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荫蔽中的草木特别渴望阳光的照耀。教育工作者要像春风、雨露一样滋润每个学困生的心田,走近他们的心灵,抓住其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支撑和帮助,让他们逐步走出学习的困境。在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上,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以情感人,亲和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心灵接触的基础是情感。情感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巨大的影响,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带来阻力。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用无私的爱去温暖差生灰暗的心灵。
04届陈迅同学父亲身患重病,长期卧床不起,奶奶早已丧失劳动力,母亲却因承受不住家庭巨大的压力而服毒自杀。家庭的不幸遭遇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深深的阴影,他整天神情恍惚,经常旷课,各科成绩均是全班倒数,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升入我班后,我想方设法亲近他,多次和他谈心开导他。做作业时走近他的身边适时点拔,发现缺少文具,帮他购买。一次个别辅导时,他突然呕吐,我为他打扫脏物,并送他到医院治疗,治疗期间我又多次看望他并帮助他补习。我真诚的关爱唤起了他走出困境的勇气,孩子脸上渐渐地露出了微笑,成绩也逐渐有了起色。他说道:“老师是您给了我力量,让我看到了希望……”
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因素造成的,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他们从小在学校缺乏成功的体验。一次次不及格,使他们遭受了一次次失败的折磨,幼小的心灵承受着一次次的痛苦,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是学习动力系统中的支撑点和调节器。许多学生并非缺乏应有的学习能力,而往往是因为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学中应尽量减少差生的挫折感,让他们更多地品尝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相信自己,坚信“我能行”。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当他们回答问题思路出现偏差时,我总是耐心引导,热情地期待,哪怕只答对问题的一点意思,也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面”地坐下去。平时测验降低难度,尽量让他们取得满意的成绩,从而激发他们再学习的愿望。在考前的复习时,有意识地渗透试卷中估计会出错或较难的题目,让其先尝试一下,使他们不惧怕考试。对个别“特困生”采用二次评价法,当他们对考试结果不满意时,鼓励他们提出申请重新作答与第一次不太相同的试卷。评讲试卷前请他们对做错的题目进行自我分析,写出错误的原因,并适当给分。在老师的扶助之中,学困生经历的不是失败而是成功,学习的自信心也就得到增强。
三、授之以渔,掌握方法
学困生往往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他们的学习往往被动,虽然主观上也想学好,但就是不懂得怎样学。因此,教师应教会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交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变被动为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习的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如教学数学应用题时,要努力让他们养成读、点、画、想、算、检验的习惯。读:就是把题目认真读清楚,弄清题意,了解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点:即找出关键句、关键词和字,并点出标注。画:稍复杂的数量关系画出直观图,利用图形帮助理解数量关系。想: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算:列式计算,书写要规范,强调随时复核计算结果,最后检查所写的答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解答应用题时,也就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四、作业留言,升华情感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只有真诚的爱每位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自身学习、生活以及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建议等诸方面的信息。平时,我利用课内外作业,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对教师的建议等,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学以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能把课中的疑难问题以及旧知识方面的缺漏都在作业中及时反映出来。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转化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就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持之以恒的耕耘。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满腔热情地关爱每位学生,耐心地做好转化工作,不信春风不绿江南岸。
一、以情感人,亲和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心灵接触的基础是情感。情感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巨大的影响,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带来阻力。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用无私的爱去温暖差生灰暗的心灵。
04届陈迅同学父亲身患重病,长期卧床不起,奶奶早已丧失劳动力,母亲却因承受不住家庭巨大的压力而服毒自杀。家庭的不幸遭遇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深深的阴影,他整天神情恍惚,经常旷课,各科成绩均是全班倒数,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升入我班后,我想方设法亲近他,多次和他谈心开导他。做作业时走近他的身边适时点拔,发现缺少文具,帮他购买。一次个别辅导时,他突然呕吐,我为他打扫脏物,并送他到医院治疗,治疗期间我又多次看望他并帮助他补习。我真诚的关爱唤起了他走出困境的勇气,孩子脸上渐渐地露出了微笑,成绩也逐渐有了起色。他说道:“老师是您给了我力量,让我看到了希望……”
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因素造成的,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他们从小在学校缺乏成功的体验。一次次不及格,使他们遭受了一次次失败的折磨,幼小的心灵承受着一次次的痛苦,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是学习动力系统中的支撑点和调节器。许多学生并非缺乏应有的学习能力,而往往是因为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学中应尽量减少差生的挫折感,让他们更多地品尝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相信自己,坚信“我能行”。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当他们回答问题思路出现偏差时,我总是耐心引导,热情地期待,哪怕只答对问题的一点意思,也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面”地坐下去。平时测验降低难度,尽量让他们取得满意的成绩,从而激发他们再学习的愿望。在考前的复习时,有意识地渗透试卷中估计会出错或较难的题目,让其先尝试一下,使他们不惧怕考试。对个别“特困生”采用二次评价法,当他们对考试结果不满意时,鼓励他们提出申请重新作答与第一次不太相同的试卷。评讲试卷前请他们对做错的题目进行自我分析,写出错误的原因,并适当给分。在老师的扶助之中,学困生经历的不是失败而是成功,学习的自信心也就得到增强。
三、授之以渔,掌握方法
学困生往往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他们的学习往往被动,虽然主观上也想学好,但就是不懂得怎样学。因此,教师应教会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交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变被动为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习的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如教学数学应用题时,要努力让他们养成读、点、画、想、算、检验的习惯。读:就是把题目认真读清楚,弄清题意,了解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点:即找出关键句、关键词和字,并点出标注。画:稍复杂的数量关系画出直观图,利用图形帮助理解数量关系。想: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算:列式计算,书写要规范,强调随时复核计算结果,最后检查所写的答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解答应用题时,也就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四、作业留言,升华情感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只有真诚的爱每位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自身学习、生活以及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建议等诸方面的信息。平时,我利用课内外作业,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对教师的建议等,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学以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能把课中的疑难问题以及旧知识方面的缺漏都在作业中及时反映出来。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转化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就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持之以恒的耕耘。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满腔热情地关爱每位学生,耐心地做好转化工作,不信春风不绿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