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下,高考中对政治课目的考查是以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为主。但是,我校的现状是文科学生不但基础较差而且不重视对政治的学习。面对此矛盾,本人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结合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提高一轮复习效率的方法。即:读、听说、写。
关键词:基础知识;读、听说、写;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高中文科学生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同学选择学习文科,不是因为学的好或是自己喜欢,而是因为基础差学理科无望被迫无奈而选择了文科。文科学生政治更差,是因为他们在高一的时候根本不重视政治,到高二甚至到高三第一轮复习时才开始打基础。然而,我们去细细分析每年的高考真題,发现丰富多样的考题形式背后考查的都是课本上原模原样的基础知识点。
面对以上的矛盾,如何在短短的高三一年复习中内提高成绩,那就要在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上下功夫,尤其是对一轮复习夯实基础这一环节作为重点来抓,把课本基础知识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在课堂实践中,我不断渗透新课程教学理念并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提高一轮复习效率的方法,把它概括为。
一、读,即读课本内容
可以分为集体朗读和个人细读。首先,集体朗读。在这一环节中,要求课代表在课前一分钟尽快组织学生朗读,朗读时间可以控制在4~5分钟。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搞活课堂气氛,还可以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印象。朗读的范围为本节课将要学习或正在学习的内容。在政治一轮复习过程中每一课用3~4个课时完成,这样每课内容就可以读3~4遍。当然所读内容并不是该课所有,而是根据该课内容含有考点的分布情况具体对待。例如,哲学生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这一课的考点主要集中在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只要求读第二框包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两部分即可。但是,对于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课来说含有考点比较密集而且都是易考点,可以选择通篇朗读。如果内容多占用时间较长,可以选择分阶段朗读。这样,通过集体朗读可以使学生自己对重难点有初步的了解。
其次,学生细读。学生细读可以放在每一课的第一个课时,按照考点的多少以及该课内容在考纲中的地位来安排时间的长短。要求学生细读课本内容,包括含有考点的重点内容以及小字部分(如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等)。这一环节老师设计有针对性问题,学生带着教师预设的问题去读,问题设计要精准,为了确保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做的不仅要熟悉考纲精读教材,还要查阅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以及大量的辅助资料。例如,在复习《多变的价格》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
6.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有何不同?
7.举例说明什么是替代品什么是互补品?
8.价格变动对生产影响的表现。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细度课本进一步明确了该课的重难点,知道了高考考什么,提高了复习的针对性,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听说
这一活动主要在每一课的第一课时后10分钟或者是第二课时前进行。
听、说环节是同一个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并没有先后之分。可以采用学生说学生听,也可以采用教师说学生听来完成。听说内容即对第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和对重、难点的加深、拓展。特别是教师说是应建立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修正、补充、拓展、加深。教师在修正补充学生答案时一定要精准把握好关键点和易错点,在必要情况下一定要用课本上的原话,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对教材的重视。例如对以上题目中“6.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有何不同?”
三、写
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学生往往是打开书本看着什么都会,一旦合起书来,特别是在答卷时就漏洞百出。因而训练他们将基础知识完整的默写出来是很有必要的。
要求学生默写基础知识不用每节课都写,可以在阶段性复习完了统一集中默写。默写时教师同样可以设计问题,学生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出。例如,在默写经济生活的基础知识时我只设计了七个问题:“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收入分配方式及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来实现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如何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这七个问题。默写完成后学生可以翻书自己修正也可以相互修正。修正完成后为了保证更多的学生更准的掌握,还可以继续采取听说的方法加以强化。
这几个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的,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节,灵活调整这些环节。总之,在整个一轮复习之中老师要把好高考的脉搏,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因而,教师不但要不断提升自己,研究教材、研究考点、研究高考动态,还要督促学生识记、理解基础知识。要做到在最大限度的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保证复习质量。
作者简介
王玉燕(1983—),女,汉,甘肃省永昌县,大学本科,现任甘肃省崇信一中思想政治教师。
关键词:基础知识;读、听说、写;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高中文科学生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同学选择学习文科,不是因为学的好或是自己喜欢,而是因为基础差学理科无望被迫无奈而选择了文科。文科学生政治更差,是因为他们在高一的时候根本不重视政治,到高二甚至到高三第一轮复习时才开始打基础。然而,我们去细细分析每年的高考真題,发现丰富多样的考题形式背后考查的都是课本上原模原样的基础知识点。
面对以上的矛盾,如何在短短的高三一年复习中内提高成绩,那就要在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上下功夫,尤其是对一轮复习夯实基础这一环节作为重点来抓,把课本基础知识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在课堂实践中,我不断渗透新课程教学理念并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提高一轮复习效率的方法,把它概括为。
一、读,即读课本内容
可以分为集体朗读和个人细读。首先,集体朗读。在这一环节中,要求课代表在课前一分钟尽快组织学生朗读,朗读时间可以控制在4~5分钟。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搞活课堂气氛,还可以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印象。朗读的范围为本节课将要学习或正在学习的内容。在政治一轮复习过程中每一课用3~4个课时完成,这样每课内容就可以读3~4遍。当然所读内容并不是该课所有,而是根据该课内容含有考点的分布情况具体对待。例如,哲学生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这一课的考点主要集中在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只要求读第二框包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两部分即可。但是,对于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课来说含有考点比较密集而且都是易考点,可以选择通篇朗读。如果内容多占用时间较长,可以选择分阶段朗读。这样,通过集体朗读可以使学生自己对重难点有初步的了解。
其次,学生细读。学生细读可以放在每一课的第一个课时,按照考点的多少以及该课内容在考纲中的地位来安排时间的长短。要求学生细读课本内容,包括含有考点的重点内容以及小字部分(如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等)。这一环节老师设计有针对性问题,学生带着教师预设的问题去读,问题设计要精准,为了确保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做的不仅要熟悉考纲精读教材,还要查阅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以及大量的辅助资料。例如,在复习《多变的价格》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
6.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有何不同?
7.举例说明什么是替代品什么是互补品?
8.价格变动对生产影响的表现。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细度课本进一步明确了该课的重难点,知道了高考考什么,提高了复习的针对性,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听说
这一活动主要在每一课的第一课时后10分钟或者是第二课时前进行。
听、说环节是同一个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并没有先后之分。可以采用学生说学生听,也可以采用教师说学生听来完成。听说内容即对第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和对重、难点的加深、拓展。特别是教师说是应建立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修正、补充、拓展、加深。教师在修正补充学生答案时一定要精准把握好关键点和易错点,在必要情况下一定要用课本上的原话,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对教材的重视。例如对以上题目中“6.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有何不同?”
三、写
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学生往往是打开书本看着什么都会,一旦合起书来,特别是在答卷时就漏洞百出。因而训练他们将基础知识完整的默写出来是很有必要的。
要求学生默写基础知识不用每节课都写,可以在阶段性复习完了统一集中默写。默写时教师同样可以设计问题,学生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出。例如,在默写经济生活的基础知识时我只设计了七个问题:“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收入分配方式及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来实现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如何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这七个问题。默写完成后学生可以翻书自己修正也可以相互修正。修正完成后为了保证更多的学生更准的掌握,还可以继续采取听说的方法加以强化。
这几个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的,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节,灵活调整这些环节。总之,在整个一轮复习之中老师要把好高考的脉搏,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因而,教师不但要不断提升自己,研究教材、研究考点、研究高考动态,还要督促学生识记、理解基础知识。要做到在最大限度的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保证复习质量。
作者简介
王玉燕(1983—),女,汉,甘肃省永昌县,大学本科,现任甘肃省崇信一中思想政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