈,因为我的眼珠是圆柱状,不是球状,根本就不会动!右耳朵更高,听声音更准  我天生远视,近的东西看不清,所以只能努力把耳朵练得异常灵敏,靠听力判断目标物的位置。我的右耳比左耳略高,也是为了通过高低错位,更精确地校正声源在哪里,有多远。面盘长满细羽,听力更加
细节回放    琪琪和小表姐一起看《天线宝宝》,小表姐无意间换了台,琪琪又喊又叫,即便是小表姐换回台,也无法让她平息。全家人又说又哄,足足折腾20分钟才算告一段落。    原因解析    宝宝从2岁开始出现了独立性。他希望自己可以控制更多的事情。当一切让他顺心如意时,他会充满了成就感,感觉到自己更有能力了。而当他遭受挫败时,就会用发脾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宝宝发脾气的具体原因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对
這个暑假,在海边有欢笑也有眼泪。明年大家还要一起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