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尖子学生本来学习自觉性强,智力中等以上,学习基础较扎实,自尊心强,经常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宠爱,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却较差,他们敏感、脆弱,有心思常闷在肚里,不说出来,一旦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特别是连续几次遭受挫折,就有可能会摧毁他们的自信心,做出让人不可理喻的事情来,甚至会做出自杀的蠢事。如果班主任不注意观察,没有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的异常动态不被及时发现,等到出现大问题时,已错过最佳的解决时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毁了前程,因此不可不慎。面对这样的问题,许多班主任均感到束手无策。本文试图解决这些问题,请大家指正。
一、正确区分正常压力与不正常压力
根据心理学原理,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增强反应速度,产生正面效应,对人是有益的。如果完全没有压力,身心处于一种松散或不紧张状态,个人的潜力就无法发挥。然而压力过大,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产生负面效应。
同样,对尖子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压力,感到紧张并不是坏的事情,但需要把自己的压力调到一个适度的状况下。那么这个度怎么来把握呢?作为尖子生,他们一般展现在别人面前的是其光鲜的一面,所以作为班主任或家长,一是观察他们的生理反应或者是情绪反应,如果学生常常会失眠或者是出虚汗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压力偏大了,这样的话应该想办法放松一下。二是要通过日常观察意识到尖子生到了压力偏大的程度,比如说他的起居细节,甚至包括饭量的大小,如发现异常,那应该是压力很大了,应当适当减压。三是注意询问尖子生本人的感受。如果他本人觉得最近很烦,不想读书,只想睡觉或者搞破坏,甚至想拿起刀割自己几下才解恨,不时无缘无故想对别人发一通怒火等等,这时,应该帮助学生适时调节,学生本人也应主动向老师或家长袒露心声,以求得帮助,尽早缓解学习压力。
二、尖子生学习压力产生的原因
1.学校的压力
就目前来说,由于高考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录取,因此,学校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依据也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学校的周考、月考、段考、期中期末考试等之后,班主任往往以学生成绩的多少排定名次,一旦尖子生成绩或名次偶有下降,就会得到老师的提醒,如果成绩多次下降,教师往往就会假以脸色,对学生也就比较冷漠,让学生产生老师已不喜欢自己的错觉,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各科教师为了提高本学科的成绩,见缝插针抢时间,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挤时间做作业,即便下课上趟厕所都要跑步。晚上作业做到11~12点是常事,成年人都难承受,何况学生要常年如此呢?
2.家庭的压力
家长望子成龙,盼着孩子的成绩稳步上升,排名靠前。还要拿熟人的小孩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导致学生只能拼命挤压休息时间,一味加班加点;加上家长与孩子之间没有平等、民主的观念,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孩子心理闭塞,精神负担也日益加重,逆反、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随之增强。
3.学生自身的心理压力
(1)学生的青春期问题。尖子生由于在小学、初中都是家长和学校的掌上明珠,呵护备至,因而在心理年龄上成熟较迟,但进入高中后,由于性成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一些早熟学生的猛烈追求,促使尖子性也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表现,或者产生欣喜或苦恼的情绪,因而影响自己的学习。
(2)学生间争强好胜,相互之间攀比心强,对生活条件、成绩的好坏很注重,一不如意,就有想法。由于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能平等对待同学之间的各种竞争,一旦在自认为强项的方面出现有超出自己的同学,有时就会心理不平衡。为防止别的同学超过,整天争分夺秒地学习,从不玩歇一会儿。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且时时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渐渐地,思想不能集中,不能坚持正常学习。
三、缓解尖子生学习压力的措施
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减轻学生负担,注意精讲精练,适当布置典型性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讲究学习效率。毕竟“好鼓不用重锤”,不能靠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大运动量地做题来“磨”学生,这样的“魔鬼训练方法”摧残的只能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被尖子生学习成绩好、表现乖、各方面素质好这些现象所蒙蔽,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还应做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只有做到了细察学生心理、理解学生、关怀学生,才能真正有效采取进一步行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要把“正确应对学习压力”作为经常性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心理、人格得以正常发展。
(2)指导尖子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客观、合理地设定自己能力的目标,并对学业上的成功和失败有正确的归因。对自己不作过分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甚至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必然压力重重。因此不要把期望值放得过高,应量力而行,立足现实。尖子生应该建立悦纳自己的健康人生态度,树立适度的奋斗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健康。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尖子生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家长,或者为了家长的奖品,或者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之类,因而学习没有根本的动力。只有明确认识到学习的个人及社会意义,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持久的动力。教师要注意不断帮助学生树立起各种短期目标,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应有的社会理想,帮助学生将目光放远。指导学生制订有一定灵活性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但计划弹性不可过大。
(4)要给学生补上“学会求助”这一课,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或心理上失去平衡的时候,学会与老师、家长或同学沟通,找朋友或同学倾诉,听听别人的见解,通过交流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有人说“一个痛苦两人分担,痛苦就减轻了一半”,这话确实有道理。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及时寻求有效的帮助,以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而不至于独自做出过激的行为。同时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学习,也容易收到更好的效果,发挥出最佳水平。
(5)要注意给尖子生介绍减压的方
法。班主任要告诉尖子学生:①学习关键是心态要好,压力一般都是自己给的,不要患得患失,只要上课的时候就认真上课,认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该玩的时候就好好玩,没有必要想得太多。②课外的参考书只要一本,绝不超过二本,因为市面上的资料大同小异,买很多本其实是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完成的,结果只能是浅尝辄止,浪费了时间。③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考试。考试并不是对个人价值、成功能力或者未来幸福的测量,仅仅是一定学习阶段状况的考查,引导学生给自己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考试、看待自己。④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排解。采取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然后重新投入学习和生活。
(6)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发现学生压力太大后要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及其家长的想法,帮助家长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指导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施压,说什么我们这一代耽误了青春,没有考上理想大学,在社会上吃不开之类;指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只要孩子尽了力,就应该允许他的成绩有波动。对那些因学习压力过重而明显表现出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学生,老师与家长在尽力给予指导的同时,积极求助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科学地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及时和彻底地矫治不良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第三中学)
一、正确区分正常压力与不正常压力
根据心理学原理,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增强反应速度,产生正面效应,对人是有益的。如果完全没有压力,身心处于一种松散或不紧张状态,个人的潜力就无法发挥。然而压力过大,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产生负面效应。
同样,对尖子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压力,感到紧张并不是坏的事情,但需要把自己的压力调到一个适度的状况下。那么这个度怎么来把握呢?作为尖子生,他们一般展现在别人面前的是其光鲜的一面,所以作为班主任或家长,一是观察他们的生理反应或者是情绪反应,如果学生常常会失眠或者是出虚汗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压力偏大了,这样的话应该想办法放松一下。二是要通过日常观察意识到尖子生到了压力偏大的程度,比如说他的起居细节,甚至包括饭量的大小,如发现异常,那应该是压力很大了,应当适当减压。三是注意询问尖子生本人的感受。如果他本人觉得最近很烦,不想读书,只想睡觉或者搞破坏,甚至想拿起刀割自己几下才解恨,不时无缘无故想对别人发一通怒火等等,这时,应该帮助学生适时调节,学生本人也应主动向老师或家长袒露心声,以求得帮助,尽早缓解学习压力。
二、尖子生学习压力产生的原因
1.学校的压力
就目前来说,由于高考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录取,因此,学校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依据也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学校的周考、月考、段考、期中期末考试等之后,班主任往往以学生成绩的多少排定名次,一旦尖子生成绩或名次偶有下降,就会得到老师的提醒,如果成绩多次下降,教师往往就会假以脸色,对学生也就比较冷漠,让学生产生老师已不喜欢自己的错觉,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各科教师为了提高本学科的成绩,见缝插针抢时间,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挤时间做作业,即便下课上趟厕所都要跑步。晚上作业做到11~12点是常事,成年人都难承受,何况学生要常年如此呢?
2.家庭的压力
家长望子成龙,盼着孩子的成绩稳步上升,排名靠前。还要拿熟人的小孩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导致学生只能拼命挤压休息时间,一味加班加点;加上家长与孩子之间没有平等、民主的观念,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孩子心理闭塞,精神负担也日益加重,逆反、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随之增强。
3.学生自身的心理压力
(1)学生的青春期问题。尖子生由于在小学、初中都是家长和学校的掌上明珠,呵护备至,因而在心理年龄上成熟较迟,但进入高中后,由于性成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一些早熟学生的猛烈追求,促使尖子性也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表现,或者产生欣喜或苦恼的情绪,因而影响自己的学习。
(2)学生间争强好胜,相互之间攀比心强,对生活条件、成绩的好坏很注重,一不如意,就有想法。由于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能平等对待同学之间的各种竞争,一旦在自认为强项的方面出现有超出自己的同学,有时就会心理不平衡。为防止别的同学超过,整天争分夺秒地学习,从不玩歇一会儿。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且时时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渐渐地,思想不能集中,不能坚持正常学习。
三、缓解尖子生学习压力的措施
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减轻学生负担,注意精讲精练,适当布置典型性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讲究学习效率。毕竟“好鼓不用重锤”,不能靠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大运动量地做题来“磨”学生,这样的“魔鬼训练方法”摧残的只能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被尖子生学习成绩好、表现乖、各方面素质好这些现象所蒙蔽,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还应做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只有做到了细察学生心理、理解学生、关怀学生,才能真正有效采取进一步行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要把“正确应对学习压力”作为经常性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心理、人格得以正常发展。
(2)指导尖子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客观、合理地设定自己能力的目标,并对学业上的成功和失败有正确的归因。对自己不作过分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甚至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必然压力重重。因此不要把期望值放得过高,应量力而行,立足现实。尖子生应该建立悦纳自己的健康人生态度,树立适度的奋斗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健康。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尖子生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家长,或者为了家长的奖品,或者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之类,因而学习没有根本的动力。只有明确认识到学习的个人及社会意义,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持久的动力。教师要注意不断帮助学生树立起各种短期目标,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应有的社会理想,帮助学生将目光放远。指导学生制订有一定灵活性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但计划弹性不可过大。
(4)要给学生补上“学会求助”这一课,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或心理上失去平衡的时候,学会与老师、家长或同学沟通,找朋友或同学倾诉,听听别人的见解,通过交流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有人说“一个痛苦两人分担,痛苦就减轻了一半”,这话确实有道理。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及时寻求有效的帮助,以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而不至于独自做出过激的行为。同时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学习,也容易收到更好的效果,发挥出最佳水平。
(5)要注意给尖子生介绍减压的方
法。班主任要告诉尖子学生:①学习关键是心态要好,压力一般都是自己给的,不要患得患失,只要上课的时候就认真上课,认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该玩的时候就好好玩,没有必要想得太多。②课外的参考书只要一本,绝不超过二本,因为市面上的资料大同小异,买很多本其实是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完成的,结果只能是浅尝辄止,浪费了时间。③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考试。考试并不是对个人价值、成功能力或者未来幸福的测量,仅仅是一定学习阶段状况的考查,引导学生给自己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考试、看待自己。④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排解。采取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然后重新投入学习和生活。
(6)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发现学生压力太大后要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及其家长的想法,帮助家长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指导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施压,说什么我们这一代耽误了青春,没有考上理想大学,在社会上吃不开之类;指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只要孩子尽了力,就应该允许他的成绩有波动。对那些因学习压力过重而明显表现出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学生,老师与家长在尽力给予指导的同时,积极求助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科学地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及时和彻底地矫治不良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