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方法,为社区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脑血栓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社区康复护理方法。结果:78例脑血栓患者经过半年的社区康复护理,有35例患者完全恢复自理,占44.9%,39例患者部分恢复自理,占50%,4例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占5.1%。结论:脑血栓社区康复护理将将逐渐成为护理脑血栓患者康复的主要形式,对脑血栓患者实施全面完整的社区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脑血栓 社区康复护理 分析
脑血栓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该病不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给患者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1]。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可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社区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为探讨脑血栓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脑血栓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脑血栓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从39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52.7±4.1)岁。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3例,78例患者中有52例右侧偏瘫,23例左侧偏瘫,12例失语,39例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34例患者伴冠心病或心律失常。所有患者都是在发病后 1个月到5个月到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
1.2 社区康复护理方法
1.2.1 训练瘫痪肢体
根据患者肢体瘫痪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训练。对于完全瘫痪的患者,对其进行按摩,以帮助患者改善其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放松痉挛的肌肉。给予其被动运动,帮助患者伸展肌肉,牵拉关节周围的纤维组织,防止患者因挛缩而造成关节畸形。同时,当患者卧床休息时,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可有效预防关节挛缩,促进患者康复。为避免患者肩内旋、内收,髋外旋、踝屈等畸形,肘、腕及手指屈曲等,在患者的前臂下、腋下、膝下放置枕垫。为防止患者的脚下垂,可给患者穿上鞋处于平立状态。用三角巾将患者的前臂托吊在颈上,以防止肩关节脱位。对于不完全瘫痪的患者,应着重对其进行主动运动训练,维持肢体正常解剖结构,促进患者恢复。此次训练以各关节的主动运动、上肢的训练和行走训练为主。研究发现,若患者早期进行有效的步行训练可防止下肢挛缩畸形及足下垂。此次训练完成后,可进行上下楼梯、跨越障碍、上厕所等较复杂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2]。
1.2.2 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指导患者早期开始训练日常生活能力,主要训练患者两手的灵活性及协调性,以帮助患者做到日常生活自理,同时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增强信心[3]。
1.2.3 语言训练
为患者设置适宜的语言环境,指导患者进行语言发音,对患者进行训练的时间每次不超过 半个小时。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时,应尽量做到循序渐进,逐渐从用词到用句,训练其语言功能。也可对患者的书写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4]。
1.2.4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消除其悲观情绪,并能积极面对疾病。同时正确引导和说服患者,以消除沮丧和依赖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合作,为进一步的康复训练打下基础。使患者尽快适应由疾病到健康的转变过程,实现心理上的平衡,提高机体应激功能,增强其免疫力。
2 结果
经过半年的社区康复护理,78例脑血栓患者经过半年的社区康复护理,有35例患者完全恢复自理,占总例数的44.9%,39例患者部分恢复自理 ,占总例数的50%,4例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占总例数的5.1%。
3 讨论
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便是血栓形成性的脑梗死了。大多数脑血栓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及功能障碍。半身不遂是该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语言不利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昏迷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康复治疗或者康复治疗方式方法不当,有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疾,从而不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给患者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带来负担。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有50%到70%的脑血栓患者会遗留失语、瘫痪。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及时的、科学的、有效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5]。
脑血栓的最佳康复期是发病后半年内。有研究显示,若在这个最佳康复治疗期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1年之内大概有60% 的脑血栓患者能做到日常生活自理,护理效果非常理想。恢复期主要是帮助患者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以及对患者进行失语症的治疗。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近年来,社区逐渐成为了促进人群康复的主要场所。社区护理的康复环境、患者的生活习惯及专业人员的照顾对脑血栓患者的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社区往往会给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服务,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并对社区护理时的难、重点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为患者制订社区护理计划,并做到循序渐进以及预后进行评价。同时,护理过程中注意改正工作中的不足及欠缺。我国社区医护人员的康复护理知识水平有待全面提高,社区护理人的建设有待加强,以为患者及家庭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全面提高社区护理的质量。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依赖、丧失信心、忧虑、悲观等消极心理。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研究显示,给予患者社区护理后,有44.9%的患者完全恢复自理,有50%的患者部分恢复自理 ,只有5.1%的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本文研究表明,对脑血栓患者实施全面完整的社区康复护理,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在将来脑血栓社区康复护理将逐渐成为护理脑血栓患者康复的主要形式。
参考文献
[1]江志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4):3786-3787.
[2]常静.探讨和总结脑血栓患者的安全护理经验[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 :56-57.
[3]廖汝运,康复期脑血栓患者社区护理的研究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2014,7(3A) :196-197.
[4]李利,张玉芹.78例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与分析[J].临床护理,2015,13(29) :260.
[5]张凤琴,张淑芬.68例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221-222.
【关键词】 脑血栓 社区康复护理 分析
脑血栓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该病不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给患者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1]。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可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社区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为探讨脑血栓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脑血栓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脑血栓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从39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52.7±4.1)岁。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3例,78例患者中有52例右侧偏瘫,23例左侧偏瘫,12例失语,39例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34例患者伴冠心病或心律失常。所有患者都是在发病后 1个月到5个月到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
1.2 社区康复护理方法
1.2.1 训练瘫痪肢体
根据患者肢体瘫痪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训练。对于完全瘫痪的患者,对其进行按摩,以帮助患者改善其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放松痉挛的肌肉。给予其被动运动,帮助患者伸展肌肉,牵拉关节周围的纤维组织,防止患者因挛缩而造成关节畸形。同时,当患者卧床休息时,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可有效预防关节挛缩,促进患者康复。为避免患者肩内旋、内收,髋外旋、踝屈等畸形,肘、腕及手指屈曲等,在患者的前臂下、腋下、膝下放置枕垫。为防止患者的脚下垂,可给患者穿上鞋处于平立状态。用三角巾将患者的前臂托吊在颈上,以防止肩关节脱位。对于不完全瘫痪的患者,应着重对其进行主动运动训练,维持肢体正常解剖结构,促进患者恢复。此次训练以各关节的主动运动、上肢的训练和行走训练为主。研究发现,若患者早期进行有效的步行训练可防止下肢挛缩畸形及足下垂。此次训练完成后,可进行上下楼梯、跨越障碍、上厕所等较复杂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2]。
1.2.2 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指导患者早期开始训练日常生活能力,主要训练患者两手的灵活性及协调性,以帮助患者做到日常生活自理,同时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增强信心[3]。
1.2.3 语言训练
为患者设置适宜的语言环境,指导患者进行语言发音,对患者进行训练的时间每次不超过 半个小时。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时,应尽量做到循序渐进,逐渐从用词到用句,训练其语言功能。也可对患者的书写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4]。
1.2.4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消除其悲观情绪,并能积极面对疾病。同时正确引导和说服患者,以消除沮丧和依赖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合作,为进一步的康复训练打下基础。使患者尽快适应由疾病到健康的转变过程,实现心理上的平衡,提高机体应激功能,增强其免疫力。
2 结果
经过半年的社区康复护理,78例脑血栓患者经过半年的社区康复护理,有35例患者完全恢复自理,占总例数的44.9%,39例患者部分恢复自理 ,占总例数的50%,4例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占总例数的5.1%。
3 讨论
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便是血栓形成性的脑梗死了。大多数脑血栓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及功能障碍。半身不遂是该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语言不利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昏迷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康复治疗或者康复治疗方式方法不当,有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疾,从而不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给患者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带来负担。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有50%到70%的脑血栓患者会遗留失语、瘫痪。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及时的、科学的、有效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5]。
脑血栓的最佳康复期是发病后半年内。有研究显示,若在这个最佳康复治疗期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1年之内大概有60% 的脑血栓患者能做到日常生活自理,护理效果非常理想。恢复期主要是帮助患者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以及对患者进行失语症的治疗。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近年来,社区逐渐成为了促进人群康复的主要场所。社区护理的康复环境、患者的生活习惯及专业人员的照顾对脑血栓患者的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社区往往会给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服务,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并对社区护理时的难、重点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为患者制订社区护理计划,并做到循序渐进以及预后进行评价。同时,护理过程中注意改正工作中的不足及欠缺。我国社区医护人员的康复护理知识水平有待全面提高,社区护理人的建设有待加强,以为患者及家庭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全面提高社区护理的质量。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依赖、丧失信心、忧虑、悲观等消极心理。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研究显示,给予患者社区护理后,有44.9%的患者完全恢复自理,有50%的患者部分恢复自理 ,只有5.1%的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本文研究表明,对脑血栓患者实施全面完整的社区康复护理,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在将来脑血栓社区康复护理将逐渐成为护理脑血栓患者康复的主要形式。
参考文献
[1]江志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4):3786-3787.
[2]常静.探讨和总结脑血栓患者的安全护理经验[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 :56-57.
[3]廖汝运,康复期脑血栓患者社区护理的研究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2014,7(3A) :196-197.
[4]李利,张玉芹.78例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与分析[J].临床护理,2015,13(29) :260.
[5]张凤琴,张淑芬.68例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