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受滇藏公路,膜拜梅里雪山
8月2日,滕先生约上我租了一辆越野车从香格里拉向西藏芒康县进发。从香格里拉到芒康的路并不是很远,大概400多公里,却全部是九曲十八弯的崎岖山路。我们从香格里拉向西南方向行进,没有任何的过渡,车子一头扎进深山里。山路全是盘山路,所有的山都在4000米以上,直线距离不过一公里,却要经过十几道弯才能到达。山路不宽,如细细的带子在山间缠绕,显得如此的柔弱却又如此的险要。山路一边靠山,一边是万丈悬崖,云雾缭绕,深不见底。山底是水流异常激荡的金沙江,如果从山上掉下任何东西,都会被汹涌的波涛瞬间卷走。
一路的壮丽风光却让我惊叹不已。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如海,云雾如千军万马在行兵布阵,变幻莫测。这里树木高大挺拔,尤以松树和杉树居多,一排排,一行行,一丛丛,组成林海,荡起绿色的波涛;云烟飘过,又给壮丽的森林染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仿佛入了画境。车在绿色的海洋中忽上忽下地飞驰,空中的云烟从车轮下缓缓飘过,人在车上如腾云驾雾一般,飘飘欲仙。
几个小时之后,车进入德钦县境内,自云在车轮下飞过,我们仿佛是驾着祥云在行进,令人顿生一种豪气。滕先生告诉我,这里的海拔高度已经达到4600多米。他问我,感觉如何?我没有任何的不适,脑子满是兴奋和期待。因为,我知道藏地八大神山之首的梅里雪山就要出现了。看,梅里雪山!滕先生一声大喊。我也看到了,在云山雾绕的天边,突兀几座山峰,与天同一个高度,除了明晃晃的太阳,所有的云彩都在它的腰部。这些山峰是白色的,像斧劈刀削一般,傲然挺立,不怒自威。这是梅里雪山的卡瓦博格峰,海拔6740米,四周簇围着的各种绿色山峰对着它顶礼膜拜。自古以来,梅里雪山就是藏民心中的一座圣山,它数百里绵延伸展的雪峰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并以一种巍峨壮丽的外在姿态集中向外展示。滕先生告诉我,在拉萨有这样的说法: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的五彩云层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
说话间,车到了一个广场。这里是专门为游客观赏梅里雪山而修建的。观景广场的海拔也有4000多米高,然而面对梅里雪山,我们只能带着敬畏的心情,高山仰止。梅里雪山的气势从对面扑压过来,令人从心灵里感到震撼。它巍峨得惊天动地,面对梅里雪山的顶峰,很多登山健儿豪情万丈,试图去征服它,可总是壮志未酬。据说,至今,它仍是世界上一座未被征服的处女峰。据滕先生说,有一次中日联合登山队登梅里雪山,快要登上山顶时,山上狂风大作,随后发生了巨大的雪崩,将队员们全部埋在雪里。这是神山在发怒吗?不得而知。
金沙江一路伴送我们走到德钦,过了德钦便进入了西藏地界。入藏后,伴随我们的则是另一条江:澜沧江。在万丈峡谷中,澜沧江从西往东奔腾而下,不知什么原因,江水混浊成红褐色,江水看起来不是很深却是异常地湍急,看得人有点心惊肉跳。再看眼前的山,不知什么时候,绿色的树林不见了,全部是各种颜色的石头裸露在外面,山体显得苍凉而突兀,山体上有条条白色的条纹,据说是被水>中涮形成的,山路,也变得更加险要。因为缺乏植被的保护,山体的石头和泥沙在雨水的浸泡之下变得异常松软,因此,这里的山路经常有塌方的现象,车在行进当中需特别小心。苍老孤寂、怪石林立的大山之中很少有村落和人烟,偶尔,在半山腰出现一两个村庄,郁郁葱葱的,与山体的上部和下部裸露的石头和泥土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村落里却犹如沙漠里的绿洲一样,所不同的是在这里的缘都是垂直分布,而沙漠绿洲则是平面。有绿色才会有生命,所以人需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地球上的绿色。
挺进芒康色登寺
晚上10点,我们到达芒康县城,入住雪域宾馆。这时我才发现,芒康县城的所有的宾馆都住满了从全国各地赶过来的人,他们都是去色登寺的。色登寺在这里安排了接待站。看来色登寺的活动非比寻常。
入夜,滕先生向我详细说起芒康和芒康的色登寺。滕先生告诉我,芒康,藏语意为“善妙地域”,也就是神佛降临的地方。这里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的第一站。文成公主进藏时曾经在芒康县宗西乡的一个地方停留洗头,而当时洗头的地方没有泉水,文成公主要洗头时泉水突然流出来了,而且一流就是一千三百多年,至今不断,水质清纯澄澈透明。传说,文成公主在洗头的当夜梦到神佛降临此地,于是,第二天一早,文成公主就烧香祈祷,祝愿此地成为神城,并说此地以后会产生一座寺庙。当年文成公主洗头的地方,石头都自然地化成了各种佛像。而公主洗头时落下的21根头发则变成了21棵参天大树。所以这里被称为多拉日追——意思是神佛降临的吉祥圣地。
这里真的就建起了一座寺庙,它就是现在的色登寺。色登寺是芒康县52座寺庙中最大的一座寺院,文物保护也最好,有佛教文物殿堂之称。色登寺由色登第四世活佛松才让建成。传说,西藏第三世大宝法王从汉地回藏时,在现今色登寺的对面山上休息,松才让活佛去见大宝法王,请他为自己选一个地方新建一座寺院,大宝法王说,我的马知道在哪里建寺好。大宝法王的马是藏传佛教的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士的二十五弟子之一,它跑到现今的色登寺之处打了三个滚,于是色登寺就建在了此处。因为这匹马的名字叫丹琼翁巴色登,色登寺的名字就由此而来。色登寺现任住持为色登寺第十四世活佛丹真绒布仁波切,寺中现有喇嘛300多人、觉姆1 00多人。寺内供奉的释迦佛像据说与拉萨大昭寺觉沃佛像影响力是一样的。寺里还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各种法器,尤其是清朝嘉庆皇帝赐给色登寺第九世活佛的衣服和锦缎,历经文革浩劫如今仍然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了寺里最珍贵的文物。还有个故事,传说,清嘉庆皇帝在位时,一将军到芒康地区治理所有的寺院,将军为人正直,信奉佛法,跟色登寺第九世活佛根噶诺布关系很好。他回京后,对嘉庆皇帝说起活佛的功德,于是嘉庆皇帝邀请活佛赴京传法,封活佛为国师,并赐予印章、铃杵、镶有宝石的纯金佛像、帽子及刺绣绸缎垫子、八套跳金刚舞的服饰等物,此后每年都赐予茶叶等诸多供养。活佛从此声名远扬,到色登寺跟随活佛修习佛法的人不断增多,芒康、扎拉及萨安等很多地方都归于色登寺,色登寺进入鼎盛时期。
第二天,我和滕先生跟从汉地来的居士一起分乘三辆中巴向色登寺进发。早上的天气非常好,蓝天深邃,白云飘荡,让人心充满欢快和愉悦。车一出县城,便进入尼果自然保护区,风光绝妙,美不胜收。尼果在藏文中的意思是“神山之冠”。1990年西藏自治区批准尼果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丰富的珍稀野生动物,除熊、獐、豹、鹿等外,还有数不清的盘羊,更有珍贵的藏羚羊。尼果自然保护区是西藏保护野生动植物最完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环境优美,有茂密的森林,还有云南黄莲、澜沧黄杉、油麦、卡杉、红豆杉,每到春天,数十种不同色彩的杜鹃花使人眼花缭乱。这里“一山不同天”,立体气候将人带入“一天有四季”的感慨和振奋中。 毕竟与一年的四季不同,在这盛夏季节,杜鹃花看不到,但不知名的野花却开满了山岗。地毯似的高原草甸,一块接一块,直铺到天上:山峰一座连一座,直插云霄,与蓝天白云组成一幅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绿色的草甸上,大片的森林如千军万马,铺天盖地,好像在保护和捍卫着什么;白云如一面面旗帜,随风飘荡。好一派雄阔与壮美的风光。身临其境,我真正感受到回归自然,陶醉于人间仙境的无穷乐趣。从林海中出来,眼前便是一个村落,田野里种满了青稞和油菜花,一块接着一块组成美丽的图案,绿色的田野里随意地散落着一栋栋民居,飘荡着缕缕的炊烟,挺拔的胡杨树,四处生长,太阳下闪耀着银光,晶莹剔透,问或有穿着艳丽的藏族女人和小孩出现在视线里,更是洋溢着一种温馨与和谐。恬静安详的乡村韵味随炊烟袅袅升起,让人顿生无限的留恋与向往。因为前几天一直在下雨,山路非常泥泞难走,车速不过十公里每小时,并且异常的颠簸。这里步步风景,简直就是一条美丽的画廊,如果路修好点,绝对是一条黄金的自驾车旅游线路。经过一山又一山,海拔越来越高,风光也越来越美。已经是晚上8点,可是光线还很强。这是藏地的特点,因为经度的原因,日落很晚,一般是21点以后,天才开始变黑。感觉着色登寺一步步靠近了,天色也慢慢暗下来,并下起了小雨,于是行车也越来越困难,此时,看不到风景也看不到路。我不免有点担心,生怕车出点意外,这里的山路离河道很近,河水有时会淹没路,让人分不清哪是河哪是路,稍有不慎,车就可能滑进河里。尽管是夏季8月,可天黑之后,这里的温度不会超过10度。说实在的,如此雨夜,走在如此危险的山路上,是我生平头一回。凌晨1点,车到达热窝神山的山腰,这意味着,色登寺也近在咫尺了。但是雨却是越来越大,不停地敲打着车窗。车停了下来,我们被告知,前方山路陡峭泥泞,车无法上去,只能就地在车上过夜。这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车上的人又冷又饿,大家将带的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随便吃了一点干粮,开始睡觉。也许是太累,不一会儿,大家就进入梦乡。我在极度的疲惫状态下沉沉睡去,梦里不知身是客,一觉睡到天亮。睁眼,见雨停了,下得车来,惊得不得了,这里的风景美的不行,四周的山峰,峻峭而雄伟,其形如栩栩如生的大象。白雾在山间游走,晨风在空中飘动。滕先生用手一指,看,那就是色登寺!我往半空中看,果然看见一座金色的琼楼屹立在山上,白云掩映,闪烁出缕缕仙气,楼阁下,一条河从峡谷中缓缓地飘逸而下,河的两边是高底不同的种满了青稞的田野,山坡上开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野花,清香四溢。好一处世外桃源啊。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自己到了天上。面对如此美妙的高原早晨,我渴望全身心沐浴其中。于是背上行囊,大踏步上山。山路上不时有藏民走过,或骑马,或步行,或骑摩托,他们都是去色登寺朝圣,尤其是骑摩托车的藏民,将摩托车装饰得花枝招展,一路放着音乐,非常神气。
法事、民俗的盛典
进了色登寺山,前行100米,两个高大的建筑闪入眼帘:左边是色登寺的经堂,中规中矩,通体暗红,右边就是刚刚落成的大幻化网坛城,巍峨耸立,金碧辉煌。大幻化网坛域,是2006年由色登寺活佛丹真绒布决定建造的。这位活佛很年轻,腾先生初见他时,一下子就被他吸引,那庄肃持重,颇具大德的风范,那充满智慧、深邃如海的双眼,给腾先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腾先生那时还不知他是活佛,只觉得他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出家人。一面结缘,成了朋友。此时天已晴朗,蓝天如海,白云从坛城顶上飘过,挟裹着庄严之气,如太阳的光华直扑过来。我立刻被坛城的壮丽庄严的气势所吸引。有很多人正在围着坛城转绕。据说,顺时针转绕坛城有极大的功德,能消灾免难,诸事吉祥。求吉祥,是人人的心愿,我和滕先生也加入了转坛城的行列。滕先生向我详细介绍了大幻化网坛城。大幻化网坛城来自藏传佛教密宗金刚乘。所谓坛城,即“完整的佛的世界”。密宗金刚乘是佛教中一个大乘法门,修行者需要直接观修如来境界,以便消除庸俗迷乱的执着心,并通过禅定之力,观想一切皆是清净的佛世界。为便于观修,就人工制作了影像坛城、立体坛城、彩粉坛城、绘画坛城等等,以象征性方式表示佛的世界。而我们此时所见就是立体坛城。至今为止,这是西藏境内的第一座内外结构都非常完整的坛城。
从外形来看,这座坛城具有典型的藏传建筑的风格,屋檐是龙头造型,向外舒展,张驰有度,屋顶屋檐全部是黄金贴面,配以金轮、摩尼宝、吉祥动物等雕塑,金光耀眼,工艺精美,巧夺天工。坛城的主体墙呈暗红色,蓝色相间,东西南北,四门厚重,托起主体建筑。坛城底座呈圆形。装有108个转经筒。从滕先生口中得知坛城内部的大概情况,包括底座有四层,第一层供的是文武百尊圣像;第二层是化身刹土,供的是莲花生大士像,莲师二十五弟子像;第三层是报身刹土,有四臂观音铜像、八大菩萨、不动佛像、白度母、黄财神像以及唐卡像;第四层是法身刹土供的阿弥陀佛铜像一尊。据介绍,坛城总造价近2000万元。
转完坛城,我们被安顿在活佛住的那座楼。活佛住的是经堂后半山腰的一座旧的小木楼,很简陋,我于是对活佛生起深深的敬意。当地人告诉我们,丹真绒布活佛是色登寺第十四世活佛转世。第一世活佛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印度入十三大成就者之一的萨绕哈尊。来历如此不凡,如此声名显赫的活佛,却住得如此简单。我们住的房间很大,但很旧,已经住了很多人,都是活佛身边的人,厨师、司机、以及活佛亲近的朋友,大家都是打地铺。此地缺水,不能洗澡,只能洗脸刷牙;电是太阳能,白天不供电,晚上才有,条件比想象的艰苦。
小木楼地势非常好,站在阳台,色登寺风光一览无余。滕先生指点江山,向我介绍色登寺奇特的地理风貌:临空俯瞰,寺庙周围的山犹如一头大象,色登寺正好坐落在大象的鼻子上,寺庙的南边有座山像曼扎,另有一座像摩尼宝,东边有一座山如一猛虎卧在那里,东北部是一只巨大的乌龟,龟背平整,那里是一个天然的高山牧场,与大幻化网坛城遥遥相对,牧场里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白色的帐篷。北边有座山则像一只青蛙,西边山顶从远处看又像大鹏金翅鸟。整个寺庙被一些吉祥的像形山围在中间。可谓是风水宝地。此地天空高远,云彩飘逸,太阳如一盏灯,被云彩和时间控制着照射的角度,加上此地地形复杂,高低错落,田野、河流、牧场、高山、成群的牛羊马加上流动的各种人物,色彩丰富,一年四季,一天到晚,形成不同光影效果,随意组合都是一幅充满生气与神韵的画面。
山路上,有僧人朝我走来,红衫移动,由远至近,眨眼间到了眼前。他年轻、英俊、斯文、庄重,眼镜后一双慈善的眼,裹着阳光,热情向我打招呼。别人告诉我,他就是活佛。活佛是神秘的,神圣在神秘中衍生,我无意中用目光触摸到了色登寺神圣的脉搏。
法事、民俗的盛宴
第二天早上8点,坛城的广场里早已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坛城显得更加金碧辉煌与雄伟壮丽,彩色的经幡蓝天下随风
8月2日,滕先生约上我租了一辆越野车从香格里拉向西藏芒康县进发。从香格里拉到芒康的路并不是很远,大概400多公里,却全部是九曲十八弯的崎岖山路。我们从香格里拉向西南方向行进,没有任何的过渡,车子一头扎进深山里。山路全是盘山路,所有的山都在4000米以上,直线距离不过一公里,却要经过十几道弯才能到达。山路不宽,如细细的带子在山间缠绕,显得如此的柔弱却又如此的险要。山路一边靠山,一边是万丈悬崖,云雾缭绕,深不见底。山底是水流异常激荡的金沙江,如果从山上掉下任何东西,都会被汹涌的波涛瞬间卷走。
一路的壮丽风光却让我惊叹不已。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如海,云雾如千军万马在行兵布阵,变幻莫测。这里树木高大挺拔,尤以松树和杉树居多,一排排,一行行,一丛丛,组成林海,荡起绿色的波涛;云烟飘过,又给壮丽的森林染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仿佛入了画境。车在绿色的海洋中忽上忽下地飞驰,空中的云烟从车轮下缓缓飘过,人在车上如腾云驾雾一般,飘飘欲仙。
几个小时之后,车进入德钦县境内,自云在车轮下飞过,我们仿佛是驾着祥云在行进,令人顿生一种豪气。滕先生告诉我,这里的海拔高度已经达到4600多米。他问我,感觉如何?我没有任何的不适,脑子满是兴奋和期待。因为,我知道藏地八大神山之首的梅里雪山就要出现了。看,梅里雪山!滕先生一声大喊。我也看到了,在云山雾绕的天边,突兀几座山峰,与天同一个高度,除了明晃晃的太阳,所有的云彩都在它的腰部。这些山峰是白色的,像斧劈刀削一般,傲然挺立,不怒自威。这是梅里雪山的卡瓦博格峰,海拔6740米,四周簇围着的各种绿色山峰对着它顶礼膜拜。自古以来,梅里雪山就是藏民心中的一座圣山,它数百里绵延伸展的雪峰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并以一种巍峨壮丽的外在姿态集中向外展示。滕先生告诉我,在拉萨有这样的说法: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的五彩云层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
说话间,车到了一个广场。这里是专门为游客观赏梅里雪山而修建的。观景广场的海拔也有4000多米高,然而面对梅里雪山,我们只能带着敬畏的心情,高山仰止。梅里雪山的气势从对面扑压过来,令人从心灵里感到震撼。它巍峨得惊天动地,面对梅里雪山的顶峰,很多登山健儿豪情万丈,试图去征服它,可总是壮志未酬。据说,至今,它仍是世界上一座未被征服的处女峰。据滕先生说,有一次中日联合登山队登梅里雪山,快要登上山顶时,山上狂风大作,随后发生了巨大的雪崩,将队员们全部埋在雪里。这是神山在发怒吗?不得而知。
金沙江一路伴送我们走到德钦,过了德钦便进入了西藏地界。入藏后,伴随我们的则是另一条江:澜沧江。在万丈峡谷中,澜沧江从西往东奔腾而下,不知什么原因,江水混浊成红褐色,江水看起来不是很深却是异常地湍急,看得人有点心惊肉跳。再看眼前的山,不知什么时候,绿色的树林不见了,全部是各种颜色的石头裸露在外面,山体显得苍凉而突兀,山体上有条条白色的条纹,据说是被水>中涮形成的,山路,也变得更加险要。因为缺乏植被的保护,山体的石头和泥沙在雨水的浸泡之下变得异常松软,因此,这里的山路经常有塌方的现象,车在行进当中需特别小心。苍老孤寂、怪石林立的大山之中很少有村落和人烟,偶尔,在半山腰出现一两个村庄,郁郁葱葱的,与山体的上部和下部裸露的石头和泥土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村落里却犹如沙漠里的绿洲一样,所不同的是在这里的缘都是垂直分布,而沙漠绿洲则是平面。有绿色才会有生命,所以人需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地球上的绿色。
挺进芒康色登寺
晚上10点,我们到达芒康县城,入住雪域宾馆。这时我才发现,芒康县城的所有的宾馆都住满了从全国各地赶过来的人,他们都是去色登寺的。色登寺在这里安排了接待站。看来色登寺的活动非比寻常。
入夜,滕先生向我详细说起芒康和芒康的色登寺。滕先生告诉我,芒康,藏语意为“善妙地域”,也就是神佛降临的地方。这里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的第一站。文成公主进藏时曾经在芒康县宗西乡的一个地方停留洗头,而当时洗头的地方没有泉水,文成公主要洗头时泉水突然流出来了,而且一流就是一千三百多年,至今不断,水质清纯澄澈透明。传说,文成公主在洗头的当夜梦到神佛降临此地,于是,第二天一早,文成公主就烧香祈祷,祝愿此地成为神城,并说此地以后会产生一座寺庙。当年文成公主洗头的地方,石头都自然地化成了各种佛像。而公主洗头时落下的21根头发则变成了21棵参天大树。所以这里被称为多拉日追——意思是神佛降临的吉祥圣地。
这里真的就建起了一座寺庙,它就是现在的色登寺。色登寺是芒康县52座寺庙中最大的一座寺院,文物保护也最好,有佛教文物殿堂之称。色登寺由色登第四世活佛松才让建成。传说,西藏第三世大宝法王从汉地回藏时,在现今色登寺的对面山上休息,松才让活佛去见大宝法王,请他为自己选一个地方新建一座寺院,大宝法王说,我的马知道在哪里建寺好。大宝法王的马是藏传佛教的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士的二十五弟子之一,它跑到现今的色登寺之处打了三个滚,于是色登寺就建在了此处。因为这匹马的名字叫丹琼翁巴色登,色登寺的名字就由此而来。色登寺现任住持为色登寺第十四世活佛丹真绒布仁波切,寺中现有喇嘛300多人、觉姆1 00多人。寺内供奉的释迦佛像据说与拉萨大昭寺觉沃佛像影响力是一样的。寺里还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各种法器,尤其是清朝嘉庆皇帝赐给色登寺第九世活佛的衣服和锦缎,历经文革浩劫如今仍然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了寺里最珍贵的文物。还有个故事,传说,清嘉庆皇帝在位时,一将军到芒康地区治理所有的寺院,将军为人正直,信奉佛法,跟色登寺第九世活佛根噶诺布关系很好。他回京后,对嘉庆皇帝说起活佛的功德,于是嘉庆皇帝邀请活佛赴京传法,封活佛为国师,并赐予印章、铃杵、镶有宝石的纯金佛像、帽子及刺绣绸缎垫子、八套跳金刚舞的服饰等物,此后每年都赐予茶叶等诸多供养。活佛从此声名远扬,到色登寺跟随活佛修习佛法的人不断增多,芒康、扎拉及萨安等很多地方都归于色登寺,色登寺进入鼎盛时期。
第二天,我和滕先生跟从汉地来的居士一起分乘三辆中巴向色登寺进发。早上的天气非常好,蓝天深邃,白云飘荡,让人心充满欢快和愉悦。车一出县城,便进入尼果自然保护区,风光绝妙,美不胜收。尼果在藏文中的意思是“神山之冠”。1990年西藏自治区批准尼果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有丰富的珍稀野生动物,除熊、獐、豹、鹿等外,还有数不清的盘羊,更有珍贵的藏羚羊。尼果自然保护区是西藏保护野生动植物最完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环境优美,有茂密的森林,还有云南黄莲、澜沧黄杉、油麦、卡杉、红豆杉,每到春天,数十种不同色彩的杜鹃花使人眼花缭乱。这里“一山不同天”,立体气候将人带入“一天有四季”的感慨和振奋中。 毕竟与一年的四季不同,在这盛夏季节,杜鹃花看不到,但不知名的野花却开满了山岗。地毯似的高原草甸,一块接一块,直铺到天上:山峰一座连一座,直插云霄,与蓝天白云组成一幅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绿色的草甸上,大片的森林如千军万马,铺天盖地,好像在保护和捍卫着什么;白云如一面面旗帜,随风飘荡。好一派雄阔与壮美的风光。身临其境,我真正感受到回归自然,陶醉于人间仙境的无穷乐趣。从林海中出来,眼前便是一个村落,田野里种满了青稞和油菜花,一块接着一块组成美丽的图案,绿色的田野里随意地散落着一栋栋民居,飘荡着缕缕的炊烟,挺拔的胡杨树,四处生长,太阳下闪耀着银光,晶莹剔透,问或有穿着艳丽的藏族女人和小孩出现在视线里,更是洋溢着一种温馨与和谐。恬静安详的乡村韵味随炊烟袅袅升起,让人顿生无限的留恋与向往。因为前几天一直在下雨,山路非常泥泞难走,车速不过十公里每小时,并且异常的颠簸。这里步步风景,简直就是一条美丽的画廊,如果路修好点,绝对是一条黄金的自驾车旅游线路。经过一山又一山,海拔越来越高,风光也越来越美。已经是晚上8点,可是光线还很强。这是藏地的特点,因为经度的原因,日落很晚,一般是21点以后,天才开始变黑。感觉着色登寺一步步靠近了,天色也慢慢暗下来,并下起了小雨,于是行车也越来越困难,此时,看不到风景也看不到路。我不免有点担心,生怕车出点意外,这里的山路离河道很近,河水有时会淹没路,让人分不清哪是河哪是路,稍有不慎,车就可能滑进河里。尽管是夏季8月,可天黑之后,这里的温度不会超过10度。说实在的,如此雨夜,走在如此危险的山路上,是我生平头一回。凌晨1点,车到达热窝神山的山腰,这意味着,色登寺也近在咫尺了。但是雨却是越来越大,不停地敲打着车窗。车停了下来,我们被告知,前方山路陡峭泥泞,车无法上去,只能就地在车上过夜。这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车上的人又冷又饿,大家将带的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随便吃了一点干粮,开始睡觉。也许是太累,不一会儿,大家就进入梦乡。我在极度的疲惫状态下沉沉睡去,梦里不知身是客,一觉睡到天亮。睁眼,见雨停了,下得车来,惊得不得了,这里的风景美的不行,四周的山峰,峻峭而雄伟,其形如栩栩如生的大象。白雾在山间游走,晨风在空中飘动。滕先生用手一指,看,那就是色登寺!我往半空中看,果然看见一座金色的琼楼屹立在山上,白云掩映,闪烁出缕缕仙气,楼阁下,一条河从峡谷中缓缓地飘逸而下,河的两边是高底不同的种满了青稞的田野,山坡上开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野花,清香四溢。好一处世外桃源啊。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好像自己到了天上。面对如此美妙的高原早晨,我渴望全身心沐浴其中。于是背上行囊,大踏步上山。山路上不时有藏民走过,或骑马,或步行,或骑摩托,他们都是去色登寺朝圣,尤其是骑摩托车的藏民,将摩托车装饰得花枝招展,一路放着音乐,非常神气。
法事、民俗的盛典
进了色登寺山,前行100米,两个高大的建筑闪入眼帘:左边是色登寺的经堂,中规中矩,通体暗红,右边就是刚刚落成的大幻化网坛城,巍峨耸立,金碧辉煌。大幻化网坛域,是2006年由色登寺活佛丹真绒布决定建造的。这位活佛很年轻,腾先生初见他时,一下子就被他吸引,那庄肃持重,颇具大德的风范,那充满智慧、深邃如海的双眼,给腾先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腾先生那时还不知他是活佛,只觉得他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出家人。一面结缘,成了朋友。此时天已晴朗,蓝天如海,白云从坛城顶上飘过,挟裹着庄严之气,如太阳的光华直扑过来。我立刻被坛城的壮丽庄严的气势所吸引。有很多人正在围着坛城转绕。据说,顺时针转绕坛城有极大的功德,能消灾免难,诸事吉祥。求吉祥,是人人的心愿,我和滕先生也加入了转坛城的行列。滕先生向我详细介绍了大幻化网坛城。大幻化网坛城来自藏传佛教密宗金刚乘。所谓坛城,即“完整的佛的世界”。密宗金刚乘是佛教中一个大乘法门,修行者需要直接观修如来境界,以便消除庸俗迷乱的执着心,并通过禅定之力,观想一切皆是清净的佛世界。为便于观修,就人工制作了影像坛城、立体坛城、彩粉坛城、绘画坛城等等,以象征性方式表示佛的世界。而我们此时所见就是立体坛城。至今为止,这是西藏境内的第一座内外结构都非常完整的坛城。
从外形来看,这座坛城具有典型的藏传建筑的风格,屋檐是龙头造型,向外舒展,张驰有度,屋顶屋檐全部是黄金贴面,配以金轮、摩尼宝、吉祥动物等雕塑,金光耀眼,工艺精美,巧夺天工。坛城的主体墙呈暗红色,蓝色相间,东西南北,四门厚重,托起主体建筑。坛城底座呈圆形。装有108个转经筒。从滕先生口中得知坛城内部的大概情况,包括底座有四层,第一层供的是文武百尊圣像;第二层是化身刹土,供的是莲花生大士像,莲师二十五弟子像;第三层是报身刹土,有四臂观音铜像、八大菩萨、不动佛像、白度母、黄财神像以及唐卡像;第四层是法身刹土供的阿弥陀佛铜像一尊。据介绍,坛城总造价近2000万元。
转完坛城,我们被安顿在活佛住的那座楼。活佛住的是经堂后半山腰的一座旧的小木楼,很简陋,我于是对活佛生起深深的敬意。当地人告诉我们,丹真绒布活佛是色登寺第十四世活佛转世。第一世活佛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印度入十三大成就者之一的萨绕哈尊。来历如此不凡,如此声名显赫的活佛,却住得如此简单。我们住的房间很大,但很旧,已经住了很多人,都是活佛身边的人,厨师、司机、以及活佛亲近的朋友,大家都是打地铺。此地缺水,不能洗澡,只能洗脸刷牙;电是太阳能,白天不供电,晚上才有,条件比想象的艰苦。
小木楼地势非常好,站在阳台,色登寺风光一览无余。滕先生指点江山,向我介绍色登寺奇特的地理风貌:临空俯瞰,寺庙周围的山犹如一头大象,色登寺正好坐落在大象的鼻子上,寺庙的南边有座山像曼扎,另有一座像摩尼宝,东边有一座山如一猛虎卧在那里,东北部是一只巨大的乌龟,龟背平整,那里是一个天然的高山牧场,与大幻化网坛城遥遥相对,牧场里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白色的帐篷。北边有座山则像一只青蛙,西边山顶从远处看又像大鹏金翅鸟。整个寺庙被一些吉祥的像形山围在中间。可谓是风水宝地。此地天空高远,云彩飘逸,太阳如一盏灯,被云彩和时间控制着照射的角度,加上此地地形复杂,高低错落,田野、河流、牧场、高山、成群的牛羊马加上流动的各种人物,色彩丰富,一年四季,一天到晚,形成不同光影效果,随意组合都是一幅充满生气与神韵的画面。
山路上,有僧人朝我走来,红衫移动,由远至近,眨眼间到了眼前。他年轻、英俊、斯文、庄重,眼镜后一双慈善的眼,裹着阳光,热情向我打招呼。别人告诉我,他就是活佛。活佛是神秘的,神圣在神秘中衍生,我无意中用目光触摸到了色登寺神圣的脉搏。
法事、民俗的盛宴
第二天早上8点,坛城的广场里早已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坛城显得更加金碧辉煌与雄伟壮丽,彩色的经幡蓝天下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