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外阅读校本内容的选编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353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阅读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但是学生课外阅读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缺乏针对性的组织与指导,甚至有的学生课外阅读被大量的快餐文化取代,学生出现了阅读危机。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只拘泥于课堂有限的语文知识的传授,对与课外阅读的指导无从入手,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都疏于研究探讨。
  所以我们在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全体学生,开发出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较强的课外阅读的校本课程,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与各位同仁交流与共享。
  一、立足国学,瞄准经典,养心育魂——国学经典课外阅读读本
  课外阅读读本首先要面向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中华民族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精神的起源,因此沉淀了几千年的国学经典是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宝库。国学经典既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扎实的文言功底,引领学生领略传统经典的魅力。因此课题组首先定位于开发系列性的国学读本。那些国学经典内容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哪种形式的选编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组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究。不同年级国学经典读本内容选择和阅读形式如下:
  初一年级学生由于尚无文言功底,在实验班,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诵读《蒙学十篇》,精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神童诗》《小儿语》《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等精典句段开展每日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篇目精选出来,开展了蒙学诵读展示。课题组成员将学生喜读乐读的篇目进行汇总,形成《蒙学精编》。
  初二年級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选读“四书”“五经”,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篇目精选出来,课题组成员进行汇总形成《四书精选》《五经精选》的编选工作。
  初三年级全体课题组教师推荐学生通读或精度《菜根谭》《古文观止》《道德经》《孙子兵法》《曾国藩家书》《史记》《资治通鉴》中自己感兴趣的一本,并结合百家讲坛等名家的讲座加深理解,重在读有所得,能简单地进行批注,形成读书笔记。将国学经典的课外阅读由诵读到精读再到深读,探究出适合学生阅读心理的课外阅读内容。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探究哪些经典名句适合初中学生易诵读,探讨怎样的课外阅读方式既能学生培养良好扎实的文言功底,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这就要求课题组教师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将经典与趣味融合在一起使得经典阅读丰富多彩。
  二、面向生活,关注报刊,慧眼观天下——报刊精选课外阅读读本
  走进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抓住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这是极好的课外阅读契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多彩的报刊无疑是最鲜活的课外阅读的课程资源,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因此,我们开展了如下探索。
  老师组织学生,学生自主合订《人民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燕赵都市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等报刊,学生坚持每天读报进行新闻综述整理、优秀文章简报整理。教师研究哪些报刊内容适合作为初中校本课程内容,怎样利用该课型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探究学生如何吸收鲜活的、时代感强的报道精髓,探究怎样借助读报课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考力、表达力及创新思维。
  通过一学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跟踪报道非常感兴趣,学生争当新闻播报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力。学生的剪报做得异彩纷呈,尤其是对各大报纸的新闻评论非常感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将近三年的典型评论进行了精选。
  三、走进现当代名家名篇——现当代名家散文精选课外读本
  中国现当代名家名篇反映的生活和时代背景比较容意理解,初中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更容易完成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从而实现精神上的引领。因此教师分年级开展了现当代经典名篇课外阅读读本开发的研究。
  初一年级,课外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刘墉《萤窗小语》、毕淑敏《我很重要》等作品,学生以朗诵的形式展示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实现与名家的心灵对话。
  在初二年级,组织学生推荐、自主阅读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余秋雨《文化苦旅》、史铁生《我与地坛》、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龙应台《目送》等当代散文精品,组织学生做好点评,并就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全班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实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发现学生喜欢阅读的作品,实现课外阅读校本资源的开发。
  在初三年级,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名人传记,政经文商艺均可作为选择范围,教师不做推荐,重在观察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与名人对话,与伟人握手。课题组教师通过调研,组织学生完成了名人传记推荐篇目。
  当然,课外阅读资源无比丰富,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如何开发出具有科学性、时效性、系列性的课外阅读读本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不断探索。
其他文献
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群文阅读教学素养的研究》为四川省教科所普教科研资助金重点课题《四川省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的第二批子课题,2015年12月立项,近期准备结题。课题单位为四川省德阳中学、何茂琼名师工作室,课题负责人何茂琼,主要研究人员有尹华冬、曹韩军、牟桂芬、乔峰等。本文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将多文本用导引的方式让学生宽泛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出:高中语文要“注意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就是学好语文的支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是教好语文的支点。就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开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应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
语文探究式学习是指從该学科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探讨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践、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性。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打破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根据《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变革学习方式,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的指导意见,采用了“产生式”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教什么、学什么,不再由教师设定,而是由学生自主进行多样选择,使学习的权利真正回到学生手中。  “产生式”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学生想要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创新思维,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试图寻找到有效的教学措施,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传统,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教师仍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不允许学生质疑教师教学的权威性,使学生在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受到限制,
写作是人们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自然作文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旧难以突破学生怕作文的瓶颈,即使我们语文老师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地加以引导,学生们在具体作文时还是难以下笔,或者下笔千言,却不知所云。为此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要攻克这一难题,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突破。  一、努力创设情境。打开学生语言之窗  没有一定的情境,想要写好作文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