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中国首次城市儿童家庭美育环境大型调查”活动结果揭晓
你给孩子的美育环境如何?孩子第一次画画时多大?第一个说出的颜色是什么?平均一年去几次美术馆?……截至2007年10月25日,参与“2007年中国首次城市儿童家庭美育环境大型调查”活动调查的家庭已有6213个。我们随机抽出其中1047个家庭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同时采访了几个营造出优良美育环境的家庭,请此次调查活动的总策划胡晓佩老师对结果进行了点评。
参与调查的父母
在这1047个家庭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父母占76.79%,其中本科学历的父母占到总数的47.9%。整体来说,参与调查的父母所受教育的程度是相对比较高的。
97%的家庭:我们希望改变
这次调查分为儿童部分和家长部分,涉及美育环境的各个方面。两个调查结果非常一致,以家长部分为例:
分数 比例
20分以下 1.62%
20~35分 47.3%
35~50分 48.7%
50分以上 2.38%
抽样数据表明,只有将近3%(50分以上)的家庭能够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但情况也并非那么悲观,其余97%(50分以下)的家庭,已经开始意识到美育是提升儿童教育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不可被忽略。
只是,这些家庭对艺术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提高。比如:父母没有意识到带领孩子走进艺术馆比带孩子去游乐园更有意义;或者是,不敢带孩子去美术馆,因为“自己看不懂,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交流”。
我家的美育细节
下面这 3 组家庭,在这次调查中均得到令人钦佩的好分数。在真实生活中,他们是如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美育环境的?也许我们可以透过一些有意思的细节来一探究竟。
1.小虫子的家庭
小虫子,女孩,5岁口述:爸爸王晓炜
“大材小用”的印刷厂色卡
有些书上说,2 岁左右儿童将进入对色彩敏感的阶段。这个说法到底科不科学,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小虫子在快2岁的时候,确实开始对色彩感兴趣了。既然如此,我开始有意地帮她制造一些与色彩邂逅的机会。其中就包括,从亲戚那里要来一本印刷厂用的专业色卡给她看。女儿很配合地把这本色卡纳入“最喜欢的玩具”之列,经常拿起来检验家里的家具、妈妈的衣服,甚至爸爸的眼睛“用”了她的哪一种颜色。
越来越忙的“博物馆通票”
真该好好感谢一下设计“博物馆通票”的人,这本不起眼的小册子让我们发现,原来身边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地方。小虫子虽然年龄不大,但也是博物馆的常客了,有时候和她谈论一些作品,经常能受到启发,这让我很骄傲。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展览她都一样喜欢。高迪的建筑展在她的要求下我们一共去了3次,但是有一次去看俄罗斯的画展,她却明显地提不起精神。每个孩子的兴趣倾向不同,开始时需要细心一点,慢慢地,就会找出兴趣所在。
点评:这位父亲也许并没有专业的艺术背景,但是他却知道:在孩子成长的各个时期,对艺术的兴趣点在哪里,而能力又大概发展到了什么阶段。这就是为什么他总能给孩子创设最适合的“发现美”的机会。

2. 动动的家庭
动动,男孩,5岁
口述:妈妈陈越南
在大自然里度过的周末
动动的双休日,除非特殊情况,通常有一天我们会安排在大自然里。或是我们一家,或是约几个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到近郊的山里、水边玩个痛快。呼吸着格外清爽的山风,闻着格外迷人的花香。我想,在动动的童年记忆,总会有一个地方记录着大自然带来的美的感受。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和喀纳斯湖的湖水
2岁半的动动出发了,第一次远行,是和我去了青岛。到现在2年多过去了,我们去过不少地方,杭州、庐山、新疆、香港……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动动光脚踩在柔软细腻的沙地上,快乐地奔跑着;一个是喀纳斯湖,动动看到湖水时,激动地说,妈妈,你看,水里有好几种蓝,真漂亮…
点评:美育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妈妈选择了把亲近大自然列入生活日程里。在大自然中,美会通过听觉、视觉等等一切感官,抵达小小的心灵深处。
3. 小鱼儿的家庭
小鱼儿,男孩,5岁半
口述:妈妈刘京闽
越读越美的图画书
小鱼儿看过很多图画书,除了自己买,我们还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看。图画书的文字美,图画更美。也许对于孩子图画更有吸引力,这些图画总是灵动的,充满了想象。看完一本,我们会一起回忆。这时候你会发现,他总会把自己的想象加在里边。这样的回忆有些错版,但却独特而珍贵。
不起眼儿的特殊材料
巧克力的盒子、几根羽毛、一块破布、各种树枝、泥巴……经常被我视若珍宝,放在小鱼儿可以看到的地方。橡皮泥也准备了,但我把模子扔掉了,好让他自由地发挥。于是,小鱼儿在高兴的时候,会拿着盒子建个高楼,用泥巴捏一个笑脸……这个时候,我的身份是欣赏者,当然,在需要的时候,也会给他帮助。
点评:艺术并不是高高地站在生活的那一端。你看,在这个家里,书里有可贵的想象力,泥里有不羁的心灵表达,这都是滋养孩子一生的宝贵的“童年经验”。
促进家庭美育环境的专家建议
怎样保持、进取、不断创造新的条件来丰富家庭的美育生活?胡老师给出了具体建议。
● 开阔自己的视野,多看、多读、多了解和艺术相关的知识。
● 一起发现大千世界处处所在的美。让孩子有时间和空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鼓励他通过图画表达出来。
● 鼓励孩子进行各种艺术尝试,探索不同材料或乐器的效果。
● 让孩子参与家庭环境的创造。可以从一起挑选餐布、窗帘或者插配鲜花开始。
● 努力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热爱艺术,并且愿意与你共同分享。欣赏各种风格的作品,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和孩子分享你的感受。
● 除了欣赏,你也可以尝试着自己创作。拿起画笔,把自己当下的感受,或是记忆深处的感动画下来;把曾经演奏过的乐器拿出来继续弹奏,或者和孩子一起合作一曲。
● 有意识地让艺术活动慢慢地成为家庭生活的一个部分。比如,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创作、欣赏活动,同唱一首歌,同看一幅画,同做一个手工,发表各自的感想,体会艺术与家庭结合之后的快乐。
● 找到社区、艺术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为孩子安排的表演或展览活动,鼓励孩子参加。
● 给孩子创设欣赏的机会。如果你现在开始留心报纸、广播、学校、社区或私人的音乐、美术、戏剧工作室,会发现你所在的城市有比你想象得多的音乐会、画展、戏曲表演。这种现场的经历、感受,会给孩子留下难忘的印象。
编辑/申艳(shenyan@bphg.com.cn)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