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北戈壁与南大化(上)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det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阵子,看到九把刀拍摄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台湾及香港的影展皆获大奖,而且票房也获华语片的新高。这便使我由片名直接联想起当年在左旗及岩滩产地,为寻奇石精品所经历的种种,那里虽有苦也有难,但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境,才猛然了悟,当时所有的所谓苦难,都是现在回味无穷的精华所在。
  第一次经银川上左旗进戈壁滩是在1998年春末时节,当时一行三人,庄荣膺是我和杨国宾的带头大哥,我们一起去拜访了宁夏奇石馆的陈西馆长,请馆长安排带我们进戈壁滩,这是我们三人第一次进大漠,因当时信息取得不易,心中也未有太多的思想准备,一进入大漠戈壁滩,便觉得像是来到了地外世界般,放眼望去四周一望无际全是荒漠,了无生机。幸好有陈馆长带队,一路上为我们安排了两部吉普车,一部坐人,另一部就全放了水及青菜和干粮,否则成长于海岛型气候的我们,一定会因干燥或脱水而不适。当时去了玛瑙山、大滩玛瑙湖,一路走了五天,没有水可洗澡,天天只用一脸盆的水刷牙和洗脸、擦身体,据悉还是特别照顾才有这一人一盆的水可用,因为水在当地可是用来维持生命的重要资源。
  当年,戈壁滩上已经很难捡到戈壁石了,到了牧民家才看得到一堆一堆的戈壁石,牧民们知道戈壁石能卖钱,便一边放羊一边把四周看得到的戈壁石统统捡回家里,他们总是把捡回来的戈壁石一股脑地堆在羊圈及院子里,等待各地的寻宝人来淘宝、选购。据说在当时因有丰富的奇石资源,所有下牧区的客商几乎都能满载而归,当然我们也都各有自己的丰收喜悦,所以大家觉得一路艰幸是苦中有乐,喜悦与欢笑充满在回程的路上。
  当回到市区的宾馆时,大家把自己的收获一件件地拿出来观看摆弄,互相炫耀,彼此交换意见,发现戈壁石的质地优秀且多样化,都各具姿态,就像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一般,只要我们想象得到的,似乎都能从中发现,也因此让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戈壁滩的奇石,且乐此不疲一趟趟地往银川和左旗跑,且次次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爱。
  初次进入左旗,幸亏有陈西馆长安排赵根茂带我去,多亏有赵根茂及郝玉昌和后来的陶永茂三位好友的帮忙,我才能在左旗跑透透。当时的左旗有很多地方没有路名和门牌,也没有出租车,只有沿路招客的黄包车,当地的石商一般也都没开店,只在家里等客人上门来买卖,所以若没有当地的朋友带路根本找不到石友在何处,就算找到地方,没有相熟的朋友敲门引路,也进不了门,更看不到他们的戈壁石。当有朋友引路介绍后,才能从客厅的地上或架上找合适自己的商品石,唯有等您买下开门石后,才能进仓库挑统货。而通常一蹲下来都是超过俩小时,若是夏天最多就是腿酸,但若遇到冬季下雪时节,外面零下18到20来度,而夏屋里最高温也只有零下5度左右,因当地习惯夏屋没有供暖管路,所以拿来作仓库,而且每颗石头都是冰冰冻冻的,再加上腿的酸麻,真是又冰又冻且酸中带麻,所以挑完之后都赶快地跟老板要碗热茶好解手脚及身上的冰寒之气。若是老板觉得你不会乱杀价,而且彼此尊重好相处,他才会慢慢地从床下或柜顶上一件一件地拿出他珍藏的精品石,与你相交谈心,若是能让他感受到你的诚心及诚意,这时你才有机会与他商谈一件或两件精品石的买卖。
  从此,我连续六年的时间总是往来于柳州和银川之间,每年大概最少有五次进入左旗找戈壁石。这期间眼看戈壁精品石资源渐渐变少,进价也越来越高,而到了柳州市场的售价却拉不起来,甚至一些常期配合的客户所给出最高的价钱都还达不到我在左旗的进价。当时真不知是我幸或不幸,但也幸亏如此,如今我的手中才能留下一些精品石,也才能有这近十年来它带给我的喜悦及增值空间,或许这也是一种天赐的福报。
其他文献
制作底座的新材料——玉米杆复合物。没有噪音,没有粉尘,没有边角料损耗。环保,低价,占地一平米,一个工人,一天一度电。不用一刀一锯,不用抛光打蜡,不用拜师学艺,让每一个奇石爱好者,每天都可以在家利用业余时间,按你自己的心意,一天轻松做出至少四个奇石底座来。  信不信由你,这个奇迹真的可以实现。  此前,已经有国内多家媒体(包括新华社、《重庆日报》,上海、深圳等多地多家媒体采访、报道本人的此项技术发明
期刊
抱着“打入主流”的目标,石界向来是喜欢和大   人物、大事件扯上关系的。近来,国内还真有一件头等大事,不仅与奇石有关,还在当地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去年年底有媒体报道,作为广州迎亚运形象工程之一的广州大道绿化带项目,因一块花费2万元的石头而引起非议。这是一块广东本地产的大型黄蜡石,被作为园林美化用石放置在广州体院门口。当地分别有省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以2万元“巨资”买石头放在路边
期刊
赏石活动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不应当只看作是消遣性的精神活动。赏石者虽不能像艺术家那样创造美,却有可能从天然的石头中发现美。观赏石的美固然是客观存在,赏石者的审美感受也存在深浅程度的差别。艺术家创造美大有难处,赏石者发现美也不容易。  可能有人会说,发现美就是创造美。从事选石、配基座、选择拍摄角度和命名等活动,难道不也是在创造美吗?是的,这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不过,这些活动还不会从根本上改
期刊
石展要宣传,已是共识。但如何宣传,却有待探讨。  石家庄市并非奇石产地,却成功举办了六届石博会,吸引了本省、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石界人士参展,让石友得石,石商盈利,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因此,石家庄展也成为在石界叫得响的品牌展会。提及经验,历届石家庄展策划人之一、桥东区观赏石协会会长李彦森先生认为,成功的展会离不开成功的宣传。    中华奇石:有些人认为展会宣传就是在展前花钱做做展会预告,您的经验
期刊
访问邓安连会长是件让人兴奋的事。几次的走访,从他那里知道了很多石界早期有趣的和不为人知的事,这让从彼岸来的我感到既新鲜又有趣。    钟情于石    邓安连先生1929年生,台北人,自小于艋舺妈祖宫内的私塾受汉文基础启蒙教育,完成六年义务教育后进入日本人创设的学校。在只讲日文不讲汉语的日本学校里,邓安连学习了4年土木测量。毕业后,1948年经考试被台湾地政局荒地勘测总队录用,担任测量员。测量工作让
期刊
奇石底座作为奇石的附属产业,也是奇石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底座厂工作量的多少、工作紧张程度以及底座用料的选择,都与奇石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阿拉善左旗这个奇石市场高度成熟的地方,底座也折射出奇石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普通石友眼里,做个座子把石头展示出来,不挑木料,只为了方便客户挑选时一目了然。而用好木料做座子的石友,却盼望石头能因此卖个好价钱。持这两种观念的石友往往有不同的经营方式,前者是做通货的,只
期刊
早上六点钟起床,吃过早饭,再做好午饭装到保温桶里,准备带到坝子上。采石场条件简陋,能吃上温热的午饭已经很好了。
期刊
时间恒长,生活庸碌,现代人压力渐巨,为释放烦恼,适度地培养休闲兴趣逐年兴起,动静皆宜。例如琴、棋、书、画属静态,跑步、爬山、涉水即动态,随个人喜好且行。文人观赏把玩,人文赏心悦目、言在艺海宽广难习逐。聆听与观赏应该是最简易的休闲活动,而多看多听、不懂即问、心神领会自然悦目,进而成为休闲兴趣。石观古今,采石赏石在台已行之有年,早期石友在河床溪谷觅石,偶尔碰见同好,寒暄问候,天南地北地聊,话题始终在石
期刊
一问:石上的画面太不可思议了。全都是真的吗?  山东临沂的董先生、浙江金华的洪先生等来电,说进了一部分长江画面石销售,但有来购石的朋友提出,画面太不可思议了,真的不是人工画的吗?  答:长江画面石绝对原汁原味。石上的丰富色彩、奇妙纹理及其形成的优美画面,来自石内所含的不同矿物成分及江水千万年的浸润。例如,含铁、锰等则呈现红色,含铜则呈绿色等等,外地石友不了解、有怀疑,或许是因为长江石的画面太优秀了
期刊
一、什么是祥?  要问什么是禅?倒也叫人为难,因为禅是“不立文字”,“禅的本体是不可说的”,能说就不是禅。“禅”是梵语“禅耶”的略称,旧译为“思惟修”,新译为“静虑”。  昔日释迦摩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尊者“破颜一笑”,在一花一笑间展开了神秘的传承,二十八传到达摩祖师,南北朝梁武帝时祖师来到中原弘法,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某日与门下弟子谈论佛法,弟子诸多论述,轮到慧可时,他只“作礼叩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