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生数学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n10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据分析能力是小学数学中的关键内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数据分析能力将是未来的必备素质之一,小学生正处于数据分析能力培育的黄金时期,如何在强调生本教育的基础上,拓展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逐步成为数学学科教学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以生本教育理念为背景,阐述生本教育理念及数据分析的内涵,并为提出相应的促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本教育;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能力培养
  生本教育理念源于素质教育的实践成果,是当前教育界重点遵循的教育原则。对于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在信息数据高度集中的时代,数据分析能力必然成为未来的重要需求。为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正值大数据蓬勃发展阶段,如何分析和整理数据将是对社会公民素质的新命题。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据分析
  (一)生本教育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义。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生本教育理念得到了快速的渗透发展,并引起了校园的强烈反响。与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不同的是,生本教育理念具备了极大的创新性,在以生为本的教育思维下发挥出教育的真谛,让学生享受到轻松的教育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创造性,实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良性发展。
  (二)数据分析能力
  身处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生活中所产生的数据量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每个人都需要樹立数据分析观念,使生活中的数据不再局限于狭隘的概念中。从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能力培育目标看,数据的类型包括了语言、信号及图像等,也就是说符合凡是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内容,都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数据。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就指出:“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由此可见,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已经重要的教育需求。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适宜探究活动,引导数据分析需求
  “教学无痕,教育无声”,教学的艺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生本教育视域下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更应当以学生需求作为教育出发点,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格局。根据小学生天生热爱探究的特点,应适时的开展引导性的探究活动,通过氛围的合理创设让学生加强融入,使数据分析更具创新性和自主性,既实现课程的高效开展,又能激发学生的数据分析需求。例如,利用好“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教育契机,为让学生从更加真实的角度了解数据的存在,可以设置与活动相适应的数据分析题目,如“哪些节目是最受欢迎的?”“同学们都喜欢哪些游戏活动?”等问题,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进行问题引导,使学生产生分析的兴趣及需求。
  (二)注重统计过程参与,培养数据统计意识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提出:“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也可以看出,只有经历实践才能提升兴趣。为此,在生本教育下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中,可以通过营造驱动式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用统计的眼光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解决问题。例如,小学数学的内容是建立在生活经验及学习基础之上,并且还会随着学生阶段的差异不断积累,因此对于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育,也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探寻数据分析中的差异性,以帮助学生实现相应的数据分析意识。如在第一阶段培育中,可能引导学生对班级问题或者生活问题进行分析,并融合数据统计的方法进行实践,通过过程引导驱动学生探究,并从丰富的实践素材中汲取数据分析的方法。
  (三)深入掌握统计知识,发展数据分析能力
  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对于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育,不能仅局限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还应让学生掌握主动挖掘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发现数据分析背后的信息价值,而这也需要依赖于对学生能力的拓展。为此,教师应围绕能力培育的目标,既要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方法,也要帮助学生形成兴趣、意识及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通过统计的眼光看待数据,从而形成数据分析与统计的习惯,并基于统计的相关结果做出预判和选择,进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此外,还可以借助统计图的直观优势,让数据形象化、具象化,由此完成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化,提升学生在统计图方面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关键时期,旨在使学生亲近数据,愿意运用数据解决问题,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它将为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应依托生本教育理念特点和优势,系统性地提出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策略,更好地帮助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向忠.浅析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和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177.
  [2]张寿兰.浅谈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03):37-38.
其他文献
2016年4月28 日上午,第八届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Mobile Infinity”,旨在延续以往作为顶尖移动互联网行业大会的基础上搭建跨行业、跨领域的思维碰撞平台。
摘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同样的一种困扰,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得已经常停下来,一遍又一遍给学生强调纪律,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之中。这样一来,不仅教师的精力会被耗尽,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能得到保证,不利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因此,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是急需教师解决的
摘 要:2011年6月5日前后,湘潭市及附近地区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且强度大。季风槽前暖湿气流北上与高空槽后弱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高原槽东移、低层低涡及切变线和低空西南急流配合等是此次湘潭市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形势。市气象部门及各县市气象部门应加强暴雨、雷电等强降水天气的短时监测、预报和预警等决策性服务,降低旱涝急转加重灾害损失。  关键词:暴雨;副热带高
2015年5月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华为网络大会(HNC2015)上,华为推出全新的敏捷网络3.0,被称作是为物联网而生的网络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最轻量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敏捷物联网关、敏捷控制器三部分,能够使企业快速构建一个拥有“无尽可能”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实现生产、制造、物流等领域的智能化。除了发布敏捷物联解决方案外,此次,华为首次公开了自己在物联网的战略,即“1 2 1”
摘要 计算能力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而小学阶段,正是教师们培养计算能力的最佳时期,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符合现代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并以此来提高小学生普遍较差的数学计算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水平,满足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1-0129-01  现
摘 要:农业物联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当前物联网人才急需的形势下,需要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在抽象的理论技术教学环节中融入案例式教学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工程应用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的部分内容采用慕课和翻转課堂2种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成绩考核中采用期末考试和过程性考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侧重于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案
面对越来越多频繁出现的交通拥堵,政府、科研机构和汽车厂商正在致力于运用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智能化”、“车联网”、“电动车”等高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个难题。  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江凌在第七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期间召开的长春国际汽车论坛上指出,面对因汽车增多而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问题、安全问题,仅有“绿色”理念是不够的,未来的交通指挥系统与车辆“智能化”相结合,将成为汽车工业的最新发展方向
摘 要 新课改后,各中小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还要增强自身的文体素养。音乐虽为小学的副科,但新课改后也要求音乐教学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情操。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进行讨论。  关键词 小学音乐;改善教学;创新思维  音乐作为小学的学科之一,能有效起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培养学生情操的作用。课外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
摘 要:为了满足人们对室内安全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解决市面现有安防产品的种种弊端,设计一种由ZigBee、WiFi网关、物联网云平台、微信平台组成的可移动式安防系统。该系统设计了全新的设备安装转移机制与多级互助的安全反馈机制,更具便捷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无线传感技术;安防系统;ZigBee;WiFi网关;物联网云平台;微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一人一性格,一人一思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基于先天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的成长环境不尽相同,理所当然地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正视、关注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个体差异;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167-01  “让每个学生