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下的观察习作指导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sske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年级的习作训练已经要学生学会读题审题、自己构思想象、自主命题或半命题,这导致许多学生惧怕习作训练,觉得习作训练是一个难跨越的坎。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结合“我的植物朋友”习作指导课课例,阐述在目标导向下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习得方法,进而写好习作。
  关键词:目标导向;观察;方法;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57-02
  笔者在目标导向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尝试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体验中习得方法,进而写好习作。如“我的植物朋友”是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习作话题。习作话题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借助表格“植物记录卡”(见表1)将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内容写清楚。“我的植物朋友”意在通过本次习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笔者以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一课为例,谈谈基于三年级的习作目标,让学生在合作中不断体验,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运用方法进行独立探究感受,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梳理教材,明晰梯度目标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与之前的旧教材相比有很多的不同,将旧教材的单一“主题单元”转变为新教材中的“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这样的双线结构, 其中明晰、具体的“语文要素”使教师在解读教材、定位教学目标时更加精准, 提升了语文教学效率。
  在解读教材时,对各个年段的语文要素进行横向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其目标在逐年递增,且具有呈螺旋上升的特点;还可以选择一个年段不同学期的某一语文要素进行纵向对比。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习作训练要求(见表2)为例:
  通过上述表格梳理可以发现,统编语文三年级习作的训练要求中“观察”一词反复出现,由此可以看出学会“观察”是三年级习作训练的一个重点,贯穿整个三年级习作训练。
  纵观统编语文1~4年级的教材时,我们可以发现“观察”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不仅出现在三年级,还贯穿各个年级,要求也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年递增的发展梯度。如要求一年级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每个笔画的位置,这样引导学生由平常的无意识观察转变为有目的观察;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话“小老鼠干什么”中要求学生先观察插图中小老鼠的表情,体会心情,再发挥想象;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话“一天的经历”中要求学生按照顺序仔细观察图画,再发挥想象。在二年级时,对“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的要求已由一年级的单一观察提升为多元观察,由零碎观察提升为平面观察,为三年级学写观察习作做铺垫。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一整个单元均围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和“仔细观察, 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这两大要求进行编排,系统地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方法。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中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且写清自己的观察感受。由此可以看出,三年级的语文要素“观察”相对于一、二年级又有所提升,由平面观察提升为立体观察,由单一观察提升为观察与思维相结合的形式。四年级的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写观察日记”中进一步要求学生学会连续观察。由单次观察提升为连续观察,学会将观察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合串联。明确目标的梯度层级,就为课堂的习作教学定下方向。
  二、合作体验,逐步学会观察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这样的编排方式是一种创新,其重点就是观察,目的在于通过从观察方法的指导到观察方法的实践运用,培养学生写观察习作的能力。通过对习作单元的学习,学生所学习到的观察方法,就成了后续几个单元习作的表达基础。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就需要运用到上册习作单元中所学到的观察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方法呢?
  (一)生本互动,联系旧知
  学写习作要先从学会觀察开始,观察犹如一根拐杖,辅助学生写好习作。在上课伊始,笔者出示课本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原文,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习作要求中的关键信息,然后再结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中学过的“眼看、手摸、鼻闻、心想”四种观察方法。学生通过与文本的互动,回忆上学期学过的观察植物的四个方法,联系学过的方法,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观察植物打下基础。
  (二)师生互动,梳理新知
  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植物的方法这一环节时,出示范例“三角梅”的图片,在师生合作中,学生学会了运用四种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观察植物:由远及近,先观察三角梅的花,再观察三角梅的叶子,最后观察三角梅的枝条。
  在观察的过程中,笔者重点指导学生观察三角梅的花朵的方法,借助课件的动态效果,引导学生明白也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通过让学生观察叙述,引导学生在观察三角梅的花朵时可以从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切入,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将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特点说得更生动、形象。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梳理出如何围绕特点,按照顺序,运用眼看、手摸、鼻闻、心想等观察方法去观察植物,提升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主体体验,习得方法迁移
  (一)把握方法,迁移运用
  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学会观察是习作的关键能力之一,三年级作为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所用的方法应与一、二年级学生观察图画时所用的平面观察法进行区分,明确三年级的观察的要点应该集中在如何有效地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可以通过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心或身体去感受等方法进行观察,使自己的观察更扎实、更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合作观察的形式,借助“植物记录卡”上的提示,运用学到的各种感官感知法观察自己小组的植物,组内成员先互相说一说自己运用了什么感官,观察到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示交流,在一名组员展示说明的基础上,其他组员或其他小组倾听补充。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得到启发,进一步提升表达写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他人互动,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植物的方法,借助“植物记录卡”上的提示进行观察,碰撞思维,提升了观察能力。
  (二)主体体验,充分参与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主体体验中由主动学习逐步走向深度学习。教学时,可以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以“植物三角梅”为范例,借助三角梅的图片动画演示,教师通过和学生的合作观察,引导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眼看、手摸、鼻闻、心想等各种感官感知法有序地观察植物,并学会抓住特点,按顺序观察。环节二,以小组合作观察的形式,各个学习小组各自运用上一个环节学会的观察顺序和方法观察本小组的植物,边观察边与组员们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中,每个学生都能在体验中参与、观察、表达。环节三,小组展示,交流各组的观察成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这样学生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观察能力,还在互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观察植物,交流补充,充分地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观察,在体验中参与观察表达,在体验中收获观察,学会表达和写作,课堂的实效可以从学生的表现和习作中得到实证。
  四、评价推手,不断写好习作
  懂得修改文章、欣赏文章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写作的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学生写完习作后,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评互评,教师可以设计一张“习作评价表”,引导学生关注习作中是否按顺序描写、是否写清了观察到的内容和自己观察时的感受这三个方面,将教的内容、写的要求、评的标准之间互相匹配,检测目标的达成。
  评价的形式应多元化,可以将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对照“习作评价表”中的评价要求,在感受同学文章中优缺点的基础上修改加工自己的习作, 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这样本節习作课的语文要素就能在教得精准、学得清楚、评得到位的基础上, 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双成.怎样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个性化能力[J].黑河教育,2019(7):136.
  [2]王 珍.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策略[J].学周刊,2019(22):86-87.
其他文献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保证幼儿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随着课程游戏化不断推进,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游园活动正是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和教育目标出发,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了丰厚的载体。如何有效推进游园活动中CS游戏的发展值得我们探索。  关键词:CS游戏;游园活动;游戏材料  中图分类号:G613.7
【摘要】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存在教师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材内容时代性不强等诸多问题,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应切实开展中职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中职德育 教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类比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物理学习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點和难点问题,使学生的物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应用类比法进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学生学习物理时感觉困难的心理特点,然后对类比法进行相关概述,最后论述了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类比法 初中物理 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
致朱绍良 (一九三六年九月八日) 毛泽东  绍良先生:  十年酣战,随处与先生相遇,可谓大有缘矣!然鹬蚌相持,渔人伺于其侧,为鹬蚌者不亦危乎?付上共产党致国民党书,为国家民族谋,亦为先生谋也。两党两军之间,无胶固不解之冤,有同舟共济之责。抛嫌释怨,以对付共同之敌,天下后世颂先生为民族英雄,岂不愈于胡宗南君所谓“无期徒刑”乎?夫“剿匪”非特无期徒刑也,且是一种死刑。非曰红军宣告先生们之死刑也,日本帝
【摘要】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是指高中生在课外时间自主进行的阅读行为。课外阅读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体验,更能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本文从档案袋管理的角度谈谈课外阅读的管理与评价。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档案袋 管理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对小学生的阅读数量、质量以及阅读的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小学生的阅读与欣赏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阅读,这是制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处在一种低效高耗能的尴尬地步。探究其中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过分注重了课内的传授而轻视了
摘 要: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杉木学校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集中的学校,学校已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进校园课程,学生获得了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地域文化特征、学生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等,选择了葫芦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课程,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力,使学生能审视自己、拓展自己,找到个体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宿。  关键词:课程;葫芦丝;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非遗课程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分别从教师、学生和家庭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促使小学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德育
鲁迅与绰号,这是个有意思也有意义的话题。  绰号,也叫诨名、混号、外号,也是一种人名,是一种别名。从民俗学上说,它是一种民俗事象;从文学上说,它可归入俗文学创作。绰号,有高明与不高明之分,善意与恶意之分,褒义与贬义之分,文雅与粗俗之分。绰号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历史名人的绰号,乃其史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性格和风貌的某一侧面。有的历史人物绰号颇多,或是爱给别人起绰号,这就形成了人物与
【摘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理想、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中职生探索自己终身职业志向的第一步,也是其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确定的开端,它的核心是了解、分析自己的个性倾向、兴趣爱好和专业素养,并为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断地充实基础、训练技能、磨练意志。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现和发掘学生的的适合职业岗位需要的长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