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教师群体幸福感的思考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嘉宾:
  李建華 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
  王红顺 封丘县实新学校校长
  郑学志 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执行校长
  许爱华 周口市淮阳区刘振屯乡中心校副校长
  田孝民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校长
  主持人: 孙 俭(本刊编辑)
  导读:
  2019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环境。
  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影响教育教学状况,也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怎样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缓解其工作压力,点燃其持续工作热情,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期我们邀请到五位校长,共同探析提升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的有效策略,以期扎实推进教师减负工作。
  主持人:教育部调研小组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约为60小时,是法定工作时间的1.5倍。请各位校长谈谈造成教师负担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李建华:教师工作点多面广线长。一段时间以来,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比如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压得教师几乎喘不过气,不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给教师增加了额外负担。
  王红顺:教师负担重,既有教育系统自身原因,也有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高等深层次原因。另外,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群体必须作出调整。还有社会对教师的教育责任期望过高,这也是现实条件下教师负担的重要来源。
  郑学志: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包括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以及质量提升,也包括大量的学生管理事务,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负担自然不会轻。
  许爱华:农村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目前在职教师工作十分繁重。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例如安全、教学、纪律、卫生、活动、迎验、培训,还有扶贫及一些填报表册和汇报材料整理工作。不止这些,农村综合治理、秸秆禁烧等也给教师压任务,忙起来真的是分身乏术。
  田孝民:从学前教育来说,教师的数量比较少,但是幼儿园的招生数量却在不断地增加。从中小学来说,教师的压力大,一方面要求给学生减负,另一方面还要抓学生的成绩,很多教师只能牺牲休息时间来干工作。另外,学校考核评比的压力、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困难等,这种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负担,对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效果都有消极的影响。
  主持人:由此可见,教师负担产生的主要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责任缺乏边界,甚至可以说是“过界”;二是教师工作效能不高,带来了工作过程中的反复、低效。那么,如何解决教师责任“过界”问题呢?
  王红顺:淡化学校对教师的过度考核;实行弹性工作制;对一些无理取闹或刁难教师的家长,学校应坚决抵制,社会各界要为教师撑腰做主。
  郑学志:一是能够推掉的摊派性工作,尽量推掉。对此,校长要敢于说不,校长不敢说不,教师就会很累。二是推不了的摊派性工作,要安排相关人员去做。比如我原来所在的学校,专门设立从事非教育类会议和工作的专员岗,应付这些差事。
  许爱华:一是增加教师编制,进一步减轻教师负担,做到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办学质量。二是尽量减少教师大幅度调动,比如,年轻教师应在基层有5年的工作经历方可调动回城,保证基层学校教学工作能正常开展。三是减少政府任务摊派,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比如属于行业部门职责范畴的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等专项工作,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应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统筹规范、归口管理。对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如庆典、招商、拆迁等,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果断拒绝。
  主持人:学校落实好教师的职责归位,比如备课、教研、在职培训等,依法依规、明晰规范,就能够保障教师履职尽责、立德树人。接下来,请各位结合学校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减负增效,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李建华:不同职业群体有不同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群体幸福感有其特殊性,因为它不但事关教师自身,而且还影响学生。“上班就是赴一场盛宴。”2018年,我校五年级语文教师白露露的这句话刷爆了学校教师的朋友圈。为什么一名教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定是这所学校有某种东西在吸引着她。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吧。这样的幸福感源于我们建设教师队伍的“暗物质”:共识、共情、共舞、信任、看见、托举、学习、影响等。
  一是彼此参与,价值愿景“凝心”。我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教师观是“每一位教师都是珍贵的存在”,教师的成长目标是“有温度、有高度、有故事、有本事”,学校的管理文化是“善者因之”。我们努力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来赋予教师正能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善意。
  我们用文化引领教育,每一个人都是价值愿景的贡献者,又是其共享者。以“心”为本,把价值愿景融入教师成长五件事——研、读、写、讲、种。研,就是研究儿童、研究课堂、研究教育。读,就是读书。从去年5月起,300名教职员工读书2100多本,人均7本,每月都有读书分享会。写,就是写教育随笔。近一年来,全校145位教师开设微信公众号,写了11829篇文章,合计1200万字,一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讲,就是讲故事,讲教育过程中温暖人心的故事。种,就是种地,每一个班级分一亩地,师生共种,种地就是“种德”,“种”出内心明亮的教师,“种”出幸福感满满的教师。
  二是幸福席卷,温暖故事“聚情”。我们把教师看成完整而真实的人,他们上班不是来工作的,而是来生活的,学校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设立了自己的节日,如5月的旗袍节、12月的神秘天使节,还有每月的电影日、故事分享日、读书分享日;我们为教师设有咖啡屋、母婴室、健身俱乐部、教工运动会、大病互助基金,经常策划一些小浪漫、小惊喜、小意外来感动教师、激活校园。我们用仪式感来表达“爱与被爱”,来建构“关系”,来提升“温度”,来创造“故事”,让教育被慈善以怀,让教师被温柔以待。当我们的心中有了“人与当下”,教育才有“诗和远方”。   三是温暖成全,培训学习“铺路”。教师是教育者,更应是学习者,学校是个学习型组织。我们非常在意教师的培训学习,为他们的成长铺路。“请进来,走出去”,两年多来,每月一名专家进校园,顾明远、李政涛、郭华、魏书生等40多位专家学者与教师面对面。我们连续3年把教师送到师范院校全封闭培训一周。在外出学习的路上,我们不忘带着教师去看当地的人文风景,因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只有内心丰富、热爱生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内心丰富、热爱生活的学生。
  叶澜教授认为,幸福不能用理性来解释,但能用感性来体验。“教师职业有一种独特的幸福——享受成长,而且这个成长是双重的成长,是师生复合主体生命的双重成长”。因此,教师的幸福,就是学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
  王红顺:作为民办学校,我们是这样做的。一是关注教师的真实需求,对教师的人性化關怀体现在行动上。教师工资做到双增长:人数增加、学费上调,教师涨工资;公办学校教师涨工资,我们学校教师同步涨工资。因未婚教师较多,学校专设“红娘岗”,为他们牵线搭桥,解决婚姻问题。学校还设立家庭重大变故基金;聘请专业医师每周定期到校为教师做推拿按摩,调理身体;设立健身保健达标奖;等等。
  二是改变组织关系,从考核走向正向引领、激励。学校管理要确立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为出发点的人本思想。比如设立科研假、进修假。对学校学科首席教师、对正在进行学术专著写作的教师,每年每学期可以给一到两周不承担教学任务的科研假。对每学期评选出来的模范教师,学校可以奖励他们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短期培训等。又如学生评教,可以让学生找出教师的闪光点,同时委婉提出建议,学校领导私下反馈给教师。这种评价教师就比较容易接受。
  三是协商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二次成长”。第一步,教师个人先自我评估、自我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内确定自己三至五年的中长期职业发展规划;接下来,由学校学术委员会结合学校发展要求及该教师实际情况,为教师制定一份职业发展规划;最后,学校与教师通过平等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发展规划。
  第二步,在青年教师培养管理上,我校实现了四种方式的升级:从培训到培养,从计划到规划,从“外建”到“内输”,从讲台到平台,引领教师“二次成长”。我们关注教师第一次的“自然成长”——公开课、听评课、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更注重精准帮扶,助力教师“二次成长”——依靠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专家指导、读书反思、课题研究、总结成果、撰写论著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团队研修水平。
  郑学志:一是改变学校组织架构,转换部门职能,从机制上给教师减负增效。改变学校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把传统的上传下达功能,变成教师工作的技术支撑系统、第三方服务机构。比如,职称评审,以前学校人事部门职责是考核和审查职称评审材料,现在则是把职称评审的基本条件和加分因素罗列清单,为教师提供各种资格、资料准备,主动提醒他们去参加相关活动。
  二是领导、中层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教师减负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1.为中层提供问题解决思路。我们给中层布置任务的时候,同时把相关的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反馈清单、行动策略等也交给他们。2.为教师提供问题解决模板。比如针对学生打架的问题,我们提供“结构性提问解决打架问题”的模板,指导教师从客观性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反应性提问(有何感受)、诠释性提问(发现了什么问题)和决策性提问(打算以后怎么做)四个层面,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自我解决问题。3.让学习真正成为福利。建校3年来,每个教师每学期外出学习三四次。学习开阔视野,交流促进提升,教师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三是改革常规工作模式,实现团队作战,从管理上给教师减负增效。1.变个人备课为集体备课。2.变常规检查为技术分享。3.变个人考核为团队考核。“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什么工作,遇到问题,都是大家一起做、一起面对,压力不会集中在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身上,教师负担自然减下来了。
  田孝民: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有温度的大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有了幸福阳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阳光的学生。学校提出“附中人理念、一家人思想”,构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教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工作。
  二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挖掘职业幸福的源泉。学校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团队,先后有100多位教师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有6位教师加入濮阳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讲师团,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果。学校经常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为班主任和教职工进行培训,促进班主任团队的成长,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举办教师节茶话会、职工趣味运动会、师生篮球联赛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让教师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和休息,感受到大家庭的快乐。学校每年举办“附中力量”“广场文艺会演”“附中春晚”等活动,打造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由身边人讲述感人事迹,树立身边典型,在全校营造了崇尚荣誉、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
  (责 编 帕 拉)
其他文献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打在刘海东沟壑纵横的脸上。  这个干瘦驼背、头发花白的老农民,在冬日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老迈沧桑——脚穿黑色胶鞋,裤脚扎在脚踝上,从鞋子到裤管,泥点斑驳,粗糙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报纸。  “为了拿回这笔血汗钱,我掉了几层皮。”刘海东嘴角抽搐着,用一双浑浊的老眼盯着律师孙远强说,“从报纸上看到这条新闻,我就来了。”  刘海东是巴南区的一名农民,三年前到腾州市一家砖厂打工。原本希
把会议地选在风景名胜区,边开会边旅游,甚至以开会的名义旅游,或者游玩的同时顺便开会,早已并非新闻。这种“奢侈会风”甚至演变为社会潜规则之一。  组织去风景名胜地、高档宾馆开会,是一些部门、行业的福利,也是不少企业、机构公关的手段。正因如此,许多政府部门、单位的开会地点和方式越发高档、奢侈。殊不知,这种会风极易腐蚀人——不用花自己的钱四处出游、住五星级酒店,酒桌间的推杯换盏,娱乐场上的沉醉贪欢,不但
很多家长都到学近附近租了房子,给他们的子女当“陪读”。  我没有“陪读”。我的爹不是亲爹。亲爹在我幼小时,卧床三年后,甩手走了,并带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  爹跨进我们家门时,我们家近乎一穷二白。  娘似乎心里很愧,爹却不怨天尤人。而我,对爹却始终亲近不起来,尽量不喊他,要喊也只是含含糊糊地“哎”一声。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缩在我的小屋里看书。怕影响我学习,爹娘说话总是轻声的。一天夜里,从门缝里,我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去年10月,云阳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原局长熊道全,也因“勤捞”37万元而“收获”了10年有期徒刑。   1998年2月,42岁的熊道全被任命为云阳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后来随着机构调整,他的身份演变为云阳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并陆续兼任县广播电视台台长、重庆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责任公司云阳分公司经理。作为行政领导和经营单位负责人,无论是涉及本单位工程的发包和工程款
国人吃晚餐四大坏习惯:把晚餐看得太重、吃得太晚、吃得太多太油、经常在外就餐。专家表示,晚餐吃不对危害很大,教你正确吃晚餐——  晚上5点—7点间吃晚餐。推荐人们在晚上5点—7点间吃晚餐,并尽量保持规律。上班族应提高工作效率,少加班,即使不能保证每天按时吃饭,也最好在加班时吃些饼干、点心等。  晚餐不妨“查漏补缺”。吃晚饭前,回想一下早餐和午餐都吃了什么,在晚上把今天缺乏的营养都补上。比如,如果前两
敢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勇挑重担、迎难而上的崇高品质,也是共产党员一心为民、造福一方的精神力量。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敢于担当是为人之要,是成事之基,展现了人格之美,蕴含着深刻的为人智慧和处事哲理。  担当彰显人格之美  人格之美,是人的性格、能力、品德之美。有的人,总是给人感觉“信得过”“靠得住”“有本事”。“信得过”是有诚信,“靠得住”是很忠诚,“有本事”是能力强,这些彰显的都是人格之美,
2012年6月8日,早晨7点30分,重庆三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精加工车间。  跟往常一样,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麦勇第一个出现在车间,正用一块抹布在车床上来回擦拭。  这是他每天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同其他车床相比,他的车床最锃亮,是车间里的“红旗机台”。  对此,他很自豪。  “每天看着干净的车床,听着机器转动的声音,内心特别踏实!”麦勇憨厚地笑着。  28年来,麦勇就是这样书写着他平凡的“车床人生
本期嘉宾:  郑晓艳 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校长  林亚南 平顶山市第八中学校长  许金星 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校长  孔冬青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校长  陈向荣 三门峡市实验幼儿园园长  主持人: 孙 俭(本刊编辑)  导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强和改进美育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指出,美育课不是艺术考级,而是对审美经验、审美感知、审美素养的教育。关于
区县党委书记作为一个地区的最高领导者,决策是其职责的重要内容。   依“法”决策,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才能实现规范的决策机制、制度与人民群众要求、意愿的真正统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的基层领导热衷于长官意志,不自觉地“以党代法”或“以政代法”,这是依“法”决策必须翻越的一道“坎”。   区县党委书记要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和党章意识,自觉按党章办事,把执政党的活动置于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切实推进
震后,救灾的大型起重吊装和道路抢修设备异常紧缺。  5月14日上午9点,作为第一支入川抢险的“重装部队”,重庆建工集团集结184名技术骨干,102台精良设备,向重灾区挺进。   在行进途中,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部队救援铺平道路、赢得时间。对于他们,抢险的过程也是重建的过程。   15日下午1点,重庆建工抢险突击队第一分队在安县雎水镇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到安县老城水厂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