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走班制是一种新出现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模式的主要方法是依据一个班内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人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进入其他班层进行流动性学习。学生上课方式出现的这一项明显变化也决定了相应的高中生评价制度应当作出转变。因此在本文中我将详细阐述走班制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评价制度如何确立。
关键词:走班制教学模式;高中生评价体系;高中生
一、实事求是地确立评价制度
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是学生的学习评价在具体施展环节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也是高中生评价制度确立的核心和基本点。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制度确立原则,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以便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建议。
我们以历史教学为例,历史课程的学习采用的是走班制教学模式,来自不同班级的、对历史学习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个课堂上接受历史知识教育,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等等方面就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加以约束和矫正,而评价体系在发挥效率的环节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实事求是。比如一名学生上课迟到早退、作业完成不积极但是善于人情世故和其他同学、老师的关系维持的很好,在对这名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很多人都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制约给予了证明学生好评。而这样的学生评价结果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不仅对那些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还会给证明学生造成错误性指示——课程学习的好坏没有关系,只要善于维护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就可以了。而这种错误思想的产生也会对这名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造成很大的干扰。因此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必须要尊重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班级之间的教师加强沟通交流
学生评价制度并不是仅仅通过一项或某几项指标就确定学生评价的最终结果,而是要通过多项指标综合考虑分析最终对着学生作出科学的评价。因此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的环节中,班级之间的教师应当加强沟通交流工作。
比如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第一位学生选择了历史与物理这两门课程,第二位学生选择的历史与化学这两门课程,而第三位同学选择的历史与政治这两门课程。由于学生所选课程具有差异,所以在建立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各个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比如第1位学生在上历史课时经常迟到早退,历史教师不可以去仅仅依据学生的这一现象就给予学生不好的评价。相反地,历史老师应当加强与物理老师之间的交流,询问这名学生在物理课上的学习情况。如果物理老师反馈的结果是这名学生在物理课上的表现非常积极,那么历史老师就要了解这名学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如果最终的原因是证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警告这名学生。如果最终的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老師的上课方式不够生动活泼,自己在课上听讲时的专注程度不够。那么作为历史教师也应当思考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可以仅仅凭借学生证一点不良行为就给予比较差的评价。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走班制教育模式下学生评价体系建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各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
三、提高学生自律意识
上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都是学生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会出现的,也是教师加强班级纪律建设树立良好学风必须要整治的问题之一。但是这种问题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暴露的更加明显。由于走班制的上课模式并不固定,一节课中有很多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同时上课,高中阶段的学生交流欲望非常旺盛,因此在面对身边的新同学时往往不由自主地在课上聊闲天。课堂纪律遭受破坏、课堂学习空气遭到污染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缩水,教师的教学效率降低。因此高中阶段的教师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建设学生评价体系的环节中必须做课堂纪律的建设。
比如教师可以把班级里的规定以及学生的评价标准张贴在教室内部,在上课之前首先向学生强调课堂纪律,并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将会直接影响自己的考核评价分数。而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要一直站在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讲课,而是要积极地在课堂内走动发现那些课堂自律意识不够高的学生并给予警告。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视若无睹,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这名学生的评价指标中详细记录该学生的不良行为。除了在课堂上积极走动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让那些注意力不够高的学生回答问题,从而提醒他们在上课期间要遵守课堂纪律,提高课堂专注力。
四、结语
走班制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一种创新,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但是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学生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也要密切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以及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都能有所学,有所思。
参考文献:
[1]周庆文.走班制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26):77-78.
[2]张静.“走班制”背景下的高中生道德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2019(17):151-152.
关键词:走班制教学模式;高中生评价体系;高中生
一、实事求是地确立评价制度
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是学生的学习评价在具体施展环节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也是高中生评价制度确立的核心和基本点。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制度确立原则,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以便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建议。
我们以历史教学为例,历史课程的学习采用的是走班制教学模式,来自不同班级的、对历史学习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个课堂上接受历史知识教育,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等等方面就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加以约束和矫正,而评价体系在发挥效率的环节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实事求是。比如一名学生上课迟到早退、作业完成不积极但是善于人情世故和其他同学、老师的关系维持的很好,在对这名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很多人都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制约给予了证明学生好评。而这样的学生评价结果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不仅对那些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还会给证明学生造成错误性指示——课程学习的好坏没有关系,只要善于维护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就可以了。而这种错误思想的产生也会对这名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造成很大的干扰。因此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必须要尊重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班级之间的教师加强沟通交流
学生评价制度并不是仅仅通过一项或某几项指标就确定学生评价的最终结果,而是要通过多项指标综合考虑分析最终对着学生作出科学的评价。因此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的环节中,班级之间的教师应当加强沟通交流工作。
比如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第一位学生选择了历史与物理这两门课程,第二位学生选择的历史与化学这两门课程,而第三位同学选择的历史与政治这两门课程。由于学生所选课程具有差异,所以在建立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各个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比如第1位学生在上历史课时经常迟到早退,历史教师不可以去仅仅依据学生的这一现象就给予学生不好的评价。相反地,历史老师应当加强与物理老师之间的交流,询问这名学生在物理课上的学习情况。如果物理老师反馈的结果是这名学生在物理课上的表现非常积极,那么历史老师就要了解这名学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如果最终的原因是证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警告这名学生。如果最终的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老師的上课方式不够生动活泼,自己在课上听讲时的专注程度不够。那么作为历史教师也应当思考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可以仅仅凭借学生证一点不良行为就给予比较差的评价。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走班制教育模式下学生评价体系建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各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
三、提高学生自律意识
上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都是学生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会出现的,也是教师加强班级纪律建设树立良好学风必须要整治的问题之一。但是这种问题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暴露的更加明显。由于走班制的上课模式并不固定,一节课中有很多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同时上课,高中阶段的学生交流欲望非常旺盛,因此在面对身边的新同学时往往不由自主地在课上聊闲天。课堂纪律遭受破坏、课堂学习空气遭到污染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缩水,教师的教学效率降低。因此高中阶段的教师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建设学生评价体系的环节中必须做课堂纪律的建设。
比如教师可以把班级里的规定以及学生的评价标准张贴在教室内部,在上课之前首先向学生强调课堂纪律,并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将会直接影响自己的考核评价分数。而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要一直站在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讲课,而是要积极地在课堂内走动发现那些课堂自律意识不够高的学生并给予警告。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视若无睹,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这名学生的评价指标中详细记录该学生的不良行为。除了在课堂上积极走动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让那些注意力不够高的学生回答问题,从而提醒他们在上课期间要遵守课堂纪律,提高课堂专注力。
四、结语
走班制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一种创新,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但是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学生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也要密切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以及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都能有所学,有所思。
参考文献:
[1]周庆文.走班制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26):77-78.
[2]张静.“走班制”背景下的高中生道德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2019(17):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