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讲究实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la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该怎么对学生的阅读思考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真正习得阅读的能力呢?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二、注重自主阅读,引导思考批注。 三、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四、发挥评价功能 ,引领实效阅读。通过巧设思维情境,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就大大满足了个性学习的需要,久而久之,一定会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总之,要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富于个性化,必须彻底破除公式化、标准化、概念化的固定模式,走自主实效阅读的道路。
  关键词:阅读教学 讲究实效 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注重自主阅读 引导思考批注 进行序列训练 发挥评价功能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近几年,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探索了阅读方法指导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该怎么对学生的阅读思考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真正习得阅读的能力呢?我想,我们可以尝试这么做——努力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 ,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二、注重自主阅读,引导思考批注
  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教学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的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文字加以标记。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课堂上进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性。这样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就大大满足了个性学习的需要,久而久之,一定会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
  三、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具体的阅读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
  四、发挥评价功能,引领实效阅读
  现在的课堂,评价泛泛,我们作为引导者要把握好以下几点:①倾听。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理清他们的思路,了解思维的进程,揣摩他们的困难。②及时。每个学生发言之后,我们都应该给予评价,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总之要予以回应。③准确。学生发言之后,是否正确,完整与否,具体、深入程度等,我们都要予以准确的评价,以便引导其它学生继续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对话等。老师的含糊其辞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影响对话的顺利进行。④激励。我们要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对话热情,多关注学习行为,少评价结果。对于各级参与、大胆探索的行为要给与热情地赞扬。对于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见解要由衷地赏识。对于错误的说法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引导学生再读书,给学生留有余地,为他再次参加对话创造机会。⑤捕捉。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加以完善和提升,使对话步入新的境界。⑥延时。当有些问题,受思维定势影响,学生未能一次理解到位,教师可采用延时评价,引导学生向着更深层次去探讨。激发学生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
  课堂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不同的生命的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过程的空间。因此,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富于个性化,必须彻底破除公式化、标准化、概念化的固定模式,走自主实效阅读的道路。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能力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方法,不断进步。同时,在实践中,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实现大语文教学观。  关键词:语文实践 提高能力 科学创新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句话强调了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其内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直接与文章对话,掌握运用语文
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不仅表达要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力求形象、妥贴鲜明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语言的美感。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讨论下列三个问题:选用什么样的语言素材,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体,要探讨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就
期刊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教学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优化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创设良好的
期刊
优化,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为推动其它人文学科的课改提供示范。  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几点:(1)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2)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  由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3个方面的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 朗读 教学  一、朗读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摘要: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识字方法的探索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讨论课堂内外识字方法。如形声识字法,查字典识字法,课外实践识字法等。真正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养成乐于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关键词:识字方法 主动识字 趣味识字 形声识字法 编故事识字法 多媒体识字法 课堂内识字 课外识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于一体的
“语文课真难上,讲多了说你是满堂灌,跟不上潮流,讲少了说你讲不到位。”“想按照原来的模式上太传统,想上点新意不知从何入手?”在教研活动上,老师们牢骚满腹,他们的话语引起了我的深思。在新课改实施了将近十年的今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成熟了许多,也有了不少困惑,如何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有效地和新课程理念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效,让学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