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远行

来源 :同学少年·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12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未动,心已远。
   去远方吧!这仿佛一声来自远方的呼唤,轻轻拨动你的心弦;又似一句来自灵魂的催促,柔柔牵引你渴望远方的目光。可红尘的纷繁如同十丈软丝,轻易缚住你的身,阻隔着远方的梦。
  那又如何,总有一种方式,让我们远行。
   困住一个人的方式,可能是残疾或病痛。史铁生困于轮椅之中,尼克.胡哲自出生便没有四肢,他们都遭受了上帝的捉弄,承受着超过常人百倍的痛苦。可身体又怎能禁锢一个人渴望远行的心?就这样,尼克开启了他“不设限的人生”,史铁生也在文学上找到了精神升华之路。记得史铁生曾托人给他的偶像——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送去一本自己写的书,刘易斯回赠他一双跑鞋。后来刘易斯来到中国,第一件事就是拜访史铁生。史铁生笑着对他说:“你送给我的鞋我也穿不了啊。”刘易斯则回道:“你送给我的书我也读不懂啊。”如果缺陷即意味着不完美,那么哪一个人不是被缺陷束缚着?我们要像史铁生一样,即使身体被禁锢,也要寻找一种方式,让灵魂远行。
   正如那棵飞不动、走不得的树,一粒种子,能让它的心到达远方。
   铜墙铁壁,无法囚禁一颗渴望远行的心。苏联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被囚于监狱中时,仍孜孜不倦地研究,设计出一种中型轰炸机,完成了重要的国防工作。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身在狱中,从未放弃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甚至对看守他的狱卒进行反种族歧视的演讲。二十七年的黑暗岁月结束了,在他出狱那天,黑人也迎来了真正的光明。
  远行,不拘形式,只要心向着远方。
   我身处之地,青灯叠影,绿水环绕,仿佛与喧嚣隔离,俨然一个世外桃源。可这无疑也是一种禁锢。远方的繁华、绚烂,像是一个耀眼的梦。可又有多少人,可以任性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听,考场上纸笔相磨的沙沙声;你看,每个人眼中镇静又严谨的目光。是啊,我们正在用这种方式,让我们走出这座小城,走向美好的远方。
   如果繁华迷了你的眼,俗世囚禁了你的身,那么换一种方式远行,让心灵自由飞翔。
   流水潺潺,风声缓缓,梦想的宫殿巍峨屹立在远方。
   去吧,去吧,它们就在远方,等你到来。
  整体评价
   文章语言优美、内容生动、诗意盎然、形散而神聚。文章以“换一种方式远行”为题,论述了真正的远行不拘形式,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是最重要的。文章先列举了史铁生、尼克.胡哲、图波列夫、曼德拉等人的事例,后联系自身,提出“无论身在何方,都要为了心中的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的观点,内容充实,主题深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王    勇 评价)
其他文献
本文研讨了铜梁巴中走班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过程,涉及“走班教学模式”课题的提出和界定及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大致状况.从管理、评价、保障角度谈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也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创新、发展、整合群众文化是人类生存的社会现象。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具有广泛性、普及性,又拥有开放、开阔的胸怀,越来越显示它的社会价值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生产力的提高,群
曾泡过一杯浓茶,静坐在树下,望着眼前的一片绿色,生命的气息就这样悄然钻进我的大脑。竖起的草、挺拔的树将生命的坚持演绎得淋漓。从种子到嫩芽到茎叶再到大树参天,就在那一步步的向上中将生命的光彩绽放,不疾不缓,坚持自己的节奏,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成长?就是那样一步步成长,谁又能说这不是生命的动力?就这样记录在我的日记中,时不时回顾。  而此刻,我坐在这样的考场里,抬起笔,自信地将一个个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又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引领下,我们把“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为重中之重,探索运用“自主、互助”卓越课堂教学模式,从“新课导航─自主学习─
实施双语卓越课堂,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创设了英语环境,营造了英语氛围,开发了课程资源,建立了师生学习共同体,
丁玲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她是一位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沐浴着五四个性主义光芒的女作家,她一直致力于女性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解放。五四解放思潮带给了女性使用文字来表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卓越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力度、深度、宽度和厚度,大大延伸学生思维的触
本刊讯:由北京广播电视大学、香港高等院校持续教育联盟、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2011国际终身教育论坛”,于2011年10月18-19日在北京
本论文探讨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改变课堂教学中低效耗能、浮躁短视的现状,构建起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
本文探讨了农村学校在面临留守学生问题的情况下如何实施“三四五”卓越课堂,提高广大留守学生质量的研究过程.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