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青松,情倾红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蜚声赣南文坛的学者、作家罗旋以质朴和真情融入一脉乡心,小说集《含笑》尽显赣南山水的特色风情。本文重点论述小说中的主题内容和写作特色,以此展现作者浓郁的客家情怀。
  关键词:罗璇;叙述特色
  作者简介:肖戎(1994.8-),女,汉族,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1
  一、这边风景独好
  在罗旋笔下,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一草一木,荟萃而成了一副精巧美妙的风景画。广袤的赣南孕育了淳朴迷人的客家风情,在这部汇聚客家笑泪的小说集子里,山水往往是着墨最多的主角,而客家儿女的人情人性却引领着小说的灵魂。
  在小说中,大到一山一水,小到一草一木都有着可爱的姿态和独特的功效。《含笑》中,秀丽端庄的“深山含笑”随风绽放,馥郁芬芳。《钩吻》中,大自然的乐手们各逞其能奏响山林的夜之交响曲。《白莲》中,莲叶田田,随风晃荡。字里行间都在歌颂着大自然,热烈而张扬。
  第一部分的故事围绕山水展开,含笑林场中、插花山脚下,青年劳动男女各有性格,客家儿女的风貌悉数展露。第二部分在山水的客家特色之外,添抹了赣南作为红色革命摇篮的历史韵味。艰苦岁月、血泪赤土,赣南人坚韧而质朴,怀抱理想与信念,在命运的洪流顽强拼搏,锤炼着独有的执念与守望精神。第三部分,脱去自然之色,尽显客家风俗风貌,客家人的单纯乐观洋溢于《笑功》之中,《纯女户》里封建社会的轻女思想大行其道,民风原始的《客家歌王》回荡着阵阵山歌。不必高呼也不用力赞的人情人性通过个性饱满的人物形象生动传达了出来。故事中的人物有悲喜有笑泪,却透出了本色真实,在是非曲直中也传递出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即使逆境,也从未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坚守。
  艺术来源于现实,读罗旋的作品,好似在看一部迷你的赣南大地百科全书。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均可融入小说之中。赣南土地特有的大树“深山含笑”、古老的药草“钩吻”、生命力顽强的“胡桃子”、无风自动的“独活”,这些树草与故事情节发展紧密相连,勾勒出一个个是非百态。数不清的自然之物点缀在行文之中,各显生机、风采。客家儿女们众生群像也在小说中被一一勾勒,人物的人生际遇和饱满的性格也被一一展现。
  在小说中,很难忽视其中各有性格、人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含笑》中的青娥总是面含微笑,雷厉风行而又善解人意。《美丽的胡枝子》中桐妹爽朗大方却又在感情表达上含蓄羞怯,默默守护心上人又独自哀伤。《客家歌王》中的木莲在面对恶势力时的勇敢坚强与她优美动人的歌声一起,放飞着美好与希望。还有寡妇赛风、麻风女采芝、当家姑娘晶妹……这些性格迥异的女性角色干烈如火,同时又柔情似水,在遭遇着变故的伏击之时,从来都勇敢无畏、乐观拼搏,从不丧失追寻自我的希望。在一系列小说中有別于色彩斑斓的山水草木,兀自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二、行云流水寓真情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上,文字平实通俗,不加缀语,透出明显的写实主义风格。特别是在《笑功》和《恐镜症》两个篇章中,没有自然山水的点染,一切文字交给故事情节本身,一场学习“笑功”的经历,一次恐惧镜子的“恐镜症”体验,不拖泥带水,叙述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
  另一方面是清新细腻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景物描写上,遣词用句十分精巧细腻。得益于作者的细心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各色草木总能在罗璇笔下动态鲜活。如:“这是一条迷人的小溪,羞涩时在两岸绿荫下时隐时现着秋波忧愁时……”小溪、山林、夜雨、秋风,都赋予人性的喜怒哀乐,文字优美,富有生动形象的画面感。
  各篇小说,题材不同,人物角色也少有重合。在大故事中套小别离,插叙倒叙随机运用,但却条理清晰,不显烦杂。《红线》以中央苏区为背景写伤员与当地乡民的交往故事,紫娥和山虎的别离被套入其中。《独活》中艾少荣和范若玉从相识相恋是单线叙事角度,而当若玉出轨之时,又分别以他们二人进行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最后在相离后专注于艾少荣身上,回归单线叙事。有平铺直叙也有波澜起伏设计其中,构思巧妙却不露雕琢的痕迹。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为平实的叙述补充了一种别样的欢脱氛围。此外,小说中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虽无欧·亨利结局那般深刻,却也风韵独特。麻风女命运一再反转,拉扯出意外结局;插花山下踏实本分的冬生,结局却是两面心机的伪君子形象;美丽胡枝子的见证下,原以为心心相印的望月和桐妹却也被施下了“结局魔咒”,各自悲哀。
  在行文中,整体的哲理性不浓,说教气息也不见多。但时不时借小说人物之口发出的一些感叹,却充满了满满的哲理意味。“远是云,近是雾,人在雾中难识云,身居云中只见雾。云与雾竟是难解难分。”这是《独活》的开头,关于艾少荣命运感叹,颇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朦胧感和哲理性。人生漫长,世事茫茫,未知之事太多,悲喜苦乐相对而生。
  三、文坛不老松:审美意识和精神信念
  《含笑》一集或许只是罗旋先生参天大树般创作成果中的一条枝叶,但小说集里所展现的赣南生态、客家儿女、人情精神,却是先生多年来笔耕不辍的力量源泉和关注点所在。通过这些个精彩的故事,抹去人生百态表象上的斑斓泡沫,可以感受到罗旋先生寂静超然的平和心态,同时又可以感受到他对这片赤土汹涌澎湃的无限热情。心有赤土绿林、无限乡情的罗旋先生,坚守纯净的精神家园,执著客家情结和真善美的理想信念,带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态度去为人处世、落笔作文。
  一方水土一方人,不仅体现在罗旋笔下,更直接在作者的身上完美展现。南有青松,情倾红土,我想,用来形容罗旋先生,再恰当不过。
其他文献
天空阴沉了好几天,灰色的云层像是从半空中垂掉下来似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空气中带着湿冷,麻雀的翅膀像是沾了水,飞不到空落落的树枝上,只能在地上一蹦一跳,像个小球在滚动。  屋中央生着火,几个树兜从早烧到晚,冒着细碎的烟,茅草屋顶上也冒着袅袅的白雾,不知是烟还是水汽,远远地看,各家的屋子都像是用淡墨画出来似的。被子钻进去老半天,牙齿还在“磕磕”响,像夏日里我们用两个鹅卵石碰撞,看它们迸溅出火星。一想
摘 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艺术作品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是人类文化价值观的体现。从19世纪中叶以后,女性主义逐渐的发展成为一种遍及全球的运动,是对过去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的反叛。在这种影响下,女性不再是社会的附属品,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宣扬女性的个人魅力、个人价值,表现她们执着勇敢、自信美丽的一面。本文从女性主义和文化价值观的角度,以电影《怦然心动》《穿普拉达的女王》《摔跤吧,爸爸》以及电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里,估计早就被郁闷死了,但是王阳明却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在龙场的时候,跟他去的随从都相继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无恙。王阳明自己说,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我始终保持了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悲悲切切,抑郁哀愁。  现代科学也证明,积极的情绪有助
摘 要: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學”。  而阿城的《棋王》,也正是将视线投放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力图将文学植根于文化土壤之中,因而成为了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解读《棋王》无疑是对文学之根的直接解谜,不妨采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从文本的叙事结构中探寻这一深层文化意蕴。  关键词:阿城;生存;精神
作者简介:曹小燕,女,27岁,河南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1  崔灏,唐代诗人。流传甚广的七律诗作《黄鹤楼》即出自崔灏之手,李白读后大为佩服,说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宋代诗评家严羽《沧浪诗话》载:“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崔灏不仅工于七律,其五律诗也
中国科幻小说界有《三体》,但也只有《三体》,连作者刘慈欣本人都说《三体》的火爆是自己没想到的,它还配不上这么大影响力。而这背后,是中国科幻市场尚未成体系的尴尬现状。如今,随着资本的入局,影视改编这种新玩法,能给还在起步阶段的科幻创作带来些不一样的改变吗?  2017 年就要结束了,此前宣称要在今年上映的科幻电影《三体》又一次延期。而回顾今年甚至近十年来的科幻领域 “年度作家”,刘慈欣仍是绕不开的人
摘 要:语言能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因为各种电视综艺节目、诸多新兴媒体的兴起,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的新式词语,比如“戏精”。本文将简要探析新词“戏精”的含义和由来,以及其迅速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戏精;含义由来;流行原因  作者简介:陈玲(1996.6-),女,汉,河南省信阳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发条鸟年代记》作为村上春树的转型之作,与村上前期的作品不同,篇幅更为庞大,视角更为广阔。小说中关于性的描写更为复杂,不仅仅只是限于两性之间单纯的性关系。村上将性与暴力、邪恶、反抗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使性带有更为多元的象征意义。在这部作品中,性是人性的回归点与出发点。不仅如此,性作为连接此端世界与彼端世界的通道、作为身体与意识的连接点,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起着引导与推动作用。  关键词:性;
摘 要:《菊与刀》可以说是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诸政策的指导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日本文化的经典之作。而作为这本书的主角“日本人”,他们是怎样看这本书的呐?本文以著名学者川岛武宜为主,通过分析日本学者对《菊与刀》的评价,了解日本人对这本书的心理历程和看法。  关键词:《菊与刀》;川岛武宜;评论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1 
摘 要:《七个脚趾的人》是翁达杰第二部诗集,翁达杰在这部诗集中展现了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广袤壮阔的原始风光,描绘出现代社会与原始文明之间的较量,交融并最终被原始文明深深影响的场景。诗人剪辑情节的片段,选择故事的截面,运用奇谲的想象,以半神话半民间传说的形式构建了一个现代社会中的“恶托邦”。暴力,既是“恶”的体现,也是美的诞生。  关键词:翁达杰;七个脚趾的人;暴力;想象;美学  作者简介:庞程(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