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2015年12月,我在上海接触到微课程教学法时,便敏锐地意识到,微课程教学法是真正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学方法。之后我便开始学习有关理论并付诸教学实践。
依据微课程教学法,教师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时,要善于将教学重点、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并通过问题引导和微視频支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制定的学习目标。
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再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问题。问题与题目是有联系的,问题本身可以表现为题目的一种。但是,问题和一般性题目又有很大差别,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让他们在自主的思考活动中体验成就感,从而完成由机械记忆模仿到“发现学习,发展智慧”的蜕变。
微课程教学法给传统教师带来的最大冲击是题目被问题取代。这给已经习惯于“题海战”的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在实践中体会到,理性地认清题目和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发现“题海战术”对实施微课程教学法所造成的困难,以及研究怎样实现“以题带点”向“问题导向”的转变、怎样设计有效的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等问题,对成功实施翻转课堂是非常有意义的。
题目与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看清学习要解决的问题,从而纲举目张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之所以采用问题导向策略,是因为问题具有促进学习的四大优势:首先,问题带有启发性,能够引发思考。其次,问题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可操作性,在面对指向精准的问题时,几乎没有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再次,问题一般反映概念、原理、方法,解决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已经理解问题所包含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也就掌握了破解的方法,能够“明理通达”应对几乎所有题目。最后,问题引导的自主学习,能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激发持续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有助于学困生重拾信心和尊严。
题目的主要功能是供考试、检测使用。它往往反映知识的某一个点、面,使学生不容易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填充题,往往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虚假认识。而且题目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想方设法套用以前的经验,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无法通过解决问题得到创新的意识。有时候,对于通过题目训练过的知识点,学生能理解,而没有训练过的,学生就不懂了,这样导致学生不能举一反三,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但是,题目具有重评价、可量化、测量效果明显等特点,用于学习效果的检测比较方便。因此,它可以作为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或课堂学习方式创新中有关“课始检测”的手段,其范围与难度可与“自主学习任务单 微视频”相当。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为进入难度渐次提升的后续学习打好心理基础,顺便查缺补漏。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进阶”,与“检测”的差别仅仅在于,它以让学生尽到最大努力后能够摘到学习“果实”为设计意图。因此,题目在“进阶”中运用时需要以“最近发展区”为原则。
“题海战”是“问题设计”的最大障碍
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是一个常量,无法让每一位学生以足够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方法、步骤去自主学习,因此,在单位课时教学内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常见现象。而解决的办法仅仅是不断地做题,期待“以题带点”弥补知识漏洞。
实际上,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概念、原理和方法,做题也只是死记硬背,一有变化还是迷迷糊糊,又要通过各种变式继续“补漏”。于是,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们抱怨:“这道题我已经讲过N遍了,你怎么还不会?”不得已,“题海战”“满堂灌”继续,形成恶性循环,这在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的同时,也让教师心力憔悴。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进行“题海战”“满堂灌”呢?因为不断做题,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知识漏洞,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习题所创设的情境,提高他们做题的准确度,从而影响其学习成绩。久而久之,“刷题”成为“提高成绩”的习惯性手段,然而其结果是,学生的思维水平下降,他们只能成为做题的熟练工,不能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教师的思维水平也在下降,表现在有的教师竟然给不出问题,这构成实施“问题导向”“智慧点化”的最大障碍。
另外,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微课程教学法的精妙之处,往往不敢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法也一度遭到学生、家长的反对。在他们看来,“问题导向”好像不针对考题,会使学生想多想偏,不能夯实基础知识;如果学生不做题就无法落实考点,就不能量化、评价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想法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实施微课程教学法的过程中,改变师生固有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很难,但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把题目转变为问题是突破传统、成功“翻转”的关键
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使学生和家长能够认同“问题导向”的重要性,是高中实施微课程教学法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采取了三种措施来帮助他们转变观念,逐步突破传统,走进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只有认同才乐于去尝试和改变
在“DNA的复制”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同时下发这节课的任务单和导学案(如上页图1、图2),以及与任务单相配套的微视频,让他们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课前学习。
通过对比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导学案,再结合检测结果对照,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在“任务单”问题的引导下,借助微视频的帮助,大家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课前学习目标,且效果显著,由此对自主学习任务单产生信任。学生排除顾虑后,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探究中,而不是再期待做题,做题……
依据微课程教学法,教师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时,要善于将教学重点、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并通过问题引导和微視频支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制定的学习目标。
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再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问题。问题与题目是有联系的,问题本身可以表现为题目的一种。但是,问题和一般性题目又有很大差别,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让他们在自主的思考活动中体验成就感,从而完成由机械记忆模仿到“发现学习,发展智慧”的蜕变。
微课程教学法给传统教师带来的最大冲击是题目被问题取代。这给已经习惯于“题海战”的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在实践中体会到,理性地认清题目和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发现“题海战术”对实施微课程教学法所造成的困难,以及研究怎样实现“以题带点”向“问题导向”的转变、怎样设计有效的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等问题,对成功实施翻转课堂是非常有意义的。
题目与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看清学习要解决的问题,从而纲举目张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之所以采用问题导向策略,是因为问题具有促进学习的四大优势:首先,问题带有启发性,能够引发思考。其次,问题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可操作性,在面对指向精准的问题时,几乎没有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再次,问题一般反映概念、原理、方法,解决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已经理解问题所包含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也就掌握了破解的方法,能够“明理通达”应对几乎所有题目。最后,问题引导的自主学习,能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激发持续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有助于学困生重拾信心和尊严。
题目的主要功能是供考试、检测使用。它往往反映知识的某一个点、面,使学生不容易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填充题,往往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虚假认识。而且题目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想方设法套用以前的经验,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无法通过解决问题得到创新的意识。有时候,对于通过题目训练过的知识点,学生能理解,而没有训练过的,学生就不懂了,这样导致学生不能举一反三,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但是,题目具有重评价、可量化、测量效果明显等特点,用于学习效果的检测比较方便。因此,它可以作为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或课堂学习方式创新中有关“课始检测”的手段,其范围与难度可与“自主学习任务单 微视频”相当。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为进入难度渐次提升的后续学习打好心理基础,顺便查缺补漏。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进阶”,与“检测”的差别仅仅在于,它以让学生尽到最大努力后能够摘到学习“果实”为设计意图。因此,题目在“进阶”中运用时需要以“最近发展区”为原则。
“题海战”是“问题设计”的最大障碍
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是一个常量,无法让每一位学生以足够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方法、步骤去自主学习,因此,在单位课时教学内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常见现象。而解决的办法仅仅是不断地做题,期待“以题带点”弥补知识漏洞。
实际上,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概念、原理和方法,做题也只是死记硬背,一有变化还是迷迷糊糊,又要通过各种变式继续“补漏”。于是,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们抱怨:“这道题我已经讲过N遍了,你怎么还不会?”不得已,“题海战”“满堂灌”继续,形成恶性循环,这在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的同时,也让教师心力憔悴。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进行“题海战”“满堂灌”呢?因为不断做题,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知识漏洞,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习题所创设的情境,提高他们做题的准确度,从而影响其学习成绩。久而久之,“刷题”成为“提高成绩”的习惯性手段,然而其结果是,学生的思维水平下降,他们只能成为做题的熟练工,不能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教师的思维水平也在下降,表现在有的教师竟然给不出问题,这构成实施“问题导向”“智慧点化”的最大障碍。
另外,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微课程教学法的精妙之处,往往不敢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法也一度遭到学生、家长的反对。在他们看来,“问题导向”好像不针对考题,会使学生想多想偏,不能夯实基础知识;如果学生不做题就无法落实考点,就不能量化、评价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想法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实施微课程教学法的过程中,改变师生固有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很难,但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把题目转变为问题是突破传统、成功“翻转”的关键
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使学生和家长能够认同“问题导向”的重要性,是高中实施微课程教学法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采取了三种措施来帮助他们转变观念,逐步突破传统,走进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只有认同才乐于去尝试和改变

在“DNA的复制”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同时下发这节课的任务单和导学案(如上页图1、图2),以及与任务单相配套的微视频,让他们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课前学习。
通过对比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导学案,再结合检测结果对照,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在“任务单”问题的引导下,借助微视频的帮助,大家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课前学习目标,且效果显著,由此对自主学习任务单产生信任。学生排除顾虑后,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探究中,而不是再期待做题,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