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中也逐渐出现多层次化的趋势:如地域差异、贫富差距、入学成绩高低等等。而由于大学生中“多层次化”的出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均是专职或兼职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首先,从事此项工作者大多为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直接留校,接受的相关培训极其有限,尤其是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很多经验都只能靠在日后工作中慢慢积累;其次,由于学生人数多,使辅导员从事的工作过于繁杂,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一些日常性事务,这些日常性事务使得很多辅导员没有充足的精力去做他们本应该从事的工作,未能充分体现这一队伍的工作特点。
  2.高校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不少学生在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上存在矛盾。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认同集体主义,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认为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可是一旦涉及到具体价值选择的问题,一部分学生便更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这种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得失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选择和确立。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但是,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问题还存在着许多模糊或错误的认识。
  3.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
  可以说,这是各大高校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近几年来,因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有很多:从马家爵事件到北大研究生离校出走一去不返,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了解高校学生心理状况以及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所应采取的种种预防措施,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意识强,这是非常可取的一面。然而,青年学生由于心理并不成熟、涉世不深等原因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承受能力较弱。一旦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更不懂得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长期在心里积聚,一旦遇到诱因,问题便暴露无遗。
  4.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
  这是当前各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当今世界,网络化趋势不可阻挡。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首先,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是良莠混杂,大量信息资源很难管理控制,这些信息的传播,对于那些不经世事,思想缺乏防御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其次,网络的出现,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提出挑战。在网络所提供的平台上,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但是,不难看出,在此影响下,传统灌输教育不仅不被学生轻易接受,甚至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由于网络生活的影响,使大学生思想、行为也虚拟化,缺乏诚信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像在网络中一样毫无约束地撒谎,或者盲目相信对方,这样极易产生不良后果。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长效机制,从多方面着手,需要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1.认清形式,选准解决问题的方式
  首先,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与此同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合理规划和整体布局,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坚定理想信念。要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围绕青年学生学习、成才、就业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为青年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坚持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加强社团建设,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
  2.号召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在当前大学生队伍的新形势下,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极其严峻的使命。要想落实好这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先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做起。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要从自身做起,以德服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比较繁杂,所以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专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有较强的大局观,有充分的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心理素质好;最后,有充分的责任心,具有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就是说,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要热爱这项工作,热爱他所服务的对象,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有所收效。
  3.针对学生群体实际情况,具体开展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心智的教育,所以必须以人为本。然而由于这项工作非常繁琐,它涵盖了非常多的细节性工作,因此,要针对服务对象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像特困生群体、单亲家庭、省外学生等,这些特殊群体来到大学后,在与其他学生相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个人性格、教育背景等原因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引导,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产生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随时掌握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充分合理利用网络平台
  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但却只有北大、清华等少数高校开辟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首先必须在互联网上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利用网站这个平台,除了进行一般的网络讲座和辅导外,还可以采用电子布告系统、建立新闻服务器、网上聊天室等方法,了解和收集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掌握学生思想状况,而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这一问题上,上海各高校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随着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上海各高校及时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将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从大学生切身利益出发,对大学生群体中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思政教育。上海复旦大学主动与上海市就业指导中心、上海市杨浦区就业指导中心及上海市杨浦区科委等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和就业实习基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营”活动,积极引导有创业热情的毕业生组成团队、尝试创业。在此基础上,复旦不失时机地引导毕业生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积极组织发动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工作,投身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去。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在这方面,可以说相当多的高校都树立了很好的典范。通过开展多样的爱国主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充分抒发了大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这种教育方式,既积极向上,又灵活多变,摒弃了传统的以说教为主要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赋予了新的内涵。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贯穿于日常课堂教学中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一个人的职责,或某一个小群体的职责,而是高等学校各个阶层都应该履行的职责。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要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为他们解疑释惑;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们不能只单纯发挥“教书”的作用,应该充分履行“育人”的职责,因为,高校中的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这一时段,学生较集中,易于寻找共同话题,有利于开展工作。
  总之,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大学生群体的日益多层次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太多的内容和形式,因此,要想落实好这项工作,还需要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们积极探索,努力钻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针对当前形势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我们坚信通过每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定能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在学校的教书育人统一活动中,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被视为两个齐头并进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在职业技术学校,如果德育工作出现偏差,那么教学工作肯定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青少年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如何使“德育”方法与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相适应,特别是对传统的工作方式是否要作相应的调整和充实?  “心理辅导”是
题记:“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拿破仑·希尔  备受人敬重的教师,在忙着塑造人类灵魂时,常常忘记了对自己灵魂的关照。我们注重自己的形象,在学生、在众人面前,要笑对工作、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从而把太多的烦恼深埋进了自己的心底。  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那么,教师首先要激活自己生命中的快乐因素,调整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用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
一、全纳教育的提出    “全纳教育”一词已成为近期国际最流行的教育词汇,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作为一种思潮在国际上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全纳教育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的潮流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兴起和发展的。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通过了《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从中学刚刚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新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新生的心理
一、高扬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基础    高扬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核心。  1.增强“两课”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积极创新而又心理波动大、抗挫折能力弱的特点,通过深化“两课”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加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可以帮助
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双重驱动下,高等教育管理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各高校重金引进教授、“海归”,着力夯实师资队伍建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形势不容乐观。教育界已经认识到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并最终影响到一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不仅要有一支优秀精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