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文姓“自”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教材七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我不仅紧扣教学目标,同时也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下面就截取几个教学片段来说说。
   一、“自学—互学”激发自动力
   上自读课时,我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自学整理常见的字词。让学生在预习时把他认为文中重要的或者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整理出来。课堂上,四人小组交流指正并互相补充。之后请一至二位小组代表把他们整理的字词投影在屏幕上,并上台陈述整理这些字词的理由。
   在小组交流时,我发现小组成员之间能互相纠正,互相补充,并积极交流所选词语要注意的字音或字形。这时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他们由自学到互学,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任务二是:多角度复述故事。先让学生运用教读课所教的默读课文的方法,勾画关键词句,自行复述;然后四人小组,一个同学复述,三位同学倾听,提出意见并适当补充;最后请三组代表上台分别从不种角度复述,全班同学点评。
   在小组复述时,为了让组员的复述能在班级展示中更出色,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听组里同学的复述,并尽心提出建议。而复述的组员也耐心倾听组员意见,修正不足,努力使自己的复述更完善。
   二、“自评—互评”促使共提升
   在3位小组代表复述课文后,我先请3位复述的同学评价他们自己复述的优缺点。这种自评方式,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学习中,取长补短,自我发现问题,能更为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当然,学生的评价有时也会出现错误。比如在“学习任务三:互助探究”环节中,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请全体男生朗读“父亲”部分,一位女生读旁白,其余女生读“我”。读完之后,我们进行朗读点评。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大家读得不错,但还有改进的地方,谁来说说。
   男生:旁白的同学读得太平淡,没有体现父亲的焦急,我觉得语速应该急促些。
   读旁白的女生(立刻举手):父亲那时候心里是焦急的,但他要表现得一点儿都不紧张,他不能让自己的紧张让儿子更害怕。所以,我以为应该读得看似平淡,实则紧张。
   师:他们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大家更赞成哪种意见?
   全体:应该读得平缓些,显得父亲不急不躁。
   师:是的,这样读更能体现父亲的“良苦用心”。对这次朗读还有别的意见吗?
   一男生:女生读那句“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她们没有把“!”的味道读出来。我觉得可以重读三个“不”和两个“太”,而且要有怒吼的那种气势。
   女生们听了纷纷点头,之后全体女生根据这个建议,重读了这句,“吼”出了“我”被困悬崖时的无助、绝望。借助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對“我”的心理变化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互评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
   “新课标”明确要求: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这节课最后,我请学生打开《语文作业本》,根据本节课的表现,认真完成本课作业中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通过对本课学习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每个学生都能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以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适当布置一些课外活动作业是必要的。然而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作业,完全是在老师的监督甚至逼迫下才勉强为之,对他们而言,作业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负累。造成这一不良现象,主要是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同时长期机械抄记、单调乏味的作业,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高考评分标准一类卷要求紧扣材料的核心或某一要害处深入分析,对重要概念的界定比较精准,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二类卷要求能就材料的某一角度提炼形成正确的观点,并对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分解和剖析,能在论证中进行比较,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只有对材料核心概念精准理解并有效适当地展开,体现自己的思维品质,议论说理才会显得更加有力与深刻。   一、核心概念的精准理解   1.理清关系,剖析内涵   新材料审题
期刊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从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兴趣出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进行语言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趣味性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想说、爱说,通过主动交流提高语言技能。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借助阅读活动,增加幼儿的语言输入,让他们能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引入多
期刊
早期教育致力于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以幼儿园为中心,融合优化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形成一个互动联合的保教整体,即保教角色融合与保教内容融合的“融合式保教模式”,这两种融合是不能分离的,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存在体。我们设想通过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融合”和“集体与集体的融合”两种模式下,采取多样化的手段、途径来构建小班融合保教模式。   模式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融合   1.教
期刊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也是他散文所经营的一个意象。也就是说,刘亮程把他所有的看似杂乱的意象都归结为“村庄”,读来别具乡村风味,即使是截取其中一段,哪怕是几句话,我们也能知道他在写哪里。比如《风中的院门》里写道:“听见日日的撕裂声,风已经刮进韩三家的院子,越过马路吹进我们林带的树。那个撕裂声是从韩三家的拴牛桩上发出的,它直戳戳插进夜空里,把风隔开一道大口子,就像一匹布撕成两匹,一场风变成
期刊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好比一艘船,载着学生乘风破浪、悠然自得地到达幸福的彼岸。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措施之一。   一、树立积极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班风是班级风貌的呈现,是全体学生思想、情感、意志、
期刊
2018年第6期《教学与管理》刊载的胥洪泉《人教版高中<语文>“故国神游”注释商榷》一文认为,人教版高中《语文》第4册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国神游”注释为“即神游故国,作者神游于古战场”不妥。苏轼已经来到了他认为的赤壁古战场,为何还要说“神游”即“神魂往游”呢?胥文通过检索比对名家注释,并结合唐宋诗词中“神游”“故国”两个词语的常见解释,认为“故国”应指“前代王朝”,即三国时吴国。“故
期刊
一、简述初中语文早读之现状   1.对早读重视程度不够。   早读,在一些学校又被称为“早自习”,望文生义,就是早上的自习,既然是“自习”,学生对它的态度当然没有正课那么重视,有的三心二意,有的懒懒散散,白白荒废了最有效率的一节课。有时候学校和教师也不重视早读,早读时间通常会被无情的占用。   2.早读内容不统一,朗读形式单一。   早读课时有一些教师没有统一安排朗读或背诵内容,而学生自己
期刊
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一、月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
期刊
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提到了四个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而我个人认为课前口语训练能够很好地体现这四个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我和王庆老师从2015届就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不同方式的口语训练。比如不确定主题,不确定播报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构思,自己设计PPT,完成新闻播报。我们的课前口语训练也坚持了好几年,对课前口语训练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