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五大误区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许多企业都在认真落实“质量振兴纲要”,注重以产品质量管理为争创名牌的基础,并且在改进和强化质量管理上花了不少投入,作出了很大努力,有许多企业也因此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中虽也抓了质量管理,但往往存在抓不全、抓不严、抓的标准低、抓的效果差的问题,使企业的质量管理走入误区。
  综合起来看,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五重五轻”:
  重扬名投入,轻装备更新。眼下有不少企业广告宣传意识很强,甚至往往不惜投入重金,在报纸上刊登整版的产品宣传广告,在电视台、电台黄金时段反复播出这些经浓妆艳抹层层包装的广告,以期提高产品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扩大产品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但是,对于企业技术改造、尤其是事关产品质量的机械装备和工作母机却舍不得更新,更舍不得花重金搞升级改造。如此轻本重标的作法,最后导致了产品质量不高,甚至被市场冷落,在竞争中失利。
  重企业标准,轻用户标准。产品标准是产品质量的量化规范。抓质量管理应从标准化的订立和落实上着手。在标准订立中,多年来企业界一直有着两种说法,即是以企业标准为主导,或以用户标准为主导。主张以企业标准为主导的企业认为,用户标准各异,以用户标准规范产品难度很大,所以,这些企业理所当然地倾向于以企业标准为主导。其实,产品生产出来是卖给用户的,只有产品推向市场后,得到用户的选择和接纳,才能变为商品。因此,企业标准虽然对消费有引导作用,但企业标准的确定,又必须建立在对用户标准的筛选并择优吸收的基础上,用户的要求更应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重企业标准而轻用户标准,就会脱离消费对象,形成无的放矢,吃苦头的最终还是企业自己。一些名牌厂家生产的产品有时并不好卖,原因多出于此。
  重质量稳定,轻质量创新。产品质量的稳定是名牌的特色,在名牌打出以后,作为依托的先进质量标准是要相对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质量就不要升级创新,即使是名牌,如果不抓质量创新,在众多以己为目标的竞争对手攻击面前,也会失牌子丢市场。一些名牌产品,过去名声很响,有的是叫响全国几十年的老名牌,但正因为不抓产品质量创新,未能从单一标准向多元标准渐次推进,所以在质量竞争中打了败仗,最后销声匿迹被消费者遗忘。这一教训过去有,而现在还在不断发生。
  重产品质量,轻宣传质量。产品质优,只是具备了创名牌的物质基础,但任何名牌不是这奖那奖的权威认证机构所确定的,倘若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是无法扬名天下的。现在,有些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却不重视广告的宣传质量,未能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广告宣传的办法,怎能使自己的产品优点闻名遐迩?有的名牌产品企业,虽搞了广告宣传,但只把它作为简单的产品介绍,还是不能打出名牌的名声。可见,“好酒也要勤吆唤”,只要是并非不顾自身经济实力,必要的广告宣传委实轻视不得。
  重商品质量,轻服务质量。有的名牌产品生产厂家,认为自己的商品绝对可靠,所以对售后服务不重视,或认为产品反正供不应求,服务质量差一些也不会影响销售。少数企业甚至把销出去的产品当作“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再也不闻不问。殊不知,即使产品质量再好,但用户在购回后也需要使用方法的指导,而且任何产品,尤其是高档高价耐用消费品,都需要及时保养和维修,如果对服务质量弃之不问,认为那样做会增加费用和麻烦,结果只能是销出一份货,断了一条路。
  有鉴于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这些误区,企业必须改变偏颇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正确的质量管理措施。首先,应坚持标本兼治,在坚持广告宣传质量的同时,促使产品质量不断升级。要采用国家甚至国际产品标准,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创出超国际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名牌的叫响打好物质基础。其次,要注意“取悦”用户,按照引导消费的要求确定产品标准,主动征得消费者对产品美学和实用性方面的要求,把众多消费要求结合起来,加以选优,定出源于用户标准又高于用户标准、能够引导消费新潮流的产品标准来。再次,注重不断创新,通过产品标准的更新、换代和多元配套,优化质量基础。第四,争取有较高资质等级的质量认证机构的产品质量认证,借助权威评价打出产品质优的名声,进入名牌的地位。第五,强化售后服务,使优质产品名扬四海,塑造企业优质商品、优质服务的形象,以此引来更多客户。
  (责任编辑:李万全)
其他文献
当我反复观赏由中国第六届山水画展评委会副主任、洛阳市国画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美术家韦选毅为北京天安门城楼创作的山水画巨幅新作《浩气正清华》时,便进入了一种浩然正气的诗意化审美情感抒发的领略之中。  在浏览这幅235×620cm 鸿篇巨制《浩气正清华》山水画卷时,宛如与画家一道走进大山深处,无数绿色植被覆盖下的大山,就像一座座自然的巨大屏风耸立在眼前。在春夏时,满眼群山绿树成荫的青翠植被,呈现出一种锦
期刊
这天,我接到在北京专业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肖文斌寄来的画册。迫不及待地赏阅后,顿觉一幅幅饱含画家深情创作的中国画笔情墨趣扑面而来,宛如一阵清风送爽的韵味,令人感到愉悦。  肖文斌,1960年出生于湖南郴州。军旅画家,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丰台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书画师,空军某部研究室副主任。1978年入伍,从部队最基层办黑板报、宣传栏等各项宣传活动做起,在工作之余,常埋头于书画
期刊
初冬的南宁,阳光明媚,温暖如春。  11月14日至17日,《中外企业文化2008南宁峰会》在风景秀丽的西园酒店隆重召开。这次峰会是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举办的。会议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为主题,围绕“文化融合·企业跨文化沟通与借鉴”、“文化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新境界”、“文化个性·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理论聚焦·企业文化重要观点阐述”等
期刊
文化评估为企业提供了绩效之外的以另一种视角来认识管理状态的方法,在强调绩效结果的同时将员工的心理体验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一个新的中心,而这正是倡导人本意识与效率追求并重的具体体现。    文化工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系统工程。安徽公司同中国移动其他兄弟公司一样,在企业成长变革过程中,面对电信重组、3G时代来临和全业务竞争的格局,不断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  我们为什么成功?是什么因素保证了我们
期刊
中央儲备粮管理总公司担负着管理全国国有粮储备三分之二的重任,且线长点多,人员分散,假如没有企业文化去凝聚人心、团结力量,那就不能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四川大地震危难时期中储粮就确保了每人每天一斤粮,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誉。    2009年1月中旬正直数九隆冬、冰天雪地时节,我们来到了东北“储备粮库”采访。  有人问,中储粮管理的直属库300多家遍布全国各地,为啥放弃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的江南而
期刊
企业文化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兼并和渗透,而是文化的提升和再造,文化间的共生、共创与共荣则成为企业文化融合的必然取向。    共生:企业文化融合的契合点  要实现两个或多个企业文化的融合,必然要求在它们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使不同的企业文化能够通融与共生,不至于因企业文化之间的异质排斥而分裂。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只注重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而忽视更重要的企业文化融合,更多地从盘活资产、调查产品结构、债
期刊
超高压输电公司(以下简称超高压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按专业设置的分公司,主要负责管理、运营、维护和建设南方电网跨省区骨干网架和重要联络线,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近年来,超高压公司面对国内独一无二的、结构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驾驭难度大、联系最紧密的现代化大电网,面对历史上最大的电力缺口,面对电网跨越式发展的压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南网方略统揽全局,上下同欲、迎难而上,从
期刊
医学上有个概念叫“溶血反应”,指的是输血者与被输血者的血型不匹配,就会产生排异现象,其后果甚至会导致被输血者死亡。  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与人体的输血,虽一个属于经济管理范畴,一个属于医学范畴,但道理却是相通的。并购重组企业的文化基因如果大相径庭,难免发生激烈的排异反应,必然导致并购重组的失败!    时代华纳:“超级联姻”悲剧终结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一。  美国在线宣布以1?810
期刊
2008年,是共和国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多事多难,大喜大悲。上半年,正当我们以喜悦的心情迎接北京奥运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时,南方冰灾、藏独事件、汶川大地震、物价上涨等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不期而遇,下半年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奶业危机、全球金融危机、股市暴跌等天灾人祸。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央企
期刊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0九所创建于1958年,经过近5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军民结合、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综合型研究所。 建所以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二0九所在文化建设上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先后被授予成都市、四川省和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在科研生产上实现了产品研制扩展到陆海空等多兵种的历史性跨越,近10年来,经济效益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为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