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后天的环境熏陶、学生独特的经历等多种因素促成的。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兴趣的动力,变“厌学”为“乐学”,化外在的“动机”为自学的“探求”。
[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发 教育教学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兴趣的强烈吸引下,从小就沉浸于某个知识领域,从而形成终生志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爱迪生从小就喜欢做各种小实验,甚至模仿母鸡蹲在鸡窝旁孵小鸡。这种强烈的兴趣,使爱迪生一生热衷于各种科学实验,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我国明代的大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很小就迷恋上医学,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开始埋头读书,白天帮助父亲给人治病,晚上又苦读到深夜,苦心钻研医学知识。成人后,兴趣成为志向,他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到原野山谷实地考察,写成了巨著《本草纲目》,为祖国的医学事业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当然,仅仅只有兴趣还不能产生爱迪生、李时珍这样的伟大人才。然而,兴趣确是一种求知的源泉,成功的推动力。这促使人们产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愿望,成为人才成长的起点。
一 利用“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好文章有个精彩的开头,才能吸引学生往下读。同样,一堂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往下听。实践证明,巧妙有趣的导人是语文课成功的前提。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借助富有情感的语言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反响,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同学们,大年夜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全家人在温暖舒适的房子里围坐在餐桌旁,品味着美味佳肴,享受着团聚的欢乐。可是,你们可曾想到,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有个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穿着一身破衣裳,手里举着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呼喊着卖火柴…”就这样,教师运用语言的感染力,把学生领进了课文所描绘的悲惨情景,为他们学习好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调剂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教学方法,这和吃饭差不多,这顿吃了辣椒炒肉,觉得美味可口,于是餐餐如此,天天照样,不要说挑食的孩子受不了,就是成人恐怕也难以下咽。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要精心设计,因材而异,要善于调剂学生的“胃口”。比如,我讲《草原》,先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再让学生自己将联想部分画成一幅画,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学生亲手做的画充满童趣,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在教童话、寓言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表演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评比表演优劣。这样全班学生都会进入角色,注意力十分集中。由于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多种器官参与了活动,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当、有益、适度的兴趣爱好,能开阔人的眼界,丰富人的知识,诱发人的活力,增近人的健康,它是克服困难的动力,是带动人们走出低谷并拓出新境的火车头。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有些活动,成人觉得无聊,而孩子却觉得其乐无穷。这时,就需要教师捕捉学生的兴趣点,爱护并引导,升华学生的兴趣,使其转化为学习兴趣。现在有许多学生爱玩电子游戏,家长、学校、老师屡禁不止,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又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为了使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我就先给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机的发展史,再给学生讲解电子游戏是为了娱乐由专业人员编辑设计出来的,作为学生不应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也可使用电子计算机编辑一些实用的程序,为祖国建设贡献一分力量。只有这样捕捉住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交流师生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果有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愉快气氛,学生才会想学、乐学,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用明亮的眼睛看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快,从而满怀信心地上好这节课。所以教师要善于表达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的情感,或是用信任的目光表示对他们的期待。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心里障碍,增强学习的信心,使课堂气氛和谐。
五 方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种思考过程,靠外部施加压力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积极思考才能实现。有了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去感知事物。有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会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增强,想象活跃,克服困难的意志坚定。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兴趣仅依靠教师是不能完成的,必须有效地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有时,利用星期天,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饱览家乡山河,名胜古迹,指导学生采集标本、集邮、种植花草树木等。还让家长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动物园、图书馆之类的地方,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家长在让孩子作功课时,可以先让孩子作成绩好的一科,比如数学好,就先作数学,要先作容易的再作难一点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予表扬,使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和家庭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还有很多方面,如教师和家长都给学生创造融洽的学习气氛。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首先让他们知道父母很喜欢看书,求知欲很强,并且不断地学习,就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导向。学生有了极大的兴趣,就会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求知,趣中求索。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求知的愉悦性,而且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发 教育教学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兴趣的强烈吸引下,从小就沉浸于某个知识领域,从而形成终生志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爱迪生从小就喜欢做各种小实验,甚至模仿母鸡蹲在鸡窝旁孵小鸡。这种强烈的兴趣,使爱迪生一生热衷于各种科学实验,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我国明代的大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很小就迷恋上医学,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开始埋头读书,白天帮助父亲给人治病,晚上又苦读到深夜,苦心钻研医学知识。成人后,兴趣成为志向,他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到原野山谷实地考察,写成了巨著《本草纲目》,为祖国的医学事业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当然,仅仅只有兴趣还不能产生爱迪生、李时珍这样的伟大人才。然而,兴趣确是一种求知的源泉,成功的推动力。这促使人们产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愿望,成为人才成长的起点。
一 利用“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好文章有个精彩的开头,才能吸引学生往下读。同样,一堂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往下听。实践证明,巧妙有趣的导人是语文课成功的前提。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借助富有情感的语言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反响,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同学们,大年夜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全家人在温暖舒适的房子里围坐在餐桌旁,品味着美味佳肴,享受着团聚的欢乐。可是,你们可曾想到,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有个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穿着一身破衣裳,手里举着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呼喊着卖火柴…”就这样,教师运用语言的感染力,把学生领进了课文所描绘的悲惨情景,为他们学习好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调剂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讲究教学方法,这和吃饭差不多,这顿吃了辣椒炒肉,觉得美味可口,于是餐餐如此,天天照样,不要说挑食的孩子受不了,就是成人恐怕也难以下咽。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要精心设计,因材而异,要善于调剂学生的“胃口”。比如,我讲《草原》,先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再让学生自己将联想部分画成一幅画,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学生亲手做的画充满童趣,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在教童话、寓言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表演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评比表演优劣。这样全班学生都会进入角色,注意力十分集中。由于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多种器官参与了活动,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当、有益、适度的兴趣爱好,能开阔人的眼界,丰富人的知识,诱发人的活力,增近人的健康,它是克服困难的动力,是带动人们走出低谷并拓出新境的火车头。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有些活动,成人觉得无聊,而孩子却觉得其乐无穷。这时,就需要教师捕捉学生的兴趣点,爱护并引导,升华学生的兴趣,使其转化为学习兴趣。现在有许多学生爱玩电子游戏,家长、学校、老师屡禁不止,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又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为了使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我就先给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机的发展史,再给学生讲解电子游戏是为了娱乐由专业人员编辑设计出来的,作为学生不应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也可使用电子计算机编辑一些实用的程序,为祖国建设贡献一分力量。只有这样捕捉住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交流师生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果有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愉快气氛,学生才会想学、乐学,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用明亮的眼睛看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快,从而满怀信心地上好这节课。所以教师要善于表达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的情感,或是用信任的目光表示对他们的期待。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心里障碍,增强学习的信心,使课堂气氛和谐。
五 方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种思考过程,靠外部施加压力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积极思考才能实现。有了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去感知事物。有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会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增强,想象活跃,克服困难的意志坚定。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兴趣仅依靠教师是不能完成的,必须有效地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有时,利用星期天,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饱览家乡山河,名胜古迹,指导学生采集标本、集邮、种植花草树木等。还让家长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动物园、图书馆之类的地方,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家长在让孩子作功课时,可以先让孩子作成绩好的一科,比如数学好,就先作数学,要先作容易的再作难一点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予表扬,使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和家庭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还有很多方面,如教师和家长都给学生创造融洽的学习气氛。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首先让他们知道父母很喜欢看书,求知欲很强,并且不断地学习,就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导向。学生有了极大的兴趣,就会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求知,趣中求索。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求知的愉悦性,而且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